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8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11020
- 條形碼:9787555211020 ; 978-7-5552-110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8冊) 本書特色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初出版于1901年,全書四卷,分為八冊,共收入3291個漢字,配有762幅插圖。其后十余年間,此書流布極廣,傳世版本甚夥。但是,歷經百年滄桑之后,*初的版本如今已極難覓得,當前坊間常見的影印本,多系據1904年第三十次印刷者影印,所據版本*早的也是1901年冬第四次印刷者。本書所據版本則是彌足珍貴的首版初印本,其扉頁背面赫然印有“光緒歲次辛丑季夏月 澄衷蒙學堂初次石印”兩行大字。目錄頁右下則鈐有一枚名章,文曰“石子”,當系近代著名詩人、藏書家姚石子先生舊藏。姚先生是上海人,生于1891年,1945年去世,曾任南社社長,時稱“前有柳亞子,后有姚石子”。 作為有史以來**部由學校編纂的語文課本,《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影響可謂十分深遠:1912年,《共和國教科書》經由時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的蔡元培審定后出版,其“新國文”教材顯然借鑒了本書的編寫方法;而由壽潛廬于1915年編成的《國民字課圖說》,則干脆連書名都直接承襲自本書。沉寂近百年后,隨著中國文化熱、漢字熱的興起,集文字、書法、圖畫三美于一體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近來重又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既然我們有幸與帶有姚石子先生手澤的首版初印本相遇,自是不敢專美,因而予以影印流傳,以饗同好。 本書影印原作,文圖一仍其舊,裝幀為豎版線裝,正文選用55克輕型紙,封面選用春夜蘭星點紙,書名印于條簽之上,再以手工貼于封面,青島出版社標記及孔子書房出品標記均先以白墨印出襯底、再于襯底上膠印而成。作為慶祝中國孔子基金會成立三十周年的獻禮圖書,本書止印6000套,印完即毀版,以賦予其收藏價值。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都能藉由本書發現久違的古典之美。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8冊) 內容簡介
★晚清中國**套現代意義上的小學語文課本 ★胡適、茅盾等名士的國學啟蒙讀物 ★據南社社長姚石子舊藏首版初次石印本影印 ★紀念中國孔子基金會成立三十周年獻禮圖書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劉耀輝作序推薦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8冊) 目錄
本書范字書寫者為著名書法家唐駝,原名成烈,字孜權,號曲人,江蘇武進人,生于1871年。1901年,唐駝為澄衷蒙學堂繕寫了《字課圖說》8冊,均以正楷書之,結字清新優美,書成廣受贊譽,從而名揚滬上。這之后,文明書局、商務印書館爭相以高薪聘他繕寫教科書。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的市招都出自其手,而當時流通的貨幣、郵票上也有他的手跡。
至于本書的插圖繪制者,扉頁題為“蘇州吳子城”。經過有關專家查考,“吳子城”系舊時民間對蘇州內城的稱呼,實當并無此人。劉樹屏在本書凡例中說:“繪圖,凡名字動字之非圖不顯者,均附以圖,或摹我國舊圖,或據譯本西圖,求是而已。”可見,本書并未雇請專業畫師來繪制插畫,但是從插畫的效果來看,絕大多數為當時流行的“點石齋”風格,還是頗具風采、氣度的,有論者甚至稱譽說“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8冊) 相關資料
發現古典之美
《光明日報》2014年初刊發的一篇報道,引發了我對《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關注。這篇題為“《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修復再版”的報道,出自北大舊雨顏維琦女士的手筆,內容又牽涉出版史和教育史,自然引發了我的興趣。拜讀之后,我感到此書對當今中國的家庭教育大有助益,由此萌生了親手推出此書影印版的想法。如今夢想成真,于此略綴數語,以述其經過,并便讀者。
關于此書的成書過程和流布影響,維琦女士已于報道中詳細述及,讀者諸君看了便知: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緒二十七年。推出這部教材的澄衷蒙學堂始建于1900年,是清末企業家、滬上“五金大王”葉澄衷出資興辦的義學。1901年4月,澄衷蒙學堂開學。當年5月,著名教育家、晚清進士蔡元培任代理校長。
澄衷蒙學堂開創伊始,沒有現成的教材,就組織力量自編教材!冻沃悦蓪W堂字課圖說》由首任校長劉樹屏主編,書法家唐駝書寫。1901年至1916年間,學校還設有澄衷印書局。除了《字課圖說》,還編印了《小學本國史教科書》《最新幾何畫法教本》等教材。
胡適到上海造訪澄衷蒙學堂舊識時曾說:“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啟蒙讀本》(即《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
“中國漫畫第一人”豐子愷、書畫家錢君陶,都曾在澄衷學校教授美術。胡適、竺可楨同一年在澄衷學校就讀。
在浙江烏鎮,鎮中心的觀前街17號,是文學巨匠茅盾的家。故居陳列室里,存放著一部《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晚年的茅盾,回憶起童年生活時,仍不忘《字課圖說》給他帶來的知識和歡樂。
由上引文字可知,這套識字課本曾經與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諸多著名人物結緣,影響不可謂不大。胡適先生之所以給予高度評價,絕非僅是出于念舊,而實在是因為該書編寫者發心極好,識見極高,使得成書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幾臻完美,即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堪稱經典之作。
那么,我們應當向該書的編者劉樹屏表達由衷的敬意!劉樹屏,字葆良,江蘇常州人,生于1857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恩科第三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八年五月,授翰林院檢討;甲午戰爭后,提倡教育改革,調任安徽候補道,創辦皖南中學;不久,代理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監督;光緒二十八年冬,出任南洋公學總理;光緒二十九年,任津浦鐵路南段總辦;民國后隱居不出,于1917年逝世。1900年,劉樹屏出任澄衷蒙學堂首任校長后,應是立即投入到《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編寫工作中,因為其后不久,到1901年夏這套課本即已付梓印出。本身是進士出身、創辦過中學、后來又做過大學校長的劉樹屏,辦起小學堂來并無絲毫怠忽,其先進、開放的兒童教育理念,歷一百余年,至今仍熠熠生輝。在《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凡例》中,劉樹屏娓娓申說道:“宗旨是專為小學堂訓蒙而作,故詞尚淺近,一切深文奧義不及焉!薄昂喺f為十歲以下學生而設……詳說為十一歲以上學生而設。”“類字……近時談蒙學者多宗尚之,故特類于首冊;蛞蛔钟袛殿悾瑒t以其最要者為正,并附錄其余,而闕其不習用者。然欲執童子而語此,除名、動、靜類外,不特艱于講解,且恐阻窒其心靈也。惟為之師者,則不可不知。”由此可見,劉樹屏十分尊重教育規律,特別注重保護兒童的天真心性,其卓識洞見當為“兒童文學是淺語的藝術”等現代理念的先聲。
當然,我們還應當向本書的書寫者唐駝致敬!唐駝原名成烈,字孜權,號曲人,江蘇武進人,生于1871年。1901年,唐駝為澄衷蒙學堂繕寫了《字課圖說》8冊,均以正楷書之,結字清新優美,書成廣受贊譽,從而名揚滬上。這之后,文明書局、商務印書館爭相以高薪聘他繕寫教科書。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的市招都出自其手,而當時流通的貨幣、郵票上也有他的手跡。劉樹屏校長之所以延請唐駝擔當重任,應是因為看中了唐氏的書法端莊流美,可以作為學童發蒙的范字。瀏覽全書,唐駝書寫范字之時的誠敬歷歷在目,而劉樹屏對待識字課本的審慎亦是躍然紙上。生當浮躁的時代,面對這樣的古典之美,我們怎不肅然起敬?又怎不大呼慚愧?
至于本書的插圖繪制者,扉頁題為“蘇州吳子城”。經過有關專家查考,“吳子城”系舊時民間對蘇州內城的稱呼,實當并無此人。劉樹屏在本書凡例中說:“繪圖,凡名字動字之非圖不顯者,均附以圖,或摹我國舊圖,或據譯本西圖,求是而已。”可見,本書并未雇請專業畫師來繪制插畫,但是從插畫的效果來看,絕大多數為當時流行的“點石齋”風格,還是頗具風采、氣度的,有論者甚至稱譽說“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部由學校編纂的語文課本,《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影響可謂十分深遠:1912年,《共和國教科書》經由時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的蔡元培審定后出版,其“新國文”教材顯然借鑒了本書的編寫方法;而由壽潛廬于1915年編成的《國民字課圖說》,則干脆連書名都直接承襲自本書。沉寂近百年后,隨著中國文化熱、漢字熱的興起,集文字、書法、圖畫三美于一體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近來重又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西泠印社、新星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機構先后推出了各種版本。
原版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最初出版于1901年,全書四卷,分為八冊,共收入3291個漢字,配有762幅插圖。其后十余年間,此書流布極廣,傳世版本甚夥。但是,歷經百年滄桑之后,最初的版本如今已極難覓得,當前坊間常見的影印本,多系據1904年第三十次印刷者影印,所據版本最早的也是1901年冬第四次印刷者。機緣巧合的是,今年5月,我自武漢一位藏友處得遇一套《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品相完好不說,其扉頁背面竟赫然印著“光緒歲次辛丑季夏月 澄衷蒙學堂初次石印”兩行大字,知是最初版本無疑,頓感如獲至寶,遂輾轉以萬金購得。
挾之回青后,細觀此書,于墨精色足、圖文并茂之外,但見書脊處鈐有兩方長條章,文曰“澄衷蒙學堂”;扉頁背面右下部鈐有八個紅字,文曰“書經存案 翻刻必究”;目錄頁右下則鈐有一枚名章,文曰“石子”;而在第一、二冊封三左上角,各貼有一個標簽,部分已被撕去,尚可見印有“編號”“冊數”“價”等仿宋體紅字,唯“冊數”二字之后有以藍色圓珠筆填寫的一個“8”字,“8”字之后又鈐有一枚藍色菱形印章,當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古籍書店所用核價章。與此標簽、印章可相互印證的是,第一冊封底左上,有鉛筆書寫的“3元”二字,“3元”之下又有以藍黑色鋼筆書寫的“私1957”字樣。
至此我已知此書彌足珍貴,更感實有影印流傳之必要,遂向我集團董事長孟鳴飛先生作了匯報。鳴飛先生翻看之后,慨然允準出版,并給出了兩條建議:一是細細查考“石子”此人;二是速將此書情況告知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長王大千先生。事實證明,鳴飛先生果然獨具慧眼。經查考,“石子”當系近代著名詩人、藏書家姚石子先生。姚先生是上海人,生于1891年,1945年去世,曾任南社社長,時稱“前有柳亞子,后有姚石子”。1950年,姚氏后人將姚石子的藏書5萬余冊悉數捐贈給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為日后成立的上海圖書館的重要館藏基礎之一。鑒于姚石子少年時代曾入讀開辦于今上海市金山區的養中學堂,我們認為,這套《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很有可能就是他當年使用的課本,后人捐贈其藏書時未曾計入,于1957年流入了古籍市場。由上海而武漢,由武漢而青島,這套帶有姚石子先生手澤的圖書就這樣來到了我們青島出版集團。正所謂出版者,天下之公器也,如此好書,豈敢專美?鳴飛先生聞此佳話,亦感振奮,遂指示制版之時須原樣影印姚石子先生的名章等,以與讀者諸君分享先賢遺澤。嗣后我又趕赴濟南,將有關情況告知王大千先生。大千先生聽后,連連說好,表示今年恰逢中國孔子基金會成立三十周年,此書可由本會與青島出版集團合辦的孔子書房出版中心推出,以為獻禮。有了鳴飛先生和大千先生的鼎力支持,此書的出版品質得以大幅提升,出版進程也得以大為加快,這是值得銘記的。
本書的源流大抵如上,以下略說書中圖文之妙。我們發現,《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編排是有其內在邏輯的:卷一(第一、二冊)為天文地理,卷二(第三、四冊)為典章制度,卷三(第五、六冊)為草木禽獸及日用器物,卷四(第七、八冊)為生老病死和事業婚姻。而每一卷分為兩冊,也經過了精心安排,比如卷四,主要內容為人生諸事,第七冊以“孕、產、生、育”開始,揭出生命之發生,而第八冊則以“事、業、作、為”開始,暗寓生命之意義。在和美的大邏輯之下,全書的具體條目也都安排得十分妥帖,這里分類拈出幾處,即可收管窺之效:
一、熱愛祖國。第二冊中介紹了世界上的三十個大國,獨稱日本為“倭”,并提及“光緒甲午,復得臺澎……昔為蕞爾之島邦,今則骎骎乎強國矣!”在“韓”字之下又這樣說:“光緒甲午后……大權盡失,而民氣又不克振拔,初無自全之術也!痹凇褒R”字、“德”字之下,還兩次提到了德國強占我膠州灣。而在“俄”字之下則說:“俄羅斯天下第一大國也……今其鐵路直通我東三省,用心殊險矣!”第四冊中的“礦”字之下說:“西人最重礦學,中國前朝引為弊政,且有風水之說阻之,故礦產雖饒,未及暢辦!边@些語句中所隱藏的家國沉痛不言而喻,自然會激勵當時的少年學子奮發踔厲。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第二冊中“倭”“韓”二字之側所配日本地圖,依據當時實況將臺灣島、釣魚島等我國固有領土畫入,影印之時我們未予更動,寄望于或可有助讀者諸君牢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二、推崇科學。本書“凡例”中即已申明:“選字共選三千余字,皆世俗所通行及書牘所習見者。惟第二卷鋅、錳、鉑、鉀之屬,稍乖此例。以其為原質名,屢見譯本化學書,不能省也!笨梢姇袑瘜W用字給以了足夠的重視。此外,書中還多有涉及光、電、力、影、像、潮、汐、滑輪、斜面等物理學知識,在“向”字之下說:“萬物之力,皆由心起。故彼此吸引之時,不外體心相向,是謂向心力。即如諸曜旋轉,必向日心,諸物墜落,必向地心,皆彼此吸引之力也!痹凇肮狻弊种抡f:“光者,萬物賴以顯,諸色藉以分。其類約分為五:本質發光者曰原光,如日是也;本質無光,借他光返照者,曰映光,如月是也;炭與氧化合生火者曰火光,如燃柴蠟是也;電火曰電光;磷火曰冷光!痹凇靶薄弊种抡f:“斜面為助力原器之一,其用能以小力令大重上升,或大重下行。即如用一木板,取其一端擱于檻上,將物自上滾下,倍覺省力。斜面之制,即準此理!倍凇鞍肌薄巴埂薄罢邸钡茸种,不僅以文字詳細解說,還用圖畫形象地說明了凹鏡與凸鏡的工作原理、光經過水會發生折射的現象。化學、物理之外,書中還有多處涉及數學,加減乘除、方圓角勾等等,不一而足。不過,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首推人體科學部分,書中以88個字目的大篇幅對人體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配有31幅圖片,包括人體骨骼圖、人體肌肉圖等,其精細程度已與今天相差無幾。無疑,這些都會對培養少年學子的科學精神大有幫助。讀過這些內容后,我們不由得會聯想到胡適先生,他之所以終生秉持科學理性態度,或許與其少年時期研讀過《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有一定的關系吧?
三、尊崇孔子。第二冊的“兗”字之下說:“又兗州府之曲阜縣,為至圣先師孔子故里,有孔林,則孔子之墓也。”第三冊的“孔”字之下說:“宋孔父嘉遭華督之難,其子奔魯。后世以字為氏,六世而生孔子!弊钣幸馑嫉氖堑谄邇缘摹鞍荨弊种拢谖淖纸榻B部分重點說了西方人禮拜耶穌,而配圖則為學官帶領學生禮拜“至圣先師孔子之位”的情景,足見編者愛重、推崇中國傳統文化的苦心。
四、呵護童心。在第三冊中,對“童”“孩”“嬰”“稚”等字的圖文闡釋,都充溢著天真爛漫的童趣。第二冊中的“雪”字,配的圖片是兩個小人兒在堆雪羅漢,這是當時兒童在下雪天最愛玩的游戲,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在其名篇《雪》中所描寫的情景。此外,如第三冊中“捕”字所配的巡捕房圖畫、第五冊中“測”字所配的測繪地形圖畫,以及見于第七冊中的打臺球、騎自行車、使用照相機拍照等圖畫,也都既能帶給少年學子以愉悅,又可大大開闊他們的眼界。
除了以上四條之外,本書引發我興趣的還有兩個地方。一是書中體現出的品牌意識:第三冊中的“函”字,配圖為一函書籍,函套上堂而皇之地印著“澄衷學堂藏書”六個篆體字;到了第五冊中,為“匾”字所配的圖片直接就是一塊題有“澄衷蒙學堂”五個隸書大字的匾額。二是書中對“儒”字和“優”字的解釋:“儒”字見于第三冊,“通天地人曰儒。儒幼弱,故轉注為侏儒之儒。”書生之可哀由此可見一斑;“優”字見于第五冊,“優,諧戲者也。故今稱演劇者為優。優能以巧勝人,故引申為優劣之優,又轉為優裕之優。”演員之可羨由是呼之欲出。兩相對照來讀,深覺頗有可玩味處。
扯得遠了,就此打住罷。最后要說的是,本書影印原作,文圖一仍其舊,裝幀為豎版線裝,正文選用55克輕型紙,封面選用春夜蘭星點紙,書名印于條簽之上,再以手工貼于封面,青島出版社標記及孔子書房出品標記均先以白墨印出襯底、再于襯底上膠印而成。作為慶祝中國孔子基金會成立三十周年的獻禮圖書,本書止印6000套,印完即毀版,以賦予其收藏價值。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都能藉由本書發現久違的古典之美。如此,則我們于愿已足。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8冊) 作者簡介
本書編者為著名教育家劉樹屏,字葆良,江蘇常州人,生于1857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恩科第三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八年五月,授翰林院檢討;甲午戰爭后,提倡教育改革,調任安徽候補道,創辦皖南中學;不久,代理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監督;光緒二十八年冬,出任南洋公學總理;光緒二十九年,任津浦鐵路南段總辦;民國后隱居不出,于1917年逝世。1900年,劉樹屏出任澄衷蒙學堂首任校長后,應是立即投入到《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編寫工作中,因為其后不久,到1901年夏這套課本即已付梓印出。 本書范字書寫者為著名書法家唐駝,原名成烈,字孜權,號曲人,江蘇武進人,生于1871年。1901年,唐駝為澄衷蒙學堂繕寫了《字課圖說》8冊,均以正楷書之,結字清新優美,書成廣受贊譽,從而名揚滬上。這之后,文明書局、商務印書館爭相以高薪聘他繕寫教科書。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的市招都出自其手,而當時流通的貨幣、郵票上也有他的手跡。 至于本書的插圖繪制者,扉頁題為“蘇州吳子城”。經過有關專家查考,“吳子城”系舊時民間對蘇州內城的稱呼,實當并無此人。劉樹屏在本書凡例中說:“繪圖,凡名字動字之非圖不顯者,均附以圖,或摹我國舊圖,或據譯本西圖,求是而已。”可見,本書并未雇請專業畫師來繪制插畫,但是從插畫的效果來看,絕大多數為當時流行的“點石齋”風格,還是頗具風采、氣度的,有論者甚至稱譽說“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