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702474
- 條形碼:9787517702474 ; 978-7-5177-0247-4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本書特色
本書采用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并從歷史的角度分析現代公司治理體系與現代經濟增長方式的孿生關系,力圖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討公司治理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作用。公司治理已經成為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持續關注的政策性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是企業價值創造活動的支撐,是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然而,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兩者關系的研究鳳毛麟角。本書即基于此,主要研究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之間的關系,為相關機構和企業發展提供政策咨詢與建議。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內容簡介
魯桐和仲繼銀編著的《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旨在探討基于價值創造的公司治理機制,探索治理機制促進企業價值創造的途徑和作用,并從價值創造的需求上,衡量治理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本研究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樣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更有利于企業的價值創造。正如前面所論述的,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取決于公司的內部治理效率(所有權結構安排、董事會運作效率和激勵機制)和外部治理效率(治理規則體系、法治體系和市場競爭),為了更加聚焦,本書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的控制機制和制度安排對經濟績效的影響。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目錄
一、公司與公司治理
二、當前公司治理缺失了什么
三、本書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第二章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理論探討
**節 公司治理理論的演進及公司治理的目標
一、企業的性質對公司治理目標的啟示
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及其企業理論基礎
三、企業理論對公司治理理論的啟示
第二節 公司治理對價值創造的作用機制
一、公司層面治理機制與價值創造的影響關系
二、國家層面治理環境與價值創造的影響關系
第三章 所有權與企業價值創造
**節 企業所有權理論分析
一、企業所有權的概念
二、優化企業所有權以實現企業價值*大化
第二節 大股東在公司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一、大股東問題的提出
二、大股東控制企業的主要方式――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的分離
三、大股東在公司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第三節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分析
...........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節選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2.簡要評論及對企業性質的反思 縱觀科斯以來的現代企業理論,大多以企業的契約性質作為分析基礎,“團隊生產”“激勵體系”“治理結構”“所有權結構”和“權力結構”等理論的不同之處在于對契約性質的理解,以及契約是否完全的判斷,但在“企業是契約的聯結”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同時,所有這些理論均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企業內部運行需要一定的成本,而無論是以代理成本還是交易成本的形式存在,企業的規模存在于內部運行成本與市場運行成本相等的那一點上。再者,各理論的共同目的是解釋企業內部組織的邏輯,無論是監督、激勵、剩余索取權,還是治理、權力、剩余控制權,均是企業作為獨立個體,保持有效運行的必要手段。 但是現有理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對企業的起源和本質的理解。自科斯強調企業內部運行的交易成本以來,直到交易成本經濟學的集大成者威廉姆森,各理論均在很大程度上認為,交易成本是區分企業與市場的關鍵因素,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甚至指出,企業內部生產和市場采購在成本上的一切差別都將歸因于交易成本問題②。我們注意到,這一結論的前提條件是生產的技術水平固定。也就是說,在技術、原材料、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散落于市場的情況下,企業將所有要素整合在一起進行生產,能減少契約的數量,其交易成本低于各要素分別簽約時的情況。生產的縱向一體化或橫向一體化也與此同理,是合并連續的生產階段,用一個契約代替多個契約,用組織協調代替市場的價格協調。我們認為,這雖然能說明交易成本的重要性①,但未能完全揭示企業的產生原因及本質。因為連續生產的每一階段也是以企業的形式存在,這些企業又為何產生?我們不能在存在企業的情況下,用下一個企業的產生原因來代替企業這個群體的產生原因。理論上必須追溯到**個企業,才能說明企業作為與市場相比較的群體,其產生原因是什么。我們可以將這些既存的企業也分別視為連續生產階段的一體化,每一個生產階段又可以分為多個連續生產階段,如此細分下去,直到市場中沒有中間產品,全是無法再細分的獨立生產要素時,或許能說明*初的**個企業為什么產生了?為什么在眾多生產要素中,在某時某地,某些要素(不多一個,也不少一個)而不是某個要素的替代要素組合成一個企業?為何別的要素未組合到一起?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解釋是,這些要素集體簽約的交易成本低于在市場中分別簽約的交易成本。但是,任何要素用企業的形式結合到一起,都會降低交易成本,但是若結合到一起沒有價值,為何要結合到一起?其他要素集體簽約的交易成本可能也低于分別簽約的交易成本。為什么那些要素沒有集體簽約,而這些要素集體簽約,組合成一個企業?我們認為,之所以這些要素組合成一個企業,是因為這種組合方式能產生一種新的生產力,向市場提供前所未有的產品或服務,具有價值和交換價值,從而能帶來利潤。其他要素雖然集體簽約能節省成本,但組合到一起毫無價值,或者在現有的條件下沒有可預期的收益。這樣一來,這些要素不如繼續散落在市場上,等待著更好的組合機會。這種創新性資源組合方式是企業產生的原因,也是企業的本質。交易成本經濟學假定技術水平固定,相當于已明確某些要素通過企業內部協調能生產出與市場協調時相同的產品,忽略了企業的創造性,進而不能解釋新技術為何產生。同時,假定技術水平固定,相當于已知道某些要素結合到一起會產生新的產品時,采用企業形式可以減少契約數量,降低交易費用,節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經濟學僅在這個層面上有意義。 ……
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作者簡介
魯桐,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跨國公司研究室主任。1991~1992年在美國Dartmouth College經濟系做訪問學者。1996-1997年在英m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商學院做不錯訪問學者。現被英國University ofStrathclyde商學院聘為客座研究員,靠前管理專業導師。她同時是“東亞企業董事聯合會網絡”(Institute of Director East Asia Net,IDEA.NET)創始成員之一;中國商業部門公司治理咨詢組(China Business Sector Advisory Group,CBSAG)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企業靠前化、公司治理。
仲繼銀,1985年和1988年分別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邁阿密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經濟增長、國有企業改革和企業理論。出版專著和譯著(含合作)包括《董事會與公司治理》、《公司的骨骼:那些偉大企業的前世今生》、《公司治理基因:評價與案例》、《公司治理:董事和經理指南》、《公司治理案例:世界*尖公司的創立、傳承與控制》、《知識、創新與經濟》、《東南亞:成功的外向型經濟》、《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實證分析》和《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等。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靠前經濟評論》和《中國證券報》等雜志和報紙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評論文章上百篇。 近十幾年來集中進行有關公司治理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工作,特別專注于董事會、股權激勵和公司戰略。曾在《中華工商時報》上開設每周一期的公司治理和企業評論欄目——“仲繼銀專欄”和“企業評論”專欄,現在《董事會》雜志開設每月一期的“公司治理案例”專欄,同時在《中國新時代》雜志開設有關公司思想和公司制度演變史及治理機制問題的專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