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9140
- 條形碼:9787516149140 ; 978-7-5161-491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 本書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社會現象、社會 工程。社會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之間在研究對象、研 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親緣關系,決定了社會學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在當代中 國的社會轉型和社會發展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遭遇 到諸多的社會問題,迫切需要從社會學中汲取相應的 理論養分,尋求相應的解決路徑。楊威著的《思想政 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運用社會學的 基本理論和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重要理論問 題和重大現實問題,進行了跨學科的系統研究。本書 遵循從微觀到宏觀、從靜態到動態、從理論到現實的 研究路徑,從學科交叉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與 社會學之間的學科關聯;從微觀社會學的角度闡釋了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促進人的社會化和塑造社會角色的 重要意義;從宏觀社會學的角度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 與社會分層、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等之間的關系;從 應用社會學的角度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發 揮社會控制、社會管理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借鑒社會 工作的理論和方法等問題。本書對于深化思想政治教 育學與社會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 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學科視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社 會問題的干預和解決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社 會發展的影響力,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 內容簡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社會現象、社會工程。社會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之間在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親緣關系,決定了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在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和社會發展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遭遇到諸多的社會問題,迫切需要從社會學中汲取相應的理論養分,尋求相應的解決路徑。楊威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運用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重要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進行了跨學科的系統研究。《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系列學術叢書: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遵循從微觀到宏觀、從靜態到動態、從理論到現實的研究路徑,從學科交叉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學之間的學科關聯;從微觀社會學的角度闡釋了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促進人的社會化和塑造社會角色的重要意義;從宏觀社會學的角度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分層、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等之間的關系;從應用社會學的角度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發揮社會控制、社會管理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借鑒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等問題。《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系列學術叢書: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對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學與社會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學科視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問題的干預和解決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力,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 目錄
**章 思想政治教育學與社會學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學與社會學的親緣關系
1.研究對象的親緣性
2.研究內容的親緣性
3.研究方法的親緣性
二 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價值
1.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借鑒價值
2.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問題診斷價值
3.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實踐操作價值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學與社會學的交叉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學與社會學交叉研究的發展階段
2.思想政治教育學與社會學交叉研究的簡要評述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社會化
一 人的社會化概述
1.社會化的內涵與內容
2.社會化的類型及途徑
二 社會化: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重要社會機制
1.社會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提供了社會需求
2.社會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提供了社會動力
3.社會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創造了社會途徑
三 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實踐活動.
1.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促進主流文化社會化為主要使命的重要實踐活動
2.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個體政治社會化為核心內容的重要實踐活動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性、綜合性很強的社會化實踐活動
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功能
1.價值導向功能
2.品格塑造功能
3.行為規范功能
五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功能的實現
1.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功能實現的困境
2.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功能實現的路徑
3.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功能實現的尺度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角色
一 社會角色概述
1.社會角色的含義
2.社會角色的特征
3.社會角色的扮演
二 個體角色的社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1.思想政治教育對個體角色意識的塑造
2.思想政治教育對個體角色行為的規范
3.思想政治教育對個體角色轉型的引導
三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會角色與角色沖突
1.思想政治教育者社會角色的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類型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沖突
四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轉型與角色建設
1.從傳統到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的轉型
2.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的自我建設
3.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的社會建設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分層
一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
1.社會分層概述
2.當代中國社會分層的現狀
3.社會分層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 異質與多元:社會分層對于人們思想行為方式的影響
1.社會分層使人們思想觀念趨于異質化
2.社會分層使人們價值取向趨于多樣化
3.社會分層使人們生活方式趨于多元化
三 失衡與沖突:社會分層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1.社會分層導致了社會心理的失衡,提出了社會心態建設的課題
2.社會分層導致了階層關系的緊張,滋生了社會矛盾形成的土壤
3.社會分層導致了思想觀念的沖突,增加了思想文化認同的難度
四 溝通與凝聚:階層分化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整合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整合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整合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結構
一 社會結構概述
1.社會結構的內涵
2.社會結構的有關理論
3.社會結構的要素
二 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性需求
1.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意識形態建構、發展的內在需要
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結構有序運行的內在需要
三 社會結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社會經濟結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社會政治結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3.社會文化結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4.社會關系結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四 社會結構視野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形成機制
1.思想政治教育經濟功能的形成機制
2.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形成機制
3.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形成機制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變遷
一 社會變遷概述
1.社會變遷的概念與內容
2.社會變遷的動力與類型
3.社會變遷的理論
二 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社會現代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經濟體制轉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3.全球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三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變遷中的重要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變遷中的理論指導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變遷中的價值導向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變遷中的協調控制功能
四 社會變遷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
1.現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發展趨勢
2.現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結構的發展趨勢
3.現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展趨勢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控制
一 社會控制概述
1.社會控制的含義和功能
2.社會控制的類型
3.社會控制的手段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控制方式
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意識形態層面的控制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促進個體思想品德發展的內在控制方式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控制方式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控制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風險的控制
2.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思想秩序的控制
3.思想政治教育對個體行為的控制
四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控制功能的實現
1.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控制功能實現的路徑
2.加強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控制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控制功能的合理限度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管理
一 社會管理概述
1.社會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2.社會管理問題的凸顯
3.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意義
二 社會管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訴求
1.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管理提供政治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管理提供規范約束
3.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管理提供精神條件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管理功能
1.價值導向功能
2.輿論引導功能
3.矛盾化解功能
4.環境優化功能
四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管理的融合
1.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管理融合的理念
2.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管理融合的路徑
3.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管理融合的機制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
一 社會工作概述
1.社會工作的概念
2.社會工作的特征
3.社會工作的功能
二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的比較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的差異
2.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的共性
三 社會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
1.社會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借鑒
2.社會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鑒
四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的有機結合
1.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依據
2.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領域.
3.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保障機制
參考書目
后記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 節選
二.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廣泛借鑒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社會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之間在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親緣關系,決定了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具有重要的學科借鑒價值。①誠如有學者所言,“社會學著作已有大量文獻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不可缺少的學術資源。社會學者在研究社會,生產社會學知識的過程中,客觀上也生產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知識”。在當代社會變遷的宏觀視野中觀照思想政治教育,透過社會學的理論、方法和范式,省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診斷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社會成因,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干預網絡,將為我們洞開一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會學門徑。 1.社會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借鑒價值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象力》一書中指出,社會學的想象力是一種心智的品質,這種品質可以幫助人們增進理性,從而使他們看清世事。社會學還是我們了解超越自身直接經驗的更廣闊的外部世界的窗口。它引導我們對以往可能忽視或錯誤理解的社會領域進行探索。”社會學家伯格認為,社會學的誘惑力在于它教我們用一種新的視野和角度來看待我們終其一生生活在其中的這個世界。在他看來,社會學更多地像一種激晴,它驅使我們對人類自身的各種問題不斷探究下去。”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社會現象、社會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我們同樣需要具備“社會學的激情”,充分運用“社會學的想象力”。社會學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諸多理論問題提供獨特的分析視角,從而拓展我們的理論視野。以下,筆者將對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幾個理論問題嘗試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闡釋。 **.社會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價值的理論闡釋。社會為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對這一問題,不能僅僅從階級、政黨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自身去尋找答案,而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社會結構和社會運行的總體架構中進行社會學的思考。從社會學的視角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在于其對社會有序運行的思想保障功能。社會學將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劃分為包括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在內的客觀結構和包括思想上層建筑在內的主觀結構。社會運行不是無規則、無意識的布朗運動,因為社會運行的主體是人。人都是有思想的,由人構成的群體是有意識的,由群體構成的階級也是有意識形態的.社會運行是由有思想、有意識、有價值取向的人來推動的。社會運行的有序有賴于主觀結構和客觀結構的耦合,有賴于思想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的保障,有賴于思想秩序對于社會秩序的維系。 ……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學研究 作者簡介
楊威,男,1979年12月生,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近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動態》、《武漢大學學報》、《江漢論壇》、《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理論教育》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思想政治教育》等轉載。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學術成果獲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2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