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電影技術的歷史與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86403
- 條形碼:9787510086403 ; 978-7-5100-8640-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影技術的歷史與理論 本書特色
★ 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組織編寫。 ★ 回溯電影史前史、早期發明過程中技術的發展。 ★ 直面數字時代技術前沿的重大進展、*新成果。
電影技術的歷史與理論 內容簡介
★ 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組織編寫。
★ 回溯電影史前史、早期發明過程中技術的發展。
★ 直面數字時代技術前沿的重大進展、*新成果。
本書深入介紹了電影技術的早期歷史及當前數字電影的發展前沿。內容包括從幻燈影像到發明電影的過程中安許茨、勒普蘭斯、弗里斯-格林等各位先驅者的貢獻,數字電影拍攝技術的*新突破、實踐中尚待解決的問題、不同設備的性能對比研究、4k技術的進展等等。全書圖文并茂,十分清晰地展現了電影技術的過去與將來。對影視專業學生以及從事實際制作的業界人士而言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電影技術的歷史與理論 目錄
**部分早期歷史
第1章安許茨在開發瞬時攝影和活動畫面顯示方面所作的貢獻
1.1安許茨在瞬時攝影領域所作的貢獻
1.2安許茨在活動影像顯示領域所作的貢獻
第2章從放映幻燈到發明電影——斯克拉達諾夫斯基的貢獻
2.1斯克拉達諾夫斯基的身世
2.2巡回幻燈放映的經歷
2.3電影的發明與電影生涯中的黃金時刻
2.4風云突變
2.5余音回響
第3章電影從幻燈學到了什么
3.1引言
3.2對電影媒介形式的影響
3.2.1使用投影技術
3.2.2使用攝影影像
3.2.3使用條形膠片
3.2.4使用染印法制作大量彩色拷貝
3.3對電影敘事手法的影響
3.3.1使用“蒙太奇”和故事板
3.3.2使用長“鏡頭”
3.3.3使用搖“鏡頭”
3.3.4使用疊化/漸隱漸顯特技
3.3.5使用背面投影技術
3.3.6使用推拉變焦
3.4活動影像的實現
3.4.1活動幻燈影像的典型機構
3.4.2幻燈向電影的演進
3.5結語
第4章勒普蘭斯的電影發明及其失蹤之謎
4.1為什么說勒普蘭斯是電影之父
4.2勒普蘭斯生平簡介
4.3勒普蘭斯消失之謎
4.3.1本人下落不明說(1890)
4.3.2純粹自殺說(1890)
4.3.3專利之爭陰謀暗殺說(1900)
4.3.4家庭所迫隱姓埋名說(1966)
4.3.5兄弟相殘圖財害命說(1967)
4.3.6溺水身亡說(2003)
4.4遲來的承認
4.5勒普蘭斯的電影發明
4.5.1勒普蘭斯的電影專利(部分)與電影攝影機
4.5.2勒普蘭斯的電影作品
第5章邁布里奇對運動記錄和活動畫面顯示所作的貢獻
5.1邁布里奇拍攝奔馬照片的故事所引起的困惑
5.2邁布里奇其人與拍攝奔馬照片的緣起
5.3邁布里奇的拍攝試驗以失敗開始以成功結束
5.4方法的改進與研究工作的延續
5.5邁布里奇與活動影像放映
5.6邁布里奇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工作
5.7結語
第6章手搖觀影器:電影走入家庭的*初嘗試
6.1從活動圖畫玩具到電影的發明
6.2吉諾拉手搖觀影器的結構原理
6.3吉諾拉的設計思想來源
6.4電影的衍生與吉諾拉手搖觀影器的興衰
第7章制造了“魔盒”的弗里斯-格林
7.1弗里斯-格林與電影《魔盒》
7.2弗里斯-格林的生平與電影發明
7.3弗里斯-格林死后
第二部分技術前沿
第8章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對策
8.1國內外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興起與發展
8.1.1國外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興起與發展
8.1.2國外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應用現狀
8.1.3我國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初期應用與發展現狀
8.2電影數字拍攝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9章高清鏡頭的測試方法
9.1鏡頭靈敏度
9.2鏡頭對比度
9.3鏡頭分辨率
9.4高清鏡頭mtf動態的評價
9.5角部到中心清晰度的評價
9.6鏡頭角部聚焦的評價
9.7鏡頭角部mtf的評價
9.8色彩還原
9.9高清鏡頭色彩還原的對比測試
9.10幾何畸變
第10章數字電影拍攝中的技術問題淺析
10.1曝光控制欠佳導致畫面內高光部分失去層次
10.2夜景拍攝曝光控制問題
10.3焦點問題
10.4畫面閃爍問題
10.5清晰度問題
10.6畫面偏色與個別場景之間光線不接問題
10.7畫面對比度問題
10.8廣角鏡頭選擇問題
10.9其他問題
10.9.1畫面噪波問題
10.9.2剪輯問題
10.9.3字幕
10.10結語
第11章數字電影攝影機性能對比研究11.1概述
11.2試驗機型簡介
11.3拍攝場景
11.4拍攝方式
11.5數字攝影機的特性分析
11.5.1成像器件
11.5.2數字攝影機鏡頭接口
11.5.3輸出信號接口
11.5.4記錄方式
11.5.5圖像處理
11.6后期處理
11.7結論
第12章數字高速電影攝影技術研究
12.1什么叫高速攝影
12.2高速攝影的產生及其發展
12.3數字高速攝影相對于膠片高速攝影的優勢和不足
12.4高速攝影的主要應用
12.5數字高速攝影的發展及與電影的關系
12.6數字高速電影攝影系統結構
12.6.1高速高分辨率影像拾取部分
12.6.2圖像傳輸與存儲部分
12.7當前主要應用的數字高速攝影機
12.7.1weisscamhs-2
12.7.2phantomhdgold、phantom65及phantomv640
12.7.3fastcamsa2
12.7.4redlakemotionproy5
12.7.5cinespeedcammarkii
12.7.6memrecamhi-motion及memrecamfxk5
12.8數字高速電影攝影機技術展望
第13章sonyf23數字攝影機及數字攝影技術的進展
13.1市場現有的幾款數字攝影機和數字攝像機簡要介紹
13.1.1sonycinealta系列產品
13.1.2thomsonviper
13.1.3arrid20(d21)
13.1.4siliconimagingsi-2k
13.1.5panavisiongenesis
13.1.6redone
13.1.7dalsaorigin
13.1.8phantomhd與phantom65
13.1.9panasonicaj-hdx900
13.2sonyf23與其他數字攝影機或數字攝像機在關鍵技術指標和工作流程方面的比較
13.2.1成像器件尺寸大小
13.2.2使用鏡頭
13.2.3拍攝格式與有效存儲單元數量
13.2.4靈敏度(等效感光度)、動態范圍(寬容度)與信噪比
13.2.5色彩空間與色彩還原
13.2.6伽瑪曲線
13.2.7攝影機內部信號處理流程與現場記錄
13.2.8工作流程
13.3sonyf23的實際使用
13.3.1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項目:《模擬與數字混合制片工藝中的拍攝技術研究》
13.3.2課題研究過程中對f23的使用情況
13.4總結:sonyf23與國產數字影片攝制的現狀和未來
13.4.1f23性能綜合評價
13.4.2國產數字影片在審查過程中暴露出的技術問題
13.4.3f23能否解決當前國產數字影片拍攝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技術問題
13.4.4f23與未來數字拍攝
第14章從2011年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覽會
14.14k數字電影拍攝新技術:sonyf65數字攝影機
14.1.18kcmos成像器件、4k圖像輸出、新的像素排列方式和新的加工工藝可以同時提高成像器件的分辨率和靈敏度、寬容度
14.1.2拍攝格式向數字高速拍攝領域拓展
14.1.3色域范圍進一步加大,已超出35毫米膠片色域
14.1.4便攜式sr存儲卡記錄16比特raw格式圖像數據
14.1.5可使用電影行業所有35mmpl接口鏡頭和35mm膠片攝影機的輔助攝影器材
14.1.6后期工作流程
14.24k數字電影后期制作新技術:sgomistika后期綜合處理系統新增數字影院發行母版dcp制作功能
14.34k數字電影的發行放映:衛星傳輸與數字放映一體機
14.3.14k數字電影發行母版的衛星傳輸
14.3.24k數字影院的終端放映
14.4結語
第15章從荷蘭廣播電視設備展覽會看2k、4k數字拍攝技術的進展
15.12k數字攝影機:siliconimagingsi-2k與arrid-20
15.1.1技術規格列表
15.1.2基于數據模式的數字攝影機內部信號處理及si-2k與d-20數據模式下的工作流程
15.1.3畫面質量評價與市場應用
15.1.4產品價格與訂單情況
15.24k數字攝影機:redone與dalsaoriginⅱ
15.2.1技術規范列表
15.2.2工作流程
15.2.3產品價格與訂單情況
15.3si-2kmini與數字3d拍攝
15.4總結
附錄一gb/t1.1—2009相對于gb/t1.1—2000的主要技術變化
電影技術的歷史與理論 作者簡介
陳軍,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具有多年數字影視技術方面的科研、教學和創作經驗,主要教授課程有《數字電影攝影技術》《影片技術分析》;參與了多項高品質數字影像及特種影像的科研和制作項目,包括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籌建工作,國家廣電總局《數字電影攝制工藝研究》《數字電影攝制技術規范》,科技部《虛擬電影制作技術研究》《數字電影編碼及檢測技術研究》等。同時,作為骨干力量完成的作品有三洋、康佳、TCL等高質量電視展示片、世博3D 紀錄片《世博之光》、北京《朝陽最美24 小時》3D 宣傳片等,并作為技術指導參與了數十部故事片的制作工作。
常樂,2003 年起在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任教,主要承擔《數字影院技術》課的講授工作,同時致力于電影數字母版技術、數字影院技術、電影數字修復及存檔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數字電影發行放映服務關鍵支撐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課題三《數字電影發行質量保障測試技術研究》的科研工作。除了教學科研外,參與完成《歸來》《金陵十三釵》《海上傳奇》《天注定》《反貪風暴》《脫軌時代》《熊出沒之奪寶熊兵》《藍色骨頭》等多部電影的發行母版制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