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數字讀物論-論公眾學習效率反饋模式的變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6263
- 條形碼:9787516136263 ; 978-7-5161-362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讀物論-論公眾學習效率反饋模式的變革 本書特色
本書以“數字讀物”為核心命題,將“及時反饋的互動性”概括為數字讀物區別于傳統媒體成為新媒體的根本特點,提出了劃時代的觀點:數字讀物發展了傳統媒體,“根本原因在于,公眾學習效率反饋模式的變革,遲滯型反饋模式變成了即時型反饋模式”。這是對“數字讀物”概念史無前例的根本性學理界定。該書具體地闡釋了數字讀物的本質、性質、特征、種類,從而以傳播學、編輯學的視角構建起一套較為完整的數字讀物理論體系;在該理論框架下,分析了數字讀物對企業管理、政府活動、教育教學、文化消費等領域的影響,證明了反饋模式變革的客觀性和復雜性;還簡要探討了目前數字讀物發展的羈絆和未來的發展研究方向。
數字讀物論-論公眾學習效率反饋模式的變革 內容簡介
該書的研究命題涉及諸多新問題、新領域、新學科,尤其數字時代文化傳播發展中備受關注的各類矛盾的解決。數字時代的腳步匆匆,亟需相關理論的發展和支持。作者積八年時間將教學、管理實踐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做了跨越多個學科的理論化闡釋和融匯多個領域的體系化嘗試,在寫作的過程中,既有豐富的實踐作為支撐,又有理論的抽象和提煉,是對數字讀物這一新興事物的一次系統理論回應,是一本質量較高的研究性作品,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該領域理論發展的空白,對未來傳播學、管理學、教育學及社會學等各個領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數字讀物論-論公眾學習效率反饋模式的變革 目錄
**章 關于名字的分歧
**節 新媒體與現代媒體名稱的局限
一 關于名稱出現時間的理解
二 關于傳播信息方式的區別
三 關于傳播信息功能的分化
第二節 明確新概念的意義
一 數字讀物的新概念體現了觀察媒體的新角度
二 數字讀物的新概念提供了研究媒體的新思路
三 數字讀物的新概念開辟了思考媒體發展的新視野
第二章 媒介的時代劃分
**節 媒介時代劃分的要素
第二節 數字讀物帶來的時代文化
一 人們也許沒有留心,人類采集信息其實就是從影像開始的 .
二 人類已經適應甚至習慣了用文字符號記錄信息的方式
三 新時代的開始,就是一個剛剛啟蒙、萌發的階段
四 記錄信息的方式影響著一個文化的發展走向
五 我們人類感官的需要,永遠是數字化dv技術要改進的方向
第二篇 數字讀物的幾個關鍵文本概念
第三篇 數字讀物編著體例
第四篇 數字讀物的影響
第五篇 數字讀物的發展生理局限和發展方向
后記
數字讀物論-論公眾學習效率反饋模式的變革 作者簡介
余效誠,男,1954年4月13日出生山東青島,祖籍浙江紹興,大學本科文學學士。 1969年隨母下放農村,1972年任農村中學教員。1982年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85年在天津市政局職工大學任教被評為局級先進教師,任政教處副主任。1986年調入天津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參加創辦《企業之友》雜志。先后取得編輯、副編審職稱,1995年起任常務副主編及學院辦公室副主任。曾以開益國際咨詢研究中心咨詢副部長身份參與撰寫《關于建立天津自由港區的咨詢研究報告》(現稱天津濱海新區)任課題組成員兼報告專著責任編輯。課題獲天津市政府社會科學類科研優秀成果(專著)三等獎。還曾負責該機構《港口經濟》雜志的創刊編輯工作。2000年天津工業大學成立,任學校教育技術中心負責人。2005年后天津工業大學成立文法學院新聞傳播系,調入該系后2007年被聘任為副教授。先后在本校擔任:經濟應用文寫作、大學語文、社會調查、寫作基礎、攝影基礎、報紙編輯、文化產業概論、文化市場統計分析、文化經紀人基礎、文化市場政策法規、廣告學概論等各類課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