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戲曲作品與戲曲形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57437
- 條形碼:9787503957437 ; 978-7-5039-574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戲曲作品與戲曲形態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新收文章源出三個方面:其一,《中國戲曲通史》的《關漢卿及其作品》、《馬致遠的作品》、《沈璟及其作品》、《李漁的戲曲作品與理論》、《弋陽諸腔作品概述》、《珍珠記》、《荔鏡記》、《清代地方戲文學形式的變革》、《雷峰塔》等節;其二,《中國戲曲通論》的《戲曲的藝術形式》、《戲曲的藝術方法》兩章;其三,《從史到劇——(曹操與楊修)創作漫議》等十二篇劇評,撰寫于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刊載于中央及一些地方的戲劇刊物。這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在戲曲史、論、批評三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弋陽腔、青陽腔與“改調歌之”》是為一次學術研討會提供的學術論文,也屬于戲曲史研究的成果。此外,取自《中國戲曲通史》與《中國戲曲通論》的文章,標題都做了一些改動。
戲曲作品與戲曲形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新收文章源出三個方面:其一,《中國戲曲通史》的《關漢卿及其作品》、《馬致遠的作品》、《沈璟及其作品》、《李漁的戲曲作品與理論》、《弋陽諸腔作品概述》、《珍珠記》、《荔鏡記》、《清代地方戲文學形式的變革》、《雷峰塔》等節;其二,《中國戲曲通論》的《戲曲的藝術形式》、《戲曲的藝術方法》兩章;其三,《從史到劇——(曹操與楊修)創作漫議》等十二篇劇評,撰寫于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刊載于中央及一些地方的戲劇刊物。這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在戲曲史、論、批評三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弋陽腔、青陽腔與“改調歌之”》是為一次學術研討會提供的學術論文,也屬于戲曲史研究的成果。此外,取自《中國戲曲通史》與《中國戲曲通論》的文章,標題都做了一些改動。
戲曲作品與戲曲形態研究 目錄
一張庚先生
上編戲曲作品研究
關漢卿生平及其雜劇創作
馬致遠雜劇的思想傾向與藝術特色
沈璟的傳奇創作及其創作方法論
李漁的戲曲作品與戲曲理論
《雷峰塔》傳奇的悲劇沖突與悲劇人物
弋陽諸腔作品的民間色彩與形式變革
婚變故事劇《珍珠記》
《荔鏡記》的思想、藝術特色
清代地方戲文學形式的變革
弋陽腔、青陽腔與“改調歌之”
……
戲曲作品與戲曲形態研究 作者簡介
沈達人,筆名沈堯,1929年生,江蘇南京人。1949年畢業于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950年至1989年在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從事戲曲史論、戲曲美學研究工作。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藝術)成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戲曲文學分支副主編,《中國劇百科全書》理論分支主編。著有《戲曲與戲曲文學論稿》、《戲曲意象論》、《戲益的美學品格》等;合作主編《古典戲曲十講》、《戲曲史論叢書》(12種);參與撰寫《中國戲曲通史》、《中國戲曲通論》、《中國戲曲六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京劇百科全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