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平面構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557809
- 條形碼:9787560557809 ; 978-7-5605-578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平面構成 本書特色
《平面構成》是編者王慧卉、王宗香、朱單群結合多年設計教學、行業經驗以及青島濱海學院省級精品課建設經驗,歷時三年編寫而成,期間征詢了不少業內同行與學生的建議,編者對其中部分章節進行了不同于傳統教材的論述。本教材將平面構成的概念、形態、基本與造型元素、形式美法則以及構成基本形式與應用進行了系列地講解與論述,前后內容基本是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關系,對于難以理解的內容,更是理論與案例結合,著力于透徹分析,既適合初學者作為人門學習教材,也適合設計和教學者作為參考書目。
平面構成 內容簡介
《平面構成/高等教育美術專業與藝術設計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將平面構成的概念、形態、基本與造型元素、形式美法則以及構成基本形式與應用進行了系列地講解與論述,包含內容8章,可滿足68~72學時的教學需要,每章前均列有教學目的與重難點,章后附有思考題與習題,以利于教與學的理解和深入,既適合初學者作為人門學習教材,也適合設計和教學者作為參考書目。 《平面構成/高等教育美術專業與藝術設計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的主要特點是:1.教材內容體系完整,層次清晰,圖文并茂,資料新穎多樣。2.教材中理論闡述大量結合經典及前沿信息,分析深入淺出,且注重實踐性。3.教材中的重難點結合有不少案例分析,幫助初學者進一步理解平面構成知識,為日后的實踐設計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平面構成 目錄
1.1 構成的起源與發展
1.2 平面構成的概念與內容
1.3 平面構成的學習目的與應用
1.4 平面構成常用的工具與材料
第2章 平面構成的形態屬性
2.1 具象形態
2.2 抽象形態
2.3 意象形態
第3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
3.1 點、線、面
3.2 點線面的錯視
3.3 圖與底
3.4 黑、白、灰
3.5 點線面的綜合構成
第4章 平面構成的造型元素
4.1 基本形及其構成
4.2 骨格
第5章 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
5.1 對稱與均衡
5.2 秩序與變化
5.3 對比與調和
5.4 節奏與韻律
第6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
6.1 重復與近似構成
6.2 漸變與延異構成
6.3 破規與特異構成
6.4 發射與密集構成
6.5 比例與分割構成
6.6 分解與重構構成
6.7 減缺與想象構成
6.8 空間與縱深構成
第7章 平面構成的材料與肌理
7.1 平面構成中的材料應用
7.2 平面構成的肌理表現
第8章 平面構成的應用
8.1 平面構成與視覺傳達設計
8.2 平面構成與服裝設計
8.3 平面構成與室內設計
參考文獻
平面構成 節選
1.2 平面構成的概念與內容 平面構成是構成訓練*初的環節,是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的基礎,是未來的設計工作者在學習設計之前事先學習與運用視覺語言的形式,體現和訓練了自我美感認識,使學習者有意識地依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基本造型訓練的有效手段之一。 平面構成僅限于二維平面的形的組合訓練,相對于色彩構成來說,是著重于形而非色彩的訓練,相對于立體構成而言,則著重于二維平面,點、線、面的組合訓練。 平面構成訓練的思路是從點、線、面單個的視覺元素出發,熟悉平面造型語言的*基本要素,然后通過學習與探討構圖、形式美法則、視覺心理等造型規律,再用材料與質感來豐富視覺的感受,研究各種元素組合的形式和效果。其訓練過程是從單獨到多個、由組合到綜合,包含了基礎知識、范例分析、試驗和課堂練習、課后作業等等,這一系列的練習與探索正是為了日后的平面設計搭建一個堅實的基礎。構成訓練往往具有獨創性與創新性,有時一個好的形式是有意識的結果,有時又是近乎游戲和試驗的意外產物,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與新奇性的過程。 1.3 平面構成的學習目的與應用 平面構成的學習與訓練是未來的設計工作者進入設計狀態的準備過程,它包括設計語言與設計思維兩方面的訓練,其重要目的是訓練設計者在未來設計中的創新意識以及對形式美感的把握。 平面構成的原理中,包含了一些造型方法與規律,這是形態設計的共性,在挖掘原有形態的基礎上,探尋新的形態設計,尋求新的形態組合與感受,在廣泛借鑒與吸收的基礎上,將舊元素進行新的組合,形成新的視覺形態,不斷試驗與創新,這就是構成,也是設計創新的重要源泉。 平面構成作為設計的基礎,可以先不考慮設計的具體應用和功能,只需集中注意力于形式的組合與創新,在訓練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形式美感意識與創新思維,待日后的設計中,一旦確定了目的與功能,就可能衍變成完整的設計作品。 當然,平面構成并不是一味讓學習者在練習中機械地套用各種方式與法則,而是需要學習者吸取與借鑒傳統與現代藝術的各類信息與資源。遠至數千年前的我國的古代彩陶藝術、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漢唐染織圖案,近到西方的現代與后現代藝術,都是學習者可以學習與吸收的設計寶藏。藝術源白生活,設計也不例外,在各個信息領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多學、多想、多問、多思考,是學習構成、學好設計永不過時的不二法門。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