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兩個女人一個清朝-落日余暉與慈禧太后-陸-(大結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46104
- 條形碼:9787508746104 ; 978-7-5087-461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兩個女人一個清朝-落日余暉與慈禧太后-陸-(大結局) 本書特色
叢書簡介:《兩個女人 一個清朝》系列叢書為清史通俗讀物,全書夾敘夾議,以詳實而準確的資料,細膩的筆法向讀者展示了清朝近3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再現了清朝歷史上兩位特殊的女性孝莊與慈禧曲折紛繁的一生,以及兩位女性對清朝歷史發展的深刻影響。全書視角獨特,給人新奇的讀史體驗,是近年來少有的優秀清史題材作品。著名清史專家、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成員李治亭先生將該書與臺灣著名作家高陽的清史作品相提并論,可見作者功力之深厚。
兩個女人一個清朝-落日余暉與慈禧太后-陸-(大結局) 內容簡介
一部現代人私閱清史的*佳讀本 《兩個女人 一個清朝》 歷史題材*具突破性作品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成員、國內*權威的清史專家 李治亭、楊東梁、王俊義聯袂推薦
兩個女人一個清朝-落日余暉與慈禧太后-陸-(大結局) 目錄
同治帝的健康成長令慈禧十分欣慰。但對于小皇帝的未來教育,清朝高層卻難以統一。另外,長大的同治帝,皇后的挑選也成了兩宮太后的頭等大事。同治帝是一個姐弟戀者,而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天生有一種范兒,這皇帝的婚姻大事便一錘子定音了。可惜,慈禧太后和皇后的婆媳關系不盡如人意。做夾心餅干的同治帝便想到重修圓明園,但好景不長,圓明園還未修復,他短暫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1.自古難處的婆媳關系
2.圓明園的重修風波
3.家花不如野花香,黑了宮中有宮外
4.同治帝的短暫生命,終于走到了盡頭
第二章 甲申之變與中法戰爭
晚清數十年的變革過程,*大的失誤仍在教育。對于光緒帝的早期教育,翁同真正費盡了苦心。同治四年,慈禧取消了奕議政王封號。李鴻藻、沈桂芬相繼補入軍機,但沈、李兩位漢軍機南腔北調互不和諧。于是,京城的漢官并以沈、李二人為號令,吆喝著打開了擂臺賽。結果,倒霉的卻是西太后跟前紅透半邊天的大紅人榮祿。隨著慈安太后的病歿,恭親王奕的政治生命便只有“冬天刮風落雪”的蕭瑟,他與慈禧太后的明爭暗斗*終導致“甲申易樞”。“甲申樞變”之后,慈禧便將“清流”健將們放到了一線官場大展身手。
1.光緒的早期教育“民為邦本,兢兢求治”
2.*具殺傷力的清流攻擊手張佩綸,終于登臺獻藝了
3.“甲申易樞”與中法之戰
4.慈禧與恭親王奕的政治紛爭,*終導致“甲申易樞”
5.“大無畏”的清流闖將們
第三章 甲午之戰,決定中日百年浮沉的博弈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再次著手為生命中另一個極其重要的男孩子安排了盛況空前的豪華婚慶。歸政后的慈禧太后為了讓光緒帝放開手腳處理政事,選擇了重修頤和園為自己下半輩子的安身之地。接下來,日本的明治維新圍繞著軍國化這個目的來展開,結果,慈禧太后、奕、李鴻章這一批童話中的喜羊羊們被徹底“杯具”了。李鴻章,作為晚清官場上的一代政治強人,卻錯用了外行丁汝昌來領導清帝國的海上長城北洋艦隊。*終,毫無還手之力地完敗在碰運氣的日本聯合艦隊前。
1.重修頤和園妙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2.窮兵黷武的日本明治維新
3.可惜李鴻章戎馬一生,卻錯用了丁汝昌
4.“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北洋海軍
第四章 維新變法,出沒于風波中的一葉小舟
甲午戰爭前夕,出現兩個天字**號牛人,孫中山和康有為。甲午戰敗后,李鴻章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于是,康有為策劃了“公車上書”示威活動,拉開了晚清新一輪變法圖強的序幕。隨后,梁啟超的悄然離去,*終導致湖南革新派的維新變法化為一泡幻影。“甲申易樞”后,朝廷政治形成禮親王世鐸為面具,醇親王奕暗中操作的格局。孫毓汶試圖把持軍機,慈禧看穿孫的野心,將“清流”“翁門六子”重新引入樞紐。清軍潰敗平壤,清廷形勢嚴峻。國危思良臣,慈禧決定對中央樞紐進行調整。于是,恭親王奕這只垂老的雄獅再次復出。
1.牛人修理工,康有為
2.革新派的維新圖強,終化為一泡幻影
3.袁世凱,一只潛伏的猛虎,睛光四射
4.有困難,找康哥
第五章 三度垂簾,慈禧老矣,尚能飯否
由于光緒帝的召見,康有為青云直上,成為“百日維新”的主角。光緒帝借助短短的“百日維新”,暴風驟雨式地把清帝國這個陳舊的行政攤子好好地洗刷了一番。但是,康有為想要獲取切實的成果并非易事。在變法的前期中,均有賴于慈禧太后為他們鳴鑼開道,掃除障礙。所以,一切變革措施只能圍繞如何把大清國這幢破屋糊裱得更漂亮的主題來打開。這可不是維新派的真正目的。接下來,康、梁幾個書生并開始了武力奪取政權。這時,慈禧太后領著她的娘子軍從頤和園回到了紫禁城,把北京的局面翻了過來。光緒帝再次落入慈禧太后的嚴密掌控中。于是,慈禧太后開始了她生命中的第三次垂簾聽政。
1.康有為青云直上,成為“百日維新”的主角
2.康、梁維新派三條奪權連環計,經不起慈禧太后的輕輕一戳
3.康、梁書生,武力奪權的嘗試
4.由后臺走向前臺,慈禧太后的第三次垂簾
第六章 原本想玩火,誰知燎原為庚子大禍
戊戌政變后,康、梁等維新黨人在海外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反慈禧活動,抹黑慈禧太后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對康有為無可奈何的慈禧太后便將怒火轉向了無辜的光緒帝。這自然增加了軟禁中光緒帝的生存難度。隨后,“己亥建儲”的既成,使得光緒皇位岌岌可危。“義和團運動”晚期發生了許多暴力事件。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平息了山東義和團。然而,直隸義和團運動卻意外蓬勃生長。直隸一亂,天子難安。由此,各地義和團仿佛撲火的燈蛾,直奔京城。
1.康、梁海外的反慈禧活動,有聲有色
2.“己亥建儲”政治事件
3.野火春風燒不盡的畸形義和團
4.在他國槍炮威脅下,政府首腦們能安然入睡嗎
5.《辛丑條約》徹底擊潰了大佬級人物李鴻章的精神與體力
第七章 新政雖然好,只是近黃昏
經過庚子事變后,慈禧對于西方的人與事,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朝野各種立憲力量的推動下,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朝廷順應時代潮流,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憲政改革。“丁未政潮”為慈禧太后這一生所經歷的*后一次大的政治風潮。其間,“清流”一黨跟朝堂中的袁世凱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晚清到終末期,地方上*有權勢的三大總督為: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總督袁世凱、兩廣總督岑春煊。其中,陣勢*磅礴者,是直隸總督袁世凱。慈禧太后決定憲政后,岑春煊、袁世凱等紛紛加入搶分政治蛋糕行列。于是,這一對江湖老油子便打起了擂臺賽。
1.慈禧太后的新政變革
2.一位職業革命家的誕生:孫中山
3.清王朝的憲政改革
4.林紹年、翟鴻、岑春煊等領銜的清流勢力,如山上的水仙花,倏忽萎死
第八章 清朝覆亡,是結束也是開始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掌握清朝權柄達四十八年之久的慈禧太后終于放棄了塵世間不舍的一切,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世間不管多偉大、多風流的人物,*終的結局都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一黃土掩沒風流。清政府的倒臺,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沒有帶來中國迅速的繁榮昌盛。辛亥革命后,中國一樣沒有擺脫傳統的束縛。中國改革之路依然老態龍鐘,步履維艱。
1.清美的落雪,同時送走了光緒帝與慈禧太后
2.塵歸塵,土歸土,一黃土掩沒風流
3.改革之路,步履維艱
兩個女人一個清朝-落日余暉與慈禧太后-陸-(大結局) 相關資料
我讀高陽的小說與讀厚英的小說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同樣的感覺,要而言之,兩作家嚴格按照清史與相關人物的本來面貌去描寫,故“寫出來”的故事及“塑造”的人物形象,無不與歷史的真實相吻合。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傳記組副組長、吉林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研究員、著名清史專家李治亭
紅顏豈能都是“禍水”,性別不能鎖定優劣。三百年清史波瀾壯闊,兩個女人橫空出世,孝莊、孝欽各領風騷,一頭一尾時代迥然。多少興亡事,盡在演繹中,千秋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傳記組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圖書館原館長楊東梁
以真實的記述與藝術的描繪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清前、后期兩個女人的人生故事,書寫有清一代的歷史興亡,是史學走出書齋,接近平民大眾的有益嘗試。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通紀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原總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原所長、教授王俊義
兩個女人一個清朝-落日余暉與慈禧太后-陸-(大結局) 作者簡介
郭厚英:女,浸潤文字二十余年,文字散見于國內諸多報紙雜志,為天涯“煮酒論史”熱度寫手,尤長于歷史類、女性類細膩文字的描寫。著有民國歷史《塵埃里開出的花》《那一世的風情》《王牌潛伏:大上海的黑白人生》《夜上海往事》等作品。 劉燕君 男,歷史專欄作家,民間清史、民國史研究者。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