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孫子兵法-(一函四冊)-精注精譯精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012080
- 條形碼:9787512012080 ; 978-7-5120-1208-0
- 裝幀:宣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孫子兵法-(一函四冊)-精注精譯精評 本書特色
·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商學院高級管理人才培訓必讀教材。 ·影響李嘉誠、張瑞敏、柳傳志、盛田昭夫、孫正義、羅杰·史密斯一生的兵家著作。 ·美國《企業家》雜志、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重磅推薦閱讀。 ·日本眾多軍事家和企業家推崇備至,稱之為“運籌帷幄的訣竅”。 ·法國海軍上將拉科斯特稱《孫子兵法》是謀略“小百科全書”,系統形象地描繪了“詭道的迷宮”。
孫子兵法-(一函四冊)-精注精譯精評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一函四冊)-精注精譯精評 目錄
第二章作戰篇三八
第三章謀攻篇七七
第四章形篇一一七
第五章勢篇一五四
第六章虛實篇一八五
第七章軍爭篇二二七
第八章九變篇二六三
第九章行軍篇二八七
第十章地形篇三一九
第十一章九地篇三四五
第十二章火攻篇三九一
第十三章用間篇四一四
附錄一孫子其人其書四四四
**節兵家思想與中國文化四四四
第二節《孫子兵法》的版本源流四五一
第三節孫子其人四五七
附錄二《孫子》的思想內容及價值四七七
**節《孫子》的內容結構及價值四七七
第二節《孫子》中的軍事思想四九四
第三節《孫子》中的政治思想五一五
第四節《孫子》中的哲學思想五二七
孫子兵法-(一函四冊)-精注精譯精評 節選
《孫子兵法·精注精譯精評》: 第三章·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即春秋時期吳國的名將孫武。“孫”為姓。“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春秋谷梁傳·宣公十年》中有:“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范寧注:“子者,人之貴稱。”兵:原意為“兵器”,如:《詩·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宋蘇軾《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被甲持兵,行數十里,即便喘汗。”這里指“戰爭”,《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即為此意。 國之大事:關系到一國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春秋時期,普遍認為戰爭系乎一國的安危,所以《管子·霸言》中說:“明王……所重者,政與軍。”《左傳·成公十三年》中也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以下簡稱“漢簡本”)和日本櫻田迪《古文孫子》(以下簡稱“櫻田本”)“國之大事”下均有一“也”字,《魏武帝注孫子》(以下簡稱曹注)和《武經七書·孫子》(以下簡稱“武經本”)均無此字。 地:對于“死生之地”的“地”字,前人的注解中有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地”即為“場所”,這里指“戰場”。如劉寅解為“六軍死生之地”(《孫武子直解·始計**》),賈林也注曰:“地,猶所也,亦謂陳師、振旅、戰陣之地。”另一種觀點認為,這里的“地”應為值得重視的事情,如戚繼光《大學經解》中云:“‘地’字虛看,乃兵之死生所系;存亡,以國言。”結合上一句“國之大事”,和下一句“存亡之道”,后一見解應更可取。 道:原意為“道路”,這里應為“規律”、“通則”。如《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察:考察、研究、詳審。《爾雅·釋詁》云:“察,審也。”·漢賈誼·《新書·道術》中說:“纖微皆審謂之察。”櫻田本“也”作“焉”,《通典》卷148、《北堂書鈔》(以下簡稱《書鈔》)卷113所引此句,則皆無此“也”字。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系著軍民的生死,決定著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仔細研究、慎重對待的。 【評解】 《孫子》開篇就提出了軍事和戰爭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認為戰爭關系到國家的存亡和人民的生死,必須十分謹慎,不要將它當作兒戲。在我國歷史上,輕視戰爭的規律性而滅亡的例子有許多,淝水之戰后前秦的滅亡就是其中之一。 南北朝時期,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使前秦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先后滅了前燕、前涼、和代,奪得巴蜀,進入西域,一舉統一北方。但是,雖然王猛生前苻堅對他言聽計從,可是王猛一死,苻堅狂妄自大、一意孤行的毛病就暴露出來了,把王猛臨死留下的不要進攻東晉的忠告拋在了腦后。把東晉當作唯一的敵人,決定非把它消滅不可。王猛死后不到三年,苻堅就派十幾萬大軍,分兵幾路進攻東晉的襄陽,花了將近一年時間,終于把襄陽攻了下來。接著,他又派兵十幾萬從襄陽東進,攻打淮南,東晉兵將在謝石、謝玄率領下,把秦兵打得一敗涂地。 雖然遭到了沉重打擊,但苻堅并沒有放棄進攻東晉的打算。公元382年10月,他認為已經準備成熟,就下決心大舉進攻東晉。苻堅問文武大臣:“各地的勢力現在基本上都被我們平定了。只剩下了東南的晉國不肯降服于我們。現在,我們已經有了97萬精兵,我打算親自帶領去滅掉晉國,大家認為如何?”大臣權輿說:“晉國雖然不如我們強大,但是他們的皇帝還沒犯什么大錯,手下還有像謝安、桓沖那樣有才能的文武大臣,目前他們國內團結一心。咱們要滅亡東晉,現在恐怕不是時候。”石越也說:“晉國有長江作為天險,再加上老百姓斗志旺盛,我們恐怕難以夠取勝。”其它大臣也附和著他們,紛紛對攻晉的計劃提出反對。 苻堅卻認為并不象大臣認為的那樣,他大聲說:“長江天險算得了什么,我們有百萬大軍,大家把手里的馬鞭子一起投到長江里,就可以把長江的水堵塞。他們還能拿什么來做屏障。”見大家都不統一,他*后厭煩地說:“你們都走吧,這件事還是讓我自己來決斷。” 大臣們走后,只剩下苻堅和他的弟弟苻融還留在殿上。苻堅對苻融說:“自古以來決定國家大計的,總是只能靠一兩個人。今天大家議論紛紛難以討論出個結果來。這件事還是由我們兩個人來決定吧。”苻融說:“依我看來,現在攻打晉國的確有許多困難。再加上我軍連年征討,兵士們已經疲憊不堪,不想再出去遠征。今天這些反對攻打晉國的,都是為陛下您考慮,他們都是您的忠臣,希望您能采納他們的意見。” 苻堅沒想到自己的弟弟也會反對他,生氣地說:“不要再說這種喪氣話了,我有精兵百萬,堆積如山的兵器、糧草,要打下小小的晉國如同探囊取物,怎么會有不能取勝的道理。”苻融見哥哥如此一意孤行,苦苦勸告他說:“現在攻打晉國,不但沒有必勝的希望,而且陛下一旦離開長安遠征,京城里那些鮮卑人、羌人、羯人就可能起來叛亂,到時候后悔也就來不及了。” ……
孫子兵法-(一函四冊)-精注精譯精評 作者簡介
孫武,字長卿,中國春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其所著《孫子兵法》,共分13篇,總計5900余字,有“百世談兵之祖”之稱。吳王闔閭拜其為將軍,令其領兵打仗。他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以6萬士兵大敗楚國20萬大軍,攻入楚國都城。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 任俊華教授,筆名峻驊,號千家峒瑤人、艮止齋主人,1966年生于湖南永州千家峒,瑤族,哲學博士,編審,中國人民大學應用倫理學出站博士后。現擔任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導、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華夏國際易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齊魯文化促進會副會長、著作有《再塑民族之魂》《環境倫理的文化闡釋》《中國古代官員創新之道》和《戰略創新與管理之道》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