-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41985
- 條形碼:9787010141985 ; 978-7-01-01419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 本書特色
本書的作者李四龍教授任職于北京大學宗教學系,是一位年輕有為的佛教學者。師從名家,學養深厚,思想深刻,著述頗豐,在天臺宗研究、民俗佛教研究等領域建樹頗多,成果豐碩。近年來,其關注的焦點兼及歐美佛教,潛心鉆研,實地調研,幾經琢磨,繼《歐美佛教學術史--西方的佛教形象與學術源流》后,又寫成《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一書,充分顯示了李四龍教授開闊的學術視野、扎實的學術功力、勇于創新的治學精神和作為中國佛教學者深切的現實關懷。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 內容簡介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首次在漢語世界系統介紹佛教在美國的傳播與轉型,簡要評述美國佛教的主要派別及其特點,詮釋全球化時代的“新佛教”理念。以佛教的“美國化”為主線,重點討論:禪在美國的演繹與特色、美國佛教徒的身份認同、美國特色的僧團生活、美國佛教的傳播繹驗。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 目錄
導論
一、為什么研究美國佛教?
二、美國佛教的歷史分期
三、移民性與族群性
**章 浪漫主義的東方 1893年世界宗教大會前的佛教印象
一、迂回的認識
二、苦力的佛法
三、白人的皈依
第二章 戰爭、移民與佛法 1965年移民法前的艱難歷程
一、日本佛教徒的弘法
二、亞洲移民的心史
三、“垮掉的一代”
第三章 亞洲佛教的“美國夢”(上)
一、人間的華人佛教
二、西化的日本佛教
三、參與的韓國和越南佛教
第四章 亞洲佛教的“美國夢”(下)
一、神秘的藏傳佛教
二、靜修的南傳佛教
三、自由、邊緣與主流
第五章 禪的解讀與融合
一、禪宗的西方解讀
二、鈴木禪與道元禪
三、基督禪
四、美國禪師
第六章 美國特色的僧團生活
一、女眾地位與女性主義
二、居士地位與網絡僧團
三、生活化的宗教對話
第七章 移民社會的佛教徒身份
一、誰是“美國佛教徒”?
二、歐裔學者的佛教認同
三、華裔佛教徒的文化認同
四、“民族宗教”: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博弈
第八章 “第四乘”的新佛教
一、美國佛教的傳播經驗
二、多樣化的佛學教育
三、世俗化與再神圣化
結語
附錄1 美國佛教大事記
附錄2 舊金山灣區佛教采訪手記
索引
參考文獻
后記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 節選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 永惺,俗姓劉,1926年生,遼寧人。12歲出家,19歲在長春般若寺依定西法師受具足戒,傳承天臺宗法脈;1947年輾轉到達青島,入湛山寺學習;1948年底又到香港,入華南佛學院學習,同學中有樂渡、性空、智開等人,后來大多是在北美弘法。1966年,永惺在香港注冊成立“菩提學會”。他在美國的弘法,大多是以菩提學會的名義。譬如,1990年在美國東部成立麻省菩提學會,由永惺弟子寬賢法師所建,位于波士頓昆士市,建有“千佛寺”,是僧俗皆可修學佛法的共修道場。千佛寺不定期舉辦佛學講座,每星期舉辦共修法會,還舉辦誦經、靜坐、研討等活動。在永惺及其菩提學會的支持下,玉佛寺成了美國南部*大的道場,可容納信眾五六百人,大雄寶殿在星期日上午主要安排講經,聽眾多為中國留學生;觀音殿在那個時候主要教信眾打坐,然后有一小時的佛法研討,大多是講印順的《妙云集》、《佛法概論》等書,也會講解天臺止觀、數息觀與四念住,有很多非華裔參加。 在美國南部,達拉斯是僅次于休斯敦的大城市,現在佛教亦是頗為興盛,佛光山、慈濟功德會在當地都有分支道場,凈空所創的凈宗學會也在當地活動,以及當地居士組織的各種佛學社團。此外,德州的首府奧斯汀.現在也有一些華人佛教道場! 7.舊金山佛門寺 舊金山佛門寺(BuddhaGateMonastery)是臺灣中臺禪寺的**家美國道場。惟覺老和尚創立的臺灣中臺禪寺,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教團,主張新時代的弘法方向要實現“五化”:佛法教育化、學術化、科學化、藝術化、生活化,認為圓滿的修行理念要“三環一體”:“教理以定知見,福德以為資糧,禪定以明心性”。老和尚發愿要把佛法傳至世界,“佛法無國界,真如應十方”,后在美國硅谷設立分院! 2000年10月,中臺山在舊金山灣區成立**家海外弘法道場“佛門寺”,坐落在舊金山市東部的“蓮花葉”(Lafayette),距離著名的硅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都不太遠,占地17公頃,當初有五位比丘常住。佛門寺陸續開辦各種禪修班,舉辦誦經、拜懺、佛學講座、文藝活動等。2004年3月,還在舊金山附近的桑尼維爾(Sunnyvale)建立“太谷精舍”,是隸屬于佛門寺的分支道場。這家精舍位于作為當代高科技象征的硅谷中心地帶,開設中英文禪修班與研經班,是其鮮明的弘法特色。禪修班的課程包括靜坐與佛法開示,研經班則是講授佛教經論,另有青少年及兒童禪修班。這家精舍定期舉辦禪修研習營,集中教授靜坐的方法,開辦“一日禪”、“二日禪”、“禪七”、“太谷一支香”等禪修活動。這家精舍本著“安住大乘心,善開方便門”的中臺山宗風,禪修之外,也有拜懺等各種法會,插花、書畫、烹飪等藝文活動,以及捐款賑災、臨終關懷等社會公益事業。 在佛門寺,信眾組成“護法會”,其主要的工作包括:開辦禪修班,如一日禪、精進禪七、兒童禪修班等;舉辦法會,令信眾懺罪消災,廣修福慧,如三昧水懺、八關齋戒、浴佛法會、八十八佛洪名寶懺、誦經共修等。這個居士團體,是佛門寺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否則,僅僅依靠寺內五位常住,無論是人力、財力根本無法承擔繁重的法務活動。 中臺山在美國的道場,還有中洲禪寺(原名“普愿精舍”)、普德精舍、佛心寺、佛寶寺、法寶寺等。 ……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 作者簡介
李四龍,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副教授,副系主任。2001-2002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為哈佛燕京學社、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重點研究領域為中國佛教史、怫教哲學與比較宗教學。主要論著有:《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天臺智者研究》、《民俗佛教的形成與特征》、《論歐美佛教研究的分期與轉型》、《略論“中國宗教”的兩個思想基礎》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