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管理制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34130
- 條形碼:9787010134130 ; 978-7-01-01341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管理制度研究 本書特色
毛曉陽所著的《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管理制度研究》立足于地方文獻的全面整理,選取社會公益的研究視角,探討清代各級政府和民間社會圍繞賓興而具有的組織管理、制度安排,并力圖挖掘蘊藏其中的民族傳統公益精神。同時,通過比較研究,將清代賓興與當今國內外教育公益基金進行對比,試圖對接百年來被近代化強行斬斷的民族文化中的社會公益思想傳統。從而填補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傳承和差異之間研究的空白。本書共分緒論及10章,主要圍繞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管理制度展開論述。清代賓興是一種不以盈利為目的、以無償資助科舉考生為職能的教育公益基金。賓興的原始資產主要有社會捐贈和行政籌資兩種來源,資產形態包括田產、存款、房產、特種經濟等,通過田租、利息、房租等實現資產增值。清代國家通過立案管理制度對賓興實施監管,基層地方社會則采取入志、立碑、編印賓興專志、刊印征信錄等方式對賓興實施監管。清代賓興組織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議定賓興管理章程、建立專設管理組織及其場所、公舉士紳作為管理人員的方式進行。清代賓興超越了傳統宗族公益傳統,為地方公共領域的形成提供了試驗場,并對當代社會公益活動具有借鑒意義。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管理制度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地方文獻的全面整理,選取社會公益的研究視角,探討清代各級政府和民間社會圍繞賓興而具有的組織管理、制度安排,并力圖挖掘蘊藏其中的民族傳統公益精神。同時,通過比較研究,將清代賓興與當今國內外教育公益基金進行對比,試圖對接百年來被近代化強行斬斷的民族文化中的社會公益思想傳統。從而填補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傳承和差異之間研究的空白。 本書共分緒論及10章,主要圍繞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管理制度展開論述。 清代賓興是一種不以盈利為目的、以無償資助科舉考生為職能的教育公益基金。賓興的原始資產主要有社會捐贈和行政籌資兩種來源,資產形態包括田產、存款、房產、特種經濟等,通過田租、利息、房租等實現資產增值。 清代國家通過立案管理制度對賓興實施監管,基層地方社會則采取入志、立碑、編印賓興專志、刊印征信錄等方式對賓興實施監管。清代賓興組織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議定賓興管理章程、建立專設管理組織及其場所、公舉士紳作為管理人員的方式進行。清代賓興超越了傳統宗族公益傳統,為地方公共領域的形成提供了試驗場,并對當代社會公益活動具有借鑒意義。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管理制度研究 目錄
引言
**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創設
**節 社會捐助與清代賓興的創設
第二節 行政籌資與清代賓興的創設
第三節 清代賓興公益思想概述
第二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資產形態與增值方式
**節 田產收租
第二節 銀錢生息
第三節 房產出租
第四節 特種經濟收益
第五節 發展中的清代賓興資產形態與增值方式
第三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政府立案管理制度
**節 清代賓興申報立案的基本程序
第二節 清代賓興申報立案的行政審批部門
第三節 清代賓興立案管理制度探源
第四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基層社會監管機制
**節 立碑垂久
第二節 載入方志
第三節 編纂賓興專志
第四節 刊印征信錄
第五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的組織管理形式
**節 捐助者與清代賓興的組織管理
第二節 基層主管部門與清代賓興的組織管理
第三節 書院管理者與清代賓興的組織管理
第四節 地方士紳與清代賓興的專設管理組織
第五節 發展中的清代賓興組織管理形式
第六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管理章 程
**節 清代賓興章 程的文獻保存情況
第二節 清代賓興章 程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清代賓興章 程的修訂
第七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財會管理制度
**節 賬簿復本制度
第二節 財務記賬方法
第三節 財會監督手段
第八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助考經費的發領
**節 童試賓興助考經費的發領
第二節 鄉試賓興助考經費的發領
第三節 會試賓興助考經費的發領
第四節 其他類型賓興助考經費的發領
第五節 清代賓興助考經費發領的相關問題
第九章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現實借鑒意義
**節 清代賓興與當代公益基金會的監管機制
第二節 清代賓興與當代教育公益的拓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清代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管理制度研究 作者簡介
毛曉陽,1974年生,江西新余人。汀西師范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碩士研究生階段師從許懷林教授;2002年在職攻讀浙江大學占典文獻學博士學位,師從龔延明教授;2006年進入廈門大學教育學博上流動站,師從劉海峰教授,F為閩江學院閩都學者、歷史學系副教授。入選2010年福建省高校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近10年來,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一等及特別資助項目各1項、福建省社科聯項目3項、福建省教育廳項目4項。先后在《清史研究》、《垣門人學學報》、《臺灣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中國文化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參與撰寫《村冶與宗族》、《江西考試史》、《江西通史(清前期卷)》等著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