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廣州話分韻詞林-新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300817
- 條形碼:9787554300817 ; 978-7-5543-0081-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話分韻詞林-新增訂本 本書特色
我深深感到楊子靜、潘邦榛兩位同志編寫的《廣州話分韻詞林》是很有意義之作。靜公是一位資深的粵劇編劇家,對廣州話極有研究,他既深入民間,又深知廣州話和古漢語的關系,能夠鉤沉發微,在書中提供了不少鮮見的資料。潘君則是編劇界的新生力量,勤奮好學,和靜公一道完成此書,是令人高興的事。這本書列出廣州話韻目52個,其中特有的入聲韻目17個。它以詞尾的字為提示單字,把尾字相同的詞目編列,檢查起來很是方便。所收詞目,既有廣州流行的俗語、口頭語、慣用語,其中如艱難韻中的“黃鱔上沙灘”、“撞板”、“大食懶”、“生螆貓入眼”,工農韻中的“斬腳趾避沙蟲”、“發開口夢”,入聲字尾的“壞到加零一”、“老而不”、“零星落索”、“捉到鹿唔會脫角”等,都是十分生動而有特色的;也有一般通用的古詞語、新詞語,而且數量不少。這種范圍較廣的編法對寫粵劇、曲藝甚至寫普通話體文字的同志都有可供參考的價值。如果說《廣州話淺說》著重于指示廣州話和普通話的對應規律,使慣用普通話的人和慣用廣州話的人可以互相學習,那么《廣州話分韻詞林》則是著重于提供用韻知識及方言用語,能對愛好創作演唱詩詞作品的人有所啟發,而對究技民間文藝的人也是一本很有用途的書。
廣州話分韻詞林-新增訂本 內容簡介
這本書與過去所出版的辭書不同之處在于:過去的辭書,大多均以詞首的字為提示單字,將首字相同的詞目順排一起;而該書則相反,它以詞尾的字為提示單字,將尾字相同的詞目編列出來;同時還按照廣州話的韻部(包括特有的入聲韻)有規律地將這些提示單字依次列出;而且依韻所列的詞目,既有一般的詞匯,又有不少古詞語、新詞語、成語、口頭語,更有與普通話不同的、廣州話獨特的方言俗語、慣用語(將這些方言俗語、慣用語依韻編列,此書當屬**部)。這樣一來,就有利于??查、檢索,給專業和業余的韻文作者提供了寫作時依韻找詞、選詞、用詞的方便,在創作上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對于以廣州話寫作的作者尤其如此;而對于以普通話或其他方言寫作的作者來說,因各提示單字所列的多條詞目絕大多數還是共通的,所以也仍然適用);對于一般的語文工作者、編??、教師、學生,需要時查一查,在用韻遣詞上,也可以作為參考,有助于他們的工作和學習。
當然,整編這類工具書并不算是什么新創作,但卻確乎不易,很費腦筋,編起來十分煩瑣和枯燥,特別需要細心和耐心,個中滋味,難以盡說。雖然書中所收詞目難以求全,但我們還是力圖給讀者提供得準確些,豐富些,那就不得不到處??查,不斷對照,反復篩選,認真推敲,而我們只能擠出業余時間進行編寫(斷斷續續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精力和水平又都有限,因此,盡管我們為此書已傾注了不少心血,仍感到不夠完備,其中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只好待日后有機會時再行訂正了。
廣州話分韻詞林-新增訂本 目錄
體例說明 /2
新增訂本說明 /4
韻目總表 /6
提示單字總表 /7
正文 /1
增訂后記 /263
廣州話分韻詞林-新增訂本 作者簡介
潘邦榛,廣東南海人,1942年出生。1964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后,一直在廣東粵劇院工作,任藝術室主任。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編寫過約80個粵劇劇本、小品。撰寫過500多首粵曲作品,又在報刊發表了一大批戲曲評論和普及戲曲的文章,其粵劇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出版過《潘邦榛戲曲文選》、《戲曲天地任縱橫、《廣州話分韻詞林》等專著。獲得“首屆廣東戲劇家突出貢獻獎”。退休后仍勤奮筆耕,擔任《粵劇大辭典》編委與分編主筆及《廣東粵劇系列叢書》主編等,繼續做出貢獻。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