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傳播與勸服-關于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02587
- 條形碼:9787300202587 ; 978-7-300-2025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與勸服-關于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本書特色
◎◎卡爾·霍夫蘭是美國實驗心理學家,是將實驗心理學引入傳播學研究領域的**人,畢生研究人的心理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勸服與態度的關系、態度的形成與轉變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應聘擔任美國陸軍總部心理實驗室主任,率領專家小組指導和研究美軍的思想訓練計劃,研究軍內教育電影對提高士氣所起的作用。1946年到1961年間,霍夫蘭回到耶魯大學,主持“傳播與態度改變計劃”,完成了超過50項實驗,出版了一批關于態度問題的耶魯叢書。1953年出版的《傳播與勸服》一書,描述了這些研究的理論框架和結果。 ◎◎霍夫蘭對傳播學*突出的貢獻,一是將心理實驗方法引入傳播學研究;二是通過研究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的條件性和復雜性,對否定早期的“子彈論”效果觀起到了很大作用;舴蛱m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如可信度、對宣傳的免疫力、恐懼訴求、休眠效果等等,都是引導后來研究的起點。《傳播學史》一書的作者羅杰斯認為,霍夫蘭的研究直接影響了傳播研究對傳播社會效果的重視。霍夫蘭的追隨者、當代勸服研究的代表人物麥奎爾曾說,后續有大量有關勸服研究的出版物,從中仍時?吹交舴蛱m的影子。總之,霍夫蘭等人的研究項目既是現代態度改變研究的開端,又是大眾傳播理論若干重大貢獻的淵源。
傳播與勸服-關于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九章,內容包括:傳播者的可信度、說服性觀點的組織、成員身份及抗拒影響、個性和說服敏感度、意見改變的記憶、總結與新問題等。
傳播與勸服-關于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目錄
**章導論
第二章傳播者的可信度
第三章恐懼訴求
第四章說服性觀點的組織
第五章成員身份及抗拒影響
第六章個性和說服敏感度
第七章通過積極參與獲得信念
第八章意見改變的記憶
第九章總結與新問題
索引
譯后記
傳播與勸服-關于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作者簡介
卡爾·霍夫蘭(1912—1961),美國著名實驗心理學家,也是宣傳與傳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二戰期間和戰后,霍夫蘭和一批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實驗,對態度與勸服進行了細致研究,提出了眾多影響頗大的理論,以他們的研究為基礎,逐漸形成了傳播學的“耶魯學派”。 歐文·賈尼斯(1918-1990),美國心理學家,致力于政策制定的心理學分析、危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賈尼斯于1967年獲美國科學促進聯合會頒發的社會心理學獎,1981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杰出科學貢獻獎,并獲美國實驗心理學協會1991年度杰出科學家獎。賈尼斯因其提出的團體迷思理論而聞名。 哈羅德·凱利(1921—2003),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在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都有很大影響,主要貢獻集中于群體社會心理學、歸因理論、人際關系等方面。1971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杰出科學貢獻獎,197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