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科技人員的道德想象力研究-技術責任倫理的實踐路徑探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39982
- 條形碼:9787010139982 ; 978-7-01-01399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技人員的道德想象力研究-技術責任倫理的實踐路徑探析 本書特色
近年來,與科技倫理相關的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不斷出現,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缺失。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是一種使科技人員以道德的方式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理性。科技活動自身的特性使得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職業活動者的特性:注重科技活動后果的不確定性、強調“考慮的周全性”、整體思考科技活動基礎的可靠性和全程追求科技活動要素的和諧性。本書分析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在科技人員道德認知視域的拓展、道德敏感性的形成和倫理自覺性的養成,以及引導科技人員自覺踐行社會責任、樹立道德理想和對科技活動利益相關者的關注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并重點闡述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在有效減少和化解科技風險、提升科技倫理的實踐有效性、促使科技人員創造性思考科技倫理問題和應對道德沖突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價值。本稿從外在條件、內在機制和外在機制三重維度探討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生成機制。探討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培育方法。
科技人員的道德想象力研究-技術責任倫理的實踐路徑探析 內容簡介
近年來,與科技倫理相關的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不斷出現,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缺失。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是一種使科技人員以道德的方式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理性。科技活動自身的特性使得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職業活動者的特性:注重科技活動后果的不確定性、強調“考慮的周全性”、整體思考科技活動基礎的可靠性和全程追求科技活動要素的和諧性。本書分析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在科技人員道德認知視域的拓展、道德敏感性的形成和倫理自覺性的養成,以及引導科技人員自覺踐行社會責任、樹立道德理想和對科技活動利益相關者的關注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并重點闡述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在有效減少和化解科技風險、提升科技倫理的實踐有效性、促使科技人員創造性思考科技倫理問題和應對道德沖突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價值。本稿從外在條件、內在機制和外在機制三重維度探討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生成機制。探討了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培育方法。
科技人員的道德想象力研究-技術責任倫理的實踐路徑探析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道德想象力研究現狀及評析
2.科技倫理研究現狀及評析
三、研究思路、方法與主要創新點
1.研究思路與方法
2.研究內容與框架
3.主要創新點
第二章 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研究基礎
一、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概念解析
1.道德想象力的理論內涵
2.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特殊性
二、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研究的倫理學基礎
1.科技倫理學
2.規范倫理學
3.美德倫理學
4.實用主義倫理學
三、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研究的心理學基礎
1.道德心理學
2.具身認知心理學
第三章 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價值所在
一、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認知價值
1.科技人員道德認知視域的拓展
2.科技人員道德敏感性的形成
3.科技人員倫理自覺性的養成
二、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社會價值
1.科技人員的社會責任與理想
2.科技人員對利益相關者的關注
三、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實踐價值
1.減少科技活動的社會風險
2.增強科技倫理的實踐效應
3.創造性地思考問題與化解沖突
第四章 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形成機制
一、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形成的必要條件
1.對科技活動的深入理解
2.對科技工作的職業責任感
二、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形成的內在機制
1.科技倫理認知的奠基
2.共情能力的催化
3.倫理實踐想象的助推
4.道德直覺和道德意志的作用
5.道德理想的感召
三、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形成的外在機制
1.科技制度的完善
2.社會輿論的影響
第五章 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缺失成因
一、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缺失的科技原因
1.科技活動目的的“去價值性”
2.科技活動過程的復雜性
3.科技活動后果的不確定性
4.科技倫理教育的“去情境化”
二、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缺失的社會原因
1.精細化的社會分工機制
2.科層化的社會管理方式
3.科技評估倫理維度的缺失
三、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缺失的文化原因
1.工具理性至上的文化氛圍
2.科技與人文兩種文化的隔閡
第六章 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培育路徑
一、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的自我培育
1.對科技“二重性”的反思
2.對科技倫理的情境化理解
3.對科技實踐的審美性體驗
二、科技倫理教育的引導作用
1.實踐智慧的培養
2.共情能力的激發
3.敘事教育的作用
三、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培育的制度保障
1.科技管理對道德想象力的關注
2.科技政策對道德想象力的促進
3.社會輿論對科技實踐的監督
第七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一、結論
二、未來展望
1.道德想象力研究的展望
2.科技人員道德想象力研究的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科技人員的道德想象力研究-技術責任倫理的實踐路徑探析 作者簡介
楊慧民,1974年生,河北邯鄲人。現任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科技倫理、案例教學法。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5項,其他省部級項目7項。在《哲學研究》、《教學與研究》等CSSCI來源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6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專著《高校思政課案例教學法研究》、主編《科技倫理案例解析》等教材18部,其中12部納入國家馬工程重點教材配套用書;參編《科技倫理意識養成研究》《中國科技倫理史綱》等。入選教育部“優秀中青年擇優資助計劃”、遼寧省第五批“百千萬人才王程”等。獲圈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