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監管之路-危機后的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08272
- 條形碼:9787547608272 ; 978-7-5476-082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監管之路-危機后的思考 本書特色
金融市場高度發展、金融產品高度復雜、金融機構固有的"錦上添花"的特點與政府極其軟弱的監管的嚴重失衡共同構成了2007年至今這場金融危機的動因。這場危機不僅是"市場失靈"的結果,也是"政府缺位"或稱"政府失靈"所造成的。 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各國對危機后的監管史無前例的重視,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國際監管組織及美英歐盟等西方國家都出臺了大量監管法規,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監管的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貓鼠"游戲規則也在發生變化…… 繼《金融創新:理性的思考》之后,中國人民銀行紀委書記王華慶再度分析監管在導致本次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危機后全球監管的空前加強和(特別是中國)依然面臨的嚴峻挑戰以及對各國監管思路的一些深入思考,并將之一一呈現于《監管之路:危機后的思考》--國際監管歷程上的這些變化與改革,都需要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的管理層更好地解讀和掌握。
監管之路-危機后的思考 內容簡介
表面繁榮的經濟金融體系背后,金融機構的內生風險持續積累,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不斷惡化……*終,以極端的、金融危機的破壞性方式對金融市場失靈進行彌補和校正,這一過程是痛苦而慘烈的,代價也是高昂的。而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發布的報告則顯示:"……此次危機本是可以避免的,是人類的作為和不作為促使其爆發。" 深刻反省的國際金融監管者們知恥而后勇,這些"看得見的手",決定如何"插手"業內失態,希望怎樣發揮作用,這些變動對國內的金融行業又有何觸動與推動,這些都值得金融從業者們投之以*認真的了解及關注。
監管之路-危機后的思考 目錄
preface
**章 金融監管之辯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和實際需求
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形成的脈絡
我國的分業金融監管架構
全球主要的金融監管模式
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與合作
本章結語
第二章 次貸危機——金融創新與監管
金融創新概述羽
過度金融創新的典型案例——次貸危機
解析
金融危機的十個問題
本章結語
第三章 危機后的監管反思
危機的起因和監管的演交
混業經營和監管的嚴重缺位
金融市場全球化和監管本地化
本章結語
第四章 政府的警醒——亡羊補牢
金融危機沖擊力
國際共識與行動
危機問責和薪酬激勵監管
反思監管差異
本章結語
第五章 監管再建——微觀與宏觀的雙向考慮
微觀審慎監管
宏觀審慎監管
存款保險制度
本章結語
第六章 有效監管面臨的挑戰
危機后國際金融標準的執行和修訂
監管理念和專業性挑戰
宏觀審慎監管的挑戰
未雨綢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本章結語
參考資料
后記
監管之路-危機后的思考 作者簡介
王華慶,中國人民銀行紀委書記。 其歷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銀行管理司、中國銀監會上海銀監局主要負責人,銀監會主席助理、銀監會紀委書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王華慶同志長期從事銀行業監管工作,工作之余潛心研究。已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完成各類調研成果和理論文章50余篇部。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