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歷史的豐碑政治家卷-古希臘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076008
- 條形碼:9787206076008 ; 978-7-206-0760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的豐碑政治家卷-古希臘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 本書特色
這本《歷史的豐碑·伯里克利:古希臘民主派領袖》是“歷史的豐碑”系列叢書之政治家卷。《歷史的豐碑·伯里克利:古希臘民主派領袖》主要為我們介紹了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的杰出代表、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伯里克利的生平事跡。主要供青少年閱讀。
歷史的豐碑政治家卷-古希臘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 內容簡介
伯里克利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杰出代表者,《歷史的豐碑·伯里克利:古希臘民主派領袖》依據翔實的史料為您講述這位豐碑人物,其主要內容包括:生于憂患、飽受教育、嶄露頭角、完善民主、發展經濟、繁榮文化、染疾而忘。
歷史的豐碑政治家卷-古希臘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 目錄
飽受教育
嶄露頭角
完善民主
發展經濟
繁榮文化
染疾而亡
歷史的豐碑政治家卷-古希臘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 節選
《歷史的豐碑·伯里克利:古希臘民主派領袖》: 為了紀念犧牲的斯巴達人,在德摩比利隘口這地方修建了一座獅子形狀的紀念碑,上面刻寫著詩人西奧尼德獻給陣亡將士的題詞,即“過客啊,請把消息帶給拉西第夢(即指斯巴達人)同胞吧,我們矢忠死守,完成了任務就躺在這墳墓里了。”魯迅先生在1903年《浙江潮》上發表文章贊揚斯巴達戰士的高尚愛國精神說:“巍巍乎溫泉門之峽,地球不更,則終存此斯巴達戰士之魂。”300名斯巴達將士雖然倒下去了,但是他們卻在希臘人的心中,再次樹起了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 德摩比利戰役的失利,使通往中希臘的門戶洞開。窮兇極惡的波斯侵略者以為有機可乘,但等待他們的卻是慘重的失敗。 波斯人迅速戰領了空城雅典。雅典人則采納了地米斯托克利的意見,婦孺老弱轉移到了特羅伊津和薩拉米,有作戰能力的男性公民則都登上了戰艦。希臘聯軍的艦隊按計劃集中在薩拉米島附近,做好了在海上打擊敵人的*后決戰的準備工作。 公元前480年9月28日清晨,在薩拉米島附近,既淺而又窄的海峽中,波斯艦隊和希臘聯軍艦隊遭遇,發生了*為激烈、壯觀的水上之戰,即史稱的薩拉米海戰。激烈的角逐持續了一天,當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戰斗以希臘人的輝煌勝利而告終。據戴奧多拉斯記載,一敗涂地的波斯海軍,在海戰中被擊沉擊毀的戰艦有300多艘,而希臘人只損失了40艘戰艦。 薩拉米海戰是世界古代軍事史上,又_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勝大的光輝戰例。它再次向世人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即國家不論大小,在遭受外敵人侵的時候,只要敢于拿起武器,不畏強暴,團結抗敵,就一定能*終打敗侵略者,贏得戰爭的勝利,捍衛民族的獨立和自由。 這時,年已15歲的伯里克利,隨著他知識的豐富和眼界的開闊,已不再在感情上對德摩比利隘口之戰的失利、薩拉米海戰的勝利而過于悲喜,不再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從經濟角度出發,用其哲學的眼光和善于思維的頭腦,從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立場來考慮問題。他在長時期的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思考中,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認識,即,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高下,取決于這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弱。如果一個國家經濟落后,那么,它在國際社會上就沒有平等可言。落后就會遭受強敵的侵略。懼怕戰爭不等于愛好和平,愛好和平必須贏得戰爭。雅典要永遠免遭外來的侵略,必須大力發展奴隸制經濟。伯里克利這種思想認識的形成,對于他從政后指導國家經濟建設,產生了十分顯著的影響。接連敗北的波斯侵略軍,自公元前480年薩拉米戰役之后,至公元前449年,希波雙方簽署卡利阿斯和約為止,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公元前478年以后,斯巴達人退出了與波斯人的戰爭。雅典借著軍事上的勝利和已贏得的社會聲望,利用對波斯的戰爭來不斷實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使希波戰爭變成了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與波斯之間的戰爭。 雅典統治者在取得反波斯斗爭決定性勝利,擺脫了戰爭危機,自身實力有了進一步增強的情況下,便以反波斯為名,對外實行了侵略擴張政策,從實際利益得到的好處中,逐漸產生了欲稱霸希臘的野心。與這一歷史發展現實相適應,17歲的伯里克利在他的思想深處,也萌生了大國至上的念頭。盡管,這種念頭只不過一閃而過,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伯里克利走上雅典政壇,特別是他擔任要職、領導雅典國家之后,逐漸發展成伯里克利的大邦主義外交路線和與斯巴達爭奪希臘霸權的思想。 希波戰爭不僅改變了希臘世界,也改變著世人的思想和觀念。希波戰爭不但給希臘世界帶來了悲傷和痛苦,也給希臘世界帶來了歡樂和喜慶。 對在這種悲歡同在、苦樂相交的戰爭歲月中度過其青少年時代的伯里克利來說,苦難教會了他忍耐,悲傷促使他走向成熟,歡樂使他分清了愛和憎。是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給伯里克利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品德和性格志向等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這是和平時代所不具備的。 然而,即使在同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著相同的經歷。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外部條件固然重要,但這絕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舉凡世界上做出成就之人,均是主觀與客觀相一致,認識與實踐相統一。 ……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