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知識創新管理與的心智效能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48398
- 條形碼:9787514148398 ; 978-7-5141-483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識創新管理與的心智效能研究 本書特色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是指組織成員共同擁有的內在隱性知識結構與價值意義結構,在組織知識創新管理過程中,組織共享心智模型既為組織中各種知識的復雜協作與一體化提供著潛在的認知背景,又為組織知識的基本載體——知識員工的創造力激發提供著內在的價值意義支持。本研究正是基于這一假設出發,嘗試運用選擇算子模型、協同學理論、演化博弈論等相關理論與方法,分別揭示了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對組織知識創新能力、組織知識創新戰略內在集成能力、組織知識創新成果內部傳播效率影響與作用的內在原理和具體過程,并結合規范研究基礎上所提出的各項具體原理與假設前提,嘗試運用當前處于統計分析技術前沿的結構方程模型對組織知識創新管理過程中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各項實際作用效果進行了實證分析與檢驗,*后對基于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組織知識創新管理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初步的思考。
知識創新管理與的心智效能研究 內容簡介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是指組織成員共同擁有的內在隱性知識結構與價值意義結構,在組織知識創新管理過程中,組織共享心智模型既為組織中各種知識的復雜協作與一體化提供著潛在的認知背景,又為組織知識的基本載體——知識員工的創造力激發提供著內在的價值意義支持。本研究正是基于這一假設出發,嘗試運用選擇算子模型、協同學理論、演化博弈論等相關理論與方法,分別揭示了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對組織知識創新能力、組織知識創新戰略內在集成能力、組織知識創新成果內部傳播效率影響與作用的內在原理和具體過程,并結合規范研究基礎上所提出的各項具體原理與假設前提,嘗試運用當前處于統計分析技術前沿的結構方程模型對組織知識創新管理過程中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各項實際作用效果進行了實證分析與檢驗,*后對基于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組織知識創新管理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初步的思考。
知識創新管理與的心智效能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本書的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本書的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評價 1.2.1 組織知識創新管理的研究現狀 1.2.2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現狀 1.2.3 上述兩者相互關系的研究現狀 1.2.4 評價與啟示 1.3 本書的研究目標與主要內容 1.3.1 本書的研究目標 1.3.2 主要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與創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術路線 1.4.3 主要成果及創新點第2章 組織知識創新管理的相關概念界定與內在機理分析 2.1 組織知識創新概念的界定 2.1.1 組織知識創新的含義 2.1.2 組織知識創新的特征 2.1.3 概括與評述 2.2 組織知識創新管理的內在機理分析 2.2.1 組織知識創新管理的核心問題提出 2.2.2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引入 2.2.3 基于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組織知識創新行為分析 2.3 本章小結第3章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形成與演化的過程與前因分析 3.1 個體心智模型與共享心智模型之間的轉化 3.1.1 兩者轉化的內在困難性 3.1.2 兩者轉化的潛在可能性 3.2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形成過程的理論分析 3.2.1 符號交往理論的相關內容概述 3.2.2 心智模型符號意義上的表述 3.3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形成過程的模型分析 3.3.1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存在性的局部均衡分析 3.3.2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存在性的一般均衡分析 3.4 影響上述過程的因素及進一步實證的假設提出 3.5 本章小結第4章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對組織知識創新能力開發的作用分析 4.1 組織知識創新能力的含義及其開發過程的影響因素 4.2 組織知識創新流程中內在隱陛知識共享結構的作用 4.2.1 組織認知學習與知識吸收階段 4.2.2 組織知識的內部轉化與融合階段 4.2.3 組織知識的跨時儲存與內部轉移階段 4.3 組織知識創新流程中內在價值意義共享結構的作用 4.3.1 組織認知學習與知識吸收階段 4.3.2 組織知識的內部轉化與融合階段 4.3.3 組織知識的跨時儲存與內部轉移階段 4.4 作用過程的模型分析 4.5 基于原理與模型分析的進一步實證假設提出 4.6 本章小結第5章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對組織知識創新戰略形成的作用分析 5.1 組織創新戰略理論的演變與*新發展 5.2 決定作用的原理分析 5.2.1 內在價值意義共享結構的決定作用 5.2.2 內在隱性知識共享結構的決定作用 5.2.3 兩者互動影響的決定作用 5.3 組織知識創新戰略形成過程的模型分析 5.4 基于原理與模型分析的進一步實證假設提出 5.5 本章小結第6章 組織共享心智模型對組織知識創新成果傳播的作用分析 6.1 內部傳播效率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6.2 影響過程的原理分析 6.2.1 內在隱性知識共享水平的影響 6.2.2 內在價值意義共享水平的影響 6.2.3 兩者互動作用的影響 6.3 影響過程的模型分析 6.4 基于原理與模型分析的進一步實證假設提出 6.5 本章小結第7章 基于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組織知識創新管理研究的實證設計 7.1 假設關系綜述 7.2 實證研究的結構模型構建 7.3 調查問卷設計 7.3.1 問卷**部分 7.3.2 問卷第二部分 7.3.3 問卷第三部分 7.3.4 問卷第四部分 7.4 實證研究的測評模型構建 7.5 樣本與調研結果 7.6 本章小結第8章 數據分析與模型檢驗 8.1 數據分析的基本統計原理簡介 8.2 判斷模型擬合優度的統計指標 8.3 樣本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8.4 潛變量因子衡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8.5 潛變量因子衡量的信度分析與效度分析 8.5.1 潛變量因子衡量的信度分析 8.5.2 潛變量因子衡量的效度分析 8.6 模型的檢驗與結果評價 8.7 原假設模型的修正 8.8 本章小結第9章 總結與展望 9.1 研究成果綜述與研究成果實踐應用價值展望 9.1.1 研究成果綜述 9.1.2 研究成果的實踐應用價值展望 9.2 研究的局限及進一步研究的展望 9.2.1 研究的局限 9.2.2 進一步研究的展望附錄 實證調研問卷參考文獻后記
知識創新管理與的心智效能研究 作者簡介
龍飛,男,博士,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培育負責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研團隊負責人,中國農業工程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是知識管理與農林生態系統工程,首次嘗試提出知識創新過程的心智共享模式和農林碳匯經營決策的異質知識沖突與協調框架等理論構想。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軟科學研究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招標項目支撐子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預研招標重點項目等多項重要科研項目的研究,先后在《科學學研究》、《系統科學與數學》、《農業工程學報》、《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研究與發展管理》等一級期刊、SCI拓展源刊、EI源刊、國家基金委認定的A類與B類重要期刊上累計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得省部級與地市級科研獎勵共4項。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