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北部邊疆卷 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 籌蒙芻議(外五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674856
- 條形碼:9787531674856 ; 978-7-5316-748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部邊疆卷 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 籌蒙芻議(外五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 本書特色
國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項目。由《文庫初編——近代稀見邊疆名著點校及解題》與《文庫二編——當代學人邊疆研究名著》兩部分構成。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收錄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較大突破,而且有所創新,填補了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的出版體現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國家意志,起到傳承歷史,服務當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為我國邊疆研究、發展與穩定作出貢獻!
北部邊疆卷 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 籌蒙芻議(外五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 內容簡介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烏里雅蘇臺志略·科布多政務總冊·籌蒙芻議(外五種)》 包括《烏里雅蘇臺志略》《科布多政務總冊》等八種書。記述了原作者在內蒙古各地的考察情況,如《籌蒙芻議》是姚氏兩次赴內蒙古東部考察的文獻匯編,《東四盟蒙古實紀》記錄了蒙古之制度、蒙古之宗教、蒙古之人民、蒙古之風俗、蒙人之生計、蒙人之牧畜、蒙人之交易、蒙人之愚頑、蒙人之性質、蒙古之醫術、蒙古之兵隊、口外兵隊、蒙古之家庭并嗜好、蒙古王公及官員對于人民之虐政、蒙漢之畛域、蒙古之富、蒙古之貧等。記載均系統詳細,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主張。其中: 《烏里雅蘇臺志略》計萬余字,系烏里雅蘇臺官吏抄錄舊檔之作。該書是研究清代蒙古史的珍貴史料; 《科布多政務總冊》以匯抄檔案文書、記錄辦事則例為主,因偏重政務管理和沿革,故名政務總冊,是有關科布多地方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清末民初,因日、俄等強鄰逼處,外患日深,背部蒙疆面臨朝不保夕之危局。值此國難深重之際,不少憂國官吏和愛國志士紛紛上書,建言獻策,以期強國利民,挽救危局。姚錫光的《籌蒙芻議》、吳祿貞的《東四盟蒙古實紀》《經營蒙古條議》、馮誠求的《條陳內外蒙古上理藩部書》、王賡的《近邊建置概略》及胡文田的《經營蒙古說貼》,皆為其中頗有代表性的文獻。
北部邊疆卷 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 籌蒙芻議(外五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 目錄
《烏里雅蘇臺志略》點校說明
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解題
《科布多政務總冊》點校說明
科布多政務總冊
姚錫光其人及蒙古研究——《籌蒙芻議》解題
《籌蒙芻議》點校說明
籌蒙芻議
《東四盟蒙古實紀》點校說明
東四盟蒙古實紀
《經營蒙古條議》解題
《經營蒙古條議》點校說明
經營蒙古條議
清末民初籌蒙芻議一束——《條陳內外蒙古上理藩部書》解題
《條陳內外蒙古上理藩部書》點校說明
條陳內外蒙古上理藩部書
《近邊建置概略》解題
《近邊建置概略》點校說明
近邊建置概略
《經營蒙古說帖》解題
《經營蒙古說帖》點校說明
經營蒙古說帖
點校后記
北部邊疆卷 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 籌蒙芻議(外五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 節選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 籌蒙芻議(外五種)》: 四、方域之推展 經營之始,系以全力開辟土謝圖部一路,數年以后,實力漸充。于時漠南及東西兩路亦渙然淪浹,真氣周翔,則脈絡所通,自(滂渤)[磅礴]四通。從土部推衍而東,而漠南之東省亦擠而北,東三省之黑龍江并擠而西,三方并進,則車臣部之展辟自無難措手。從土部推衍而西,而漠南西省之(喀)[阿]拉善部分亦擠而北,西疆之科布多、阿爾泰各城并擠而東,亦三方并進,則三音諾顏、扎薩克圖兩部之展辟自彌推彌漫,悉成都會。此盈科漸進,振武無形,似飭邊固圉之方無過此也。 營田辦法以外,循卡倫內,沿軍臺為主,從土部折而東,循車臣部北面卡倫,直抵呼倫貝爾城;折而西,循唐努山北面卡倫,直抵阿爾泰山。其腹內臺站,亦從土部東貫車臣部而抵黑龍江,西貫三音諾顏、扎薩克圖兩部而抵阿爾泰山。凡有卡倫、臺站之所,皆開作營田,即為將來陸軍兵區之本,則筋節堅強,而以民墾彌縫其隙。營田既成,道路既辟,民墾自必爭趨,營墾兼資,官民合力,則萬里提封井邑相望已。 營田經費始終以鹽茶專賣一款濟用,俟全局告成而后,乃移充西北邊鐵路經費。[漠南四部全境開放以后,則鹽利一項,每年必逾四百萬兩而上。] 墾殖所關,*以水利為要。漠北水道應分作三大區域:土謝圖、三音諾顏兩部諸水,其源多出于杭愛山;車臣部諸水,其源多出于肯特山;扎薩克圖一部諸水,其源多出于阿爾泰山、唐努山。 漠北諸山以阿爾泰山為祖,別支北行為唐努山,其正干迤邐東行,起為杭愛山[在三音諾顏部內],又東起為肯特山[在土謝圖東界,車臣部西。又東行,起為外興安嶺],故四部諸水皆出焉。 土謝圖、三音諾顏兩部境內,其巨川若色楞格河、鄂爾坤河、塔米爾河、齊老圖河、翁金河諸水,其源皆出于三音諾顏部內之杭愛山及其支麓,迤邐東北行,入土謝圖部內。此兩部內之中水、小水凡數百道,皆分人以上諸河,而畢匯于色楞格河[是河出邊入俄境,匯于貝加爾湖]。其源出于東而西南行者,惟土拉河出肯特山西麓,西南行土謝圖境內,入鄂爾坤河;推河出三音諾顏部內,西南行,潴為鄂洛克泊;[推河流域地極溫和,土膏肥溢,*宜耕種。]札布噶河亦出三音諾顏部內,西南行,入扎薩克圖部境。 車臣部境諸水以喀魯倫河、敖嫩河為巨流,凡中水、(下)[小]水數十道,皆分人此兩河,東北流。此兩河源皆出于肯特山,而喀魯倫河行二千數百里,潴為黑龍江西北境之呼倫諾爾;敖嫩河則北行出邊,為黑龍江上源[敖嫩河即《元史》之斡難河]。其東南源者,則在東之喀爾喀河,北行,人貝爾諾爾。 扎薩克圖部諸水,其經流:東為特斯河,西行七百里,潴為烏什薩泊;西為德勒格河,東行至三音諾顏界,入齊老圖河;烏里雅蘇臺河則東行,入札布噶河。此西來兩河,源皆出唐努山。其東源之水,則自三音諾顏境來之札布噶河,而空歸河亦西行三百里入焉。是部地形高仰,土多沙磧,故湖泊多而河流少。著名諾爾凡數十處,其中以察罕諾爾為*大,地亦*腴;桑錦達賚泊、奇勒稽思、愛拉克等諾爾次之。而其源亦皆出于唐努山及其枝麓,惟烏蘭諾爾則異源東出,不自西來。 ……
北部邊疆卷 烏里雅蘇臺志略 科布多政務總冊 籌蒙芻議(外五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北部邊疆卷-五 作者簡介
忒莫勒,1954年生,男,蒙古族。1982年1月畢業于內蒙古大學歷史系,畢業后在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從事內蒙古民族與地方文獻工作至今。研究范圍:近代內蒙古民族與地方文獻研究、近代蒙古族報刊圖書出版印刷史。主要著作:《建國前內蒙古地方報刊考錄》《建國前內蒙古方志考述》等。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 烏云格日勒,1965年生,2000年于內蒙古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內蒙古近現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內蒙古史學會秘書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內蒙古近現代史、城鎮史、近代社會史。著有《十八至二十世紀初內蒙古城鎮研究》,參與編寫《內蒙古通史綱要》《清朝世宗朝實錄蒙古史史料抄》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