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陶瓷藝術年鑒-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02202
- 條形碼:9787555202202 ; 978-7-5552-022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陶瓷藝術年鑒-全兩冊 內容簡介
《中國陶瓷藝術年鑒》是中國陶瓷藝術界開創性的鑒,它既有年度專題、優秀學術文選等研究資料,也有以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下來的一年來的重大活動,更以一卷優秀作品集全面展示了全同各陶瓷產區和院校的藝術家們一年來的創作成果。在行業的信息搜集梳理,作品的征集篩選,還是資料的編輯創作等方而,《中國陶瓷藝術年鑒》團隊的編輯們都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他們所努力追求的目標,是出版一本能夠全面反映和總結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發展現狀的年度巨著。我深信,在陶瓷藝術界各位同仁的幫助和支持下,未來的《中國陶瓷藝術年鑒》必將成為展示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創新精神,記錄陶瓷藝術工作者創作現狀,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以及呈現多種藝術形式的專業平臺。
中國陶瓷藝術年鑒-全兩冊 目錄
序
文獻卷
年度專題
陶都風——宜興陶瓷藝術展五年發展與成就
專題對話
史俊棠
徐秀棠
汪寅仙
吳鳴
陳建平
史小明
蔣堯基
專題著述
紫砂不言其藝大美
論紫砂壺的本體與主流
紫砂花貨藝術的魅力
當代紫砂創作
砂壺之美
歷屆“陶都風”展品目錄
景德鎮女陶藝家和女性陶藝
景德鎮女陶藝家的人員概況
景德鎮女陶藝家的作品概況
景德鎮女陶藝家作品的共性及其原因
景德鎮女陶藝家作品的個性及其原因
總結
年度大事記
年度文選
院校文選
淺析畢加索陶瓷造型的藝術特色
極致意象——中同當代陶藝的美學跡象
北朝時期寨里窯青釉蓮花尊解析
行云流水道法自然——淺析絞胎陶瓷的裝飾藝術特征及現代審美觀照
劉開渠雕塑成名作研究——《一·二八淞滬抗日陣亡將上紀念碑》諸問題
敘事雕塑之我見
論陶瓷文化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學院陶藝”當代之我見——有感于2013屆中圍美術學院陶藝系研究生畢業展
香灰釉的制備工藝初探
安徽涇縣陶窯村傳統制陶工藝的調查與研究
蜀身毒道,古城黑砂耀千年——四川滎經砂器的考察報告
陶瓷造型實體與空間的研究和創作
發表文選
中國陶瓷高等教育的開拓者之一——汪璠的陶瓷科學成就及其影響
……
中國陶瓷藝術年鑒-全兩冊 節選
*近一段時間,宜興檔案局在幫我整理個人從藝檔案,翻出了很多學徒時的照片和數據,真是一夢連接一夢,覺得很長很長。自己已是七十七歲的老人,回憶一生從業紫砂、得益于紫砂,總要有回報之心,想想自己以后*應該做的是注重紫砂理論方面的思考。雖因我等缺少高深的理論基礎,但我們在紫砂業內還是有著業內的理解角度,寫出來了可以給大家參考、討論、修正。 多年前我寫了一篇《有關宜興紫砂理論體系的思考》的文章,里面講到紫砂藝術與繪畫藝術的不同之處在于,紫砂陶藝的完成有一個生產工藝的復雜過程,故它應該包括:紫砂陶生產工藝(原材料、制作工藝、裝飾工藝、燒成、成品加工、包裝、什襲收藏……);紫砂史論及藝術價值研究(紫砂歷史人文對紫砂的直接影響研究,紫砂歷史作品藝術品評);紫砂品種類別的研究;紫砂歷史作品鑒定的深入探討;紫砂歷史上的營銷;師承教育;對內外的交流;對歷史數據的質疑、勘誤與修正;對邊緣學問,如詩、書、畫、印以及茶文化、陶文化、工藝美術、藝術大范疇對紫砂的影響等。 從業時間長了,思考的問題多了,不可能心想事成,吾等只能在有生之年把該做而且能做到的事,盡力地一樁一樁去做,這才不枉一生。按照上面的思路,2010年我出版了一本《宜興紫砂傳統工藝(圖述本)》。我想,傳統工藝的發展把1958年的前后可作一個分界線。1958年之前手工工藝沒有電動機及機械的介入,它與民國、清代、明代的生產方式變化并不太大,故只要把1958年前的原料開采加工,砂壺全手工制作生產工藝、陶刻裝飾、龍窯的結構、燒成生產工藝過程,用線描的形式以自己的理解表述繪畫出來,使內行、外行的讀者都能從畫圖中理解作者的表述。單文字表述沒有形象,如用照片,有些動作被阻擋,所以只有理解的人用圖畫出來才能一層層地看到并理解。在書里我畫出了小時候到學徒時所見到的紫砂藝人師傅們的形象,我基本給出了他們的個性與形態,有些還真的很像。這是我一生中做得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已畫了64個,現在又想到了應該畫出來的人,等以后再版時加進去。 就是在寫此書的過程中我對紫砂壺工藝制作的表述做了進~步的思考,對以前光貨、花貨、方器、筋紋器的分類提出了新的歸類,以紫砂壺制作為分類依據:圍身筒、打身筒、合身筒、鑲身筒。這樣才能以文字梳理出傳統制作的總結表述,并且總結了紫砂壺傳統技藝幾個絕活(即其他陶瓷行業里造器成型中沒有用過的技法):打身筒、篦身筒、復滋坭、清線條、光明針等,把制作技法以理論做了總結,這樣就找到了紫砂傳統全手工工藝的核心。 *近這幾年,民間工藝界非常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壺的傳統制作技藝早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名錄,這就要我們深入考慮一下到底保護些什么。不是籠統的遺產、遺產,要知道實質是什么。紫砂壺藝保護·的實質和內容是什么,我的思考叫紫砂壺的“本體與主流”。 近些年來,紫砂工藝品、藝術品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資本投資進入紫砂領域后,紫砂作品也成為各大拍賣公司的主拍品之一,在藝術品這一層次已遠遠超出了它的實用、應用價值。另一方面隨著茶文化的推廣,紫砂壺一時間供不應求,這就促使全國各地做陶的、院校畢業的、有興趣理想的人大量加入了紫砂工藝的行列。在工藝美術界的普及理論中,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創新、創新,我想如果不搞清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真正的保護內容之前,盲目去創新是一種不理智行為。如果盲目創新力量超出傳統發展力量時,很可能會把這個非物質文化項目保護走樣,或者稱作非驢非馬、不三不四,只有名稱沒有了特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就是要保護各種地方特色、特點的藝術品類(包括物品及行為過程)。現在的紫砂創新已是非常得繁榮,各種理念與形式,各種手段與方法都在得到充分的表現。這應該是好事,但我們絕不能忘記紫砂壺藝的非物質文化的本體及主流。這本體弓主流的概念不是不允許外來新增的形式內容的發展存在,而是它們決不能代表、代替紫砂壺藝的主流、本體。主流本體即從理論上找出在歷史長河中繼承什么,而今又發展、而后又傳承些什么?我認為這很重要。舉個例子,多年來一些藝術家以設計理念設計過不少壺型,他們一定通過制作者成型,往往在制作過程中會無法或很難符合設計理想(現在有了石膏模具往往可以幫上很大一把忙,假如不用模具就無法完成這些造型),所以我們賞閱紫砂作品時很容易認出哪些作品是“學院派”設計理念性的作品。這里所說并不是否認院校設計理念作品的存在及價值,而紫砂本有的按照制作結構這種傳統技法中延伸出來的更有傳統地方特點的創造更應得到提倡與重視。如果以設計理念來發展很可能在全國各陶瓷產區的造型會更相似、類同。如果以紫砂壺制作特有的技藝為基本創新道路那就會更有自身價值,所以我認為每個地方的藝術特點都應該有本體與主流。按我們理解,紫砂壺藝的本體與主流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是紫砂壺傳統全手工制作技藝;第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紫砂壺從它的創始淵源就與中華傳統文人結合在一起。所以從壺的造型設計、制作工藝的趣味性、壺面裝飾的文學藝術深度,到茗壺的取名、什襲珍藏的課題,至群賢集會的詩詞贊語,在這一方面可以說當前還沒有得到紫砂業界的認識與重視。我總覺得紫砂壺藝(包括陶藝)的發展需要理論的引導,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的點評、參與,而不是盲目聽從媒體的宣傳。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