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木心逝世兩周年紀念專號-溫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550449
- 條形碼:9787549550449 ; 978-7-5495-504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木心逝世兩周年紀念專號-溫故 本書特色
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2012年底,先生在紐約開講世界文學史的課堂筆錄《文學回憶錄》經整理出版,引起讀書界巨大反響。許許多多普通讀者開始關注木心,走近木心的文學世界,木心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但閱讀木心,僅僅還只是一個開始。他留給時代的問題,留給藝術的問題,還有太多值得我們思考探討。年來從讀書界到學界,關于木心文學創作的研究評論文章越來越多,有感性表白,有理性對話,我們從大量的評論和紀念文章中,選取*值得記錄保存的,合編為《木心逝世兩周年紀念專號(《溫故》特輯)》。 特輯共分五輯,并配以相關圖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貴照片。輯一收入了木心先生的遺稿兩篇,輯二、輯三刊載了海內外讀者、學者的多篇文章與座談會的文字實錄,輯四選錄了臺灣文化界十余位知名作家、學者、藝術家關于木心的談話錄,以及《文學回憶錄》出版一年來大陸讀者的閱讀反饋,輯五刊載了木心先生的親友、學生的紀念文章,還有從未發表的木心先生晚年與青年讀者的談話實錄。
木心逝世兩周年紀念專號-溫故 內容簡介
▲ 2011年底木心逝世,“遺棄了畢生的文稿”。2013年,木心先生遺稿整理工程上路,本輯紀念專號首次發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燈(序)》,并自諸遺稿中采擷精彩章句隨文編排,以饗讀者。 ▲ 木心逝世兩周年,陳丹青撰文《孤露與晚晴》紀念,細述三十年前紐約“老小無猜,海外孤露”的日子,首次發表木心若干珍貴影像。 ▲ 尋訪初安民、蔡明亮、陳傳興、駱以軍等十三位臺灣作家、學者、主編、詩人、藝術家,輯錄有關木心文學的對談,回顧三十年來木心在臺灣的文學往事。 ▲ 收錄兩場木心文學座談會的精彩現場實錄:2013年3 月人民大學文學院座談“文學史的另一種可能”,8月上海書展座談“木心的困難”。 ▲ 從《文學回憶錄》逾百萬字網絡留言,不拘一格,選編大陸讀者的眾說紛紜。
木心逝世兩周年紀念專號-溫故 目錄
木心 海伯伯
木心 如是我燈(序)
【輯 二】
孫郁主持 文學史的另一種可能(北京座談會實錄)
謝 舒 杰克遜高地
蔣方舟 木心:原來你們什么都不知道啊
陳海龍 木心被這個社會遠遠低估了
朱也曠 作為信仰的文學
隴 菲 熱讀木心——微型文藝復興
隴 菲 木心的朋友李夢熊先生
【輯 三】
顧文豪主持 木心的困難(上海座談會實錄)
許志強 木心的文學課
張德明 秋心(詩一首)
馬宇輝 文學史里看木心
【輯 四】
劉道一輯錄 文學往事
讀者留言 《文學回憶錄》反響摘錄(上下篇)
【輯 五】
王 韋 紀念舅舅逝世兩周年
陳巨源 與一代奇才木心的交往
黃 帆 他告訴你怎樣愛這個世界
匡文兵記錄 晚年木心先生談話錄
陳丹青 給木心先生起碼的尊重
陳丹青 《文學回憶錄》得獎感言
陳丹青 《文學回憶錄》獲獎感言
陳丹青 孤露與晚晴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