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00014
- 條形碼:9787100100014 ; 978-7-100-1000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 本書特色
本書為著名教育學家、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先生的英文博士論文,原書1915年由哥倫比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出版,并由導師孟祿教授作序。全書共分八編,涉及上古教育制度的起源、上古教育制度及其退化、漢以后各朝教育的沿革、新舊教育的過渡時代、民國時代所建的新教育等,系統介紹了中國教育制度的沿革與影響。1916年商務印書館曾出版由周槃譯述的文言文譯本,本次出版為現代漢語新譯本,更便于閱讀理解。此外,新譯本補充了1916年版所刪除的原文腳注與參考文獻,并作了精心校訂,補充了學術年表與導讀文章。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 內容簡介
郭秉文先生是**位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是他的博士論文。這是**本以非中國傳統視角,用英文介紹中國教育體制沿革的書。英文原作于1915年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出版,19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其豎排文言文中文版,本書正是根據1916年版本出版的橫排簡體中文版。作者研究了古代和傳統教育制度在朝代更迭背景下的興衰以及在共和體制下教育制度的重組,將中國公共教育制度及其長期演變過程揭示出來。百年后的今天,此研究及其結論仍有驚人之處。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 目錄
黃炎培序
前言
緒言
章 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前2357—前1122)
原初的教育嘗試
創設考試制度
設置學官
有史可考的早的學校和學院
古代教育內容
古代教育方法
古代教育宗旨
第二章 古代教育制度及其衰微(前1122—前206)
學校的名稱、位置與性質
教學內容
男子教則
女子教則
教育方法
入學、考試與升學
學齡、學期及學年
教育官
學校數
教育行政
考試或選舉
古代學校制度的衰微期及變遷期
第三章 后續朝代教育發展概覽(前206—1842)
漢朝教育的發展
漢唐間教育的發展
唐朝教育的發展
宋朝教育的發展
元朝教育的發展
明朝教育的發展
清朝教育的發展
第四章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過渡(1842—1905)
現代學校的發軔
科舉制度現代化的早期嘗試
派遣留學生到西方國家
中日戰爭對于教育變革的影響
張之洞的《勸學篇》與他的教育改革倡議
戊戌變法及反變法
義和團運動與日俄戰爭對現代教育的促進
給新學畢業生科舉功名
革新舊式學校
鼓勵留學的新計劃
個現代學制
廢除科舉
第五章 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1905—1911)
設立學部
新學制的宗旨
1906年的官制章程
調查全國教育狀況
預備立憲的分年籌備教育計劃
國家視學制度
1911年次中央教育會議
省級及地方教育管理制度
派遣留學生
文官考試制度與教育考試制度的分離
學校組織的變化與發展
教科書的控制
清末教育狀況
第六章 共和體制下的教育重建
辛亥革命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臨時的暫行教育政策
1912年中央臨時教育會議
新教育宗旨
重建教育管理體制
修訂學制
新課程
公布新規程
第七章 當今國民教育的重要問題
教會教育與公共教育體系的關系
教育與道德的養成
校紀與行政
新教育制度中的財政問題
普及教育
教員的培養
教育與生活的關系
第八章 綜述與結論
教育與國民進步
教育與服務
集權與分權
學校課程
教育方法
女子教育
教員培養
教育概覽
附錄
參考文獻
郭秉文先生學術年表
從歷史中領悟中國教育的維新變革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 作者簡介
郭秉文(1880—1969),字鴻聲,江蘇江浦人,早年卒業于上海清心書院,1908年赴美留學,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回國即參與“南高”創辦,先后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校長和東南大學校長。他是在國際舞臺上最為活躍的中國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他連續3次作為中國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會議,并連續3次被推舉為世界教育會副會長。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