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學習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02754
- 條形碼:9787300202754 ; 978-7-300-2027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學習理論 本書特色
本書是班杜拉提出的現代社會學習理論的奠基之作,突破了傳統的行為主義的理論框架,從認知和行為聯合起作用的觀點去看待社會學習。作者認為社會學習是一種信息加工理論和行為強化理論的綜合過程,因為行為強化理論無法闡明行為獲得過程中所產生的內部認知活動,而信息加工理論則把那些行為操作因素忽略掉了。作者嘗試回答人的行為是怎樣發生的問題,認為在社會情境中人的大多數行為都是通過示范過程而觀察學會的。學習者在觀察學習中無需直接作出反應,也不必親身體驗直接的強化,而只需要通過觀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強化來進行學習,這種建立在替代性基礎上的學習模式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其本身也是具有認知性的。作者還提出了著名的觀察學習模型,它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過程和動機過程。 本書表明作者嘗試“走一條不同于傳統行為主義,又不同于認知心理學的中間之路,成為一名新的新行為主義者”。
社會學習理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班杜拉提出的現代社會學習理論的奠基之作,突破了傳統的行為主義的理論框架,從認知和行為聯合起作用的觀點去看待社會學習。作者認為社會學習是一種信息加工理論和行為強化理論的綜合過程,因為行為強化理論無法闡明行為獲得過程中所產生的內部認知活動,而信息加工理論則把那些行為操作因素忽略掉了。作者嘗試回答人的行為是怎樣發生的問題,認為在社會情境中人的大多數行為都是通過示范過程而觀察學會的。學習者在觀察學習中無需直接作出反應,也不必親身體驗直接的強化,而只需要通過觀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強化來進行學習,這種建立在替代性基礎上的學習模式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其本身也是具有認知性的。作者還提出了著名的觀察學習模型,它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過程和動機過程。 本書表明作者嘗試“走一條不同于傳統行為主義,又不同于認知心理學的中間之路,成為一名新的新行為主義者”。
社會學習理論 目錄
**章 理論觀點 /1
第二章 行為的起因 /12
由反應結果引起的學習 /13
從示范過程中學習 /17
第三章 先行的決定因素 /48
生理反應和情緒反應的先行決定因素 /49
期待學習中的認知功能 /56
學習的先天機制 /61
功能失調的期待學習 /65
矯正性學習 /67
動作的一些先行決定因素 /73
第四章 后繼的決定因素 /81
外部的強化 /82
替代性強化 /100
自我強化 /110
第五章 認知的控制 /139
以認知為基礎的動機 /139
各種偶聯的認知性表象 /144
行為的表象性指導 /149
通過內隱的問題解決過程而進行的行動的思維控制 /149
各種驗證過程與思維 /157
各種調節系統的相互作用 /162
第六章 交互決定論 /168
人與環境影響的相互依賴性 /168
交互影響與自我定向的執行 /174
交互影響和社會控制的限制 /180
參考文獻 /186
主題索引 /204
社會學習理論 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班杜拉(1925一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新的新行為主義或第三代行為主義的最杰出代表。早年畢業于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艾奧瓦大學,后來長期在斯坦福大學任職。他不僅突破了傳統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偏見,創建了現代社會學習理論,而且還以此為基礎創建了社會認知理論,以及凸顯重視主體因素的自我效能理論。其重要著作還有《社會學習與人格發展》、《攻擊:社會學習的分析》、《行為矯正原理》、《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一種社會學習理論》和《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等。 他被多達16所大學授予榮譽學位,先后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士,并獲得美國心理學會的杰出科學貢獻獎、國際攻擊行為研究會的杰出貢獻獎、美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分會的杰出貢獻桑代克獎、行為治療發展學會的終身成就獎、美國心理學協會的杰出成就詹姆斯.麥卡恩.卡特爾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杰出終身貢獻金獎等。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