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43101
- 條形碼:9787010143101 ; 978-7-01-01431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上/下) 本書特色
《遼沈大地改革潮》一書,選編了李長春同志1982年12月至1990年7月,在遼寧工作期間的講話、談話、文章、批示、書信等共124篇,圖片178張。所選的文稿和圖片絕大部分為**次公開發表。全書生動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遼沈大地在中央的領導下,結合當地實際,創造性地推進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全面反映出廣大干部群眾不畏艱難、解放思想、銳意創新的精神面貌。全書共設10個專題,內容涵蓋農村改革、城市綜合改革、企業改革、遼東半島對外開放、社會治理和民生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等地方改革發展的全部領域。 20世紀80年代全國*鮮明的特色是改革開放。全書收錄的文稿,設置的專題和架構,都是緊緊圍繞改革開放這一主線,同時還充分考慮到了沈陽市和遼寧省當時面臨的主要改革發展任務,結合了它們特殊的市情和省情。比如,1984年,國務院批準沈陽市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1988年,中央作出逐步擴大遼東半島開放的戰略決策,為此,書中專門設置“加快城市綜合改革,推動國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以及“以改革推動開放,把遼東半島對外開放不斷引向深入”兩個專題。遼寧是全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相比全國其他地方,國營企業比重很大,舊的僵化管理模式影響很深,必須探索改革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方式;同時,這些國有企業在80年代面臨以技術革新為支撐、推動轉型升級振興的繁重任務,針對這一省情,設計了“搞好微觀主體改革,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加快推動科技進步,使科技和改革成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兩個輪子’”這兩個專題。為遼寧、為這本書量身定做的這些專題,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遼沈大地改革探索的全貌。 遼沈大地改革實踐體現出來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勇氣,善于破解各種難題的改革智慧,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的堅韌意志等,依然是我們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借鑒和強大精神動力。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充分汲取書中蘊含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今天的人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大勇氣和魄力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把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上/下) 內容簡介
從1983年到1990年,李長春同志先后擔任沈陽市市長、市委書記,遼寧省代省長、省長。作為這一時期遼寧省和沈陽市改革開放的直接參與者和重要組織者,李長春同志在當時任沈陽市委**書記李濤同志、遼寧省委**書記郭峰同志、遼寧省委書記全樹仁同志等的大力支持下,和遼沈廣大干部群眾一道,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掀起了遼沈大地改革開放的熱潮。《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一書,收錄了李長春同志在遼沈工作期間的一些重要文稿,生動地展現出當時遼沈大地改革開放的鮮明特色。
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上/下) 目錄
出版前言
把黨的事業接力棒接下來、傳下去
(1983年4月12日)
改革成就是廣大干部群眾創造的
(1986年12月10日)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定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1983年2月2日)
進一步端正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
(1983年4月14日)
增強城鎮集體經濟改革發展的緊迫性和自覺性
(1983年10月24日)
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四個關系
(1985年3月15日)
過去五年改革的實踐經驗
(1985年4月6日)
努力實現經濟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轉變
(1985年5月17日)
對當前的物價問題怎么看
(1985年10月19日)
深化對改革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
(1986年5月14日)
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1986年5月14日)
一切觀念和做法都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1986年10月27日)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始終不渝堅持改革開放
(1988年5月23日)
“海城經驗”的重要意義
(1988年10月6日)
“三遼”地區開發建設的幾點啟示
(1989年9月24日)
……
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深化農村改革,壯大農村經濟實力
加快城市綜合改革,推進國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下)
搞好微觀主體改革,不斷增強企業活力
以改革推動開放,把遼東半島對外開放不斷引向深入
加快推進科技進步,使科技和改革成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兩個輪子”
堅持“兩手抓”,奪取改革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
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充分調動廣大人民投身改革的積極性
抓好干部隊伍建設和廉政建設為改革開放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結語篇:心系遼沈 殷殷期望
附錄
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上/下) 相關資料
《遼沈大地改革潮》出版背后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李長春同志所著《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一書,日前由人民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在當下出版有怎樣的意義?李長春同志在該書審定修改過程中提出哪些建議?編輯過程中有哪些故事?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日前采訪了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
重溫火熱實踐
改革未有窮期
《中國新聞出版報》:請您介紹一下《遼沈大地改革潮》一書的出版背景和在當下的意義,本書最大的亮點在哪里?
黃書元: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艱辛而又精彩,李長春同志在遼沈大地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如實施了全國第一家國營企業破產、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修建全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等,這一時期遼沈大地一系列成功改革措施給今天留下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和啟示。從中體現出來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勇氣,善于破解各種難題的改革智慧等,依然是我們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動力。
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推出了《遼沈大地改革潮》,可謂恰逢其時。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出版本書的目的就是要重溫上世紀80年代遼沈大地改革的成功實踐,總結寶貴經驗,從而把歷史的啟示轉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動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該書具有鮮明的現實品格,是一本融歷史性和現實性于一體的思想精品。這是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亮點。
《中國新聞出版報》:書中收錄的124篇文章在選擇標準和內容架構上有何考慮?
黃書元:書中收錄的124篇文稿,所設置的專題和架構,都緊緊圍繞改革開放這一主線,同時充分考慮到沈陽市和遼寧省當時面臨的主要改革發展任務,結合特殊的市情和省情。比如,1984年,國務院批準沈陽市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1988年,中央作出逐步擴大遼東半島開放的戰略決策。
為此,我們把“加快城市綜合改革,推動國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以及“以改革推動開放,把遼東半島對外開放不斷引向深入”都作為專題單獨列出。遼寧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我們設計了“搞好微觀主體改革,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和“加快推動科技進步,使科技和改革成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兩個輪子’”兩個專題。
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上/下) 作者簡介
李長春,男,1944年生,遼寧大連人,1965年9月入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工程系工業企業自動化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程師。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961-196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工程系工業企業自動化專業學習 1966-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5年遼寧省沈陽市開關廠技術員 1975-1980年遼寧省沈陽市電器工業公司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常委,沈陽市電器控制設備工業公司副經理、經理、黨委副書記 1980-1981年遼寧省沈陽市機電工業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 1981-1982年遼寧省沈陽市委副秘書長 1982-1983年遼寧省沈陽市副市長兼市經委主任 1983-1985年遼寧省沈陽市委書記、市長 1985-1986年遼寧省委副書記兼沈陽市委書記 1986-1987年遼寧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1987-1990年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 1990-1991年河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1991-1992年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 1992-1993年河南省委書記 1993-1997年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7-1998年中央政治局委員,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8-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2002-中央政治局常委(至2012年1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