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汽車保險實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537389
- 條形碼:9787563537389 ; 978-7-5635-373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汽車保險實務 本書特色
張怡、朱玉強主編的《汽車保險實務》從汽車保險與理賠相關職業入手,對其進行職業分析,歸納出相關工作崗位;從崗位入手,提煉出工作項目;再對項目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確定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既包括知識學習,又包括技能操作,任務完成后,還有知識拓展。 每個任務的設計都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先通過訓練目標、任務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再進行任務分析和任務實施,將任務的解決與所需的知識點一一對照,使學生學了之后馬上就能付諸行動,行動之后立刻能夠看到行動效果。*后還有模擬演練環節,進行加強和提高。
汽車保險實務 內容簡介
《汽車保險實務/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在構建過程中秉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編寫理念,從汽車保險與理賠相關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入手,提煉出三個工作項目:汽車保險服務準備、汽車保險投保、汽車保險理賠。對每個項目具體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細化成13個學習任務:汽車所有人風險識別與管理、認識汽車保險、保險職業道德與服務禮儀、汽車保險相關法律法規、汽車保險基本原則、汽車保險條款解讀、制定*佳保險方案、保險合同的訂立、核保與批改、報案與接險、現場查勘、定損核損、賠款理算與核賠。內容覆蓋了汽車保險投保和理賠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編排順序按照高職學生認知特點,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汽車保險實務/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主要供高職高專院校汽車運用技術、汽車營銷、汽車保險及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作為汽車保險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教材或自學用書。
汽車保險實務 目錄
任務1 汽車所有人風險識別與管理
任務2 認識汽車保險
任務3 保險職業道德與服務禮儀
任務4 汽車保險相關法律法規
項目二 汽車保險投保
任務1 汽車保險基本原則
任務2 汽車保險條款解讀
任務3 制定*佳保險方案
任務4 保險合同的訂立
任務5 核保與批改
項目三 汽車保險理賠
任務1 報案與接險
任務2 現場查勘
任務3 定損核損
任務4 賠款理算與核賠
參考文獻
汽車保險實務 節選
3.風險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這個定義中包含了兩個重要的要素:一個是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要素;另一個是經濟價值的要素。后者可以用貨幣單位予以衡量,兩者缺一不可。例如,汽車使用一段時間后的“折舊”、“報廢”,雖然符合第二個要素,但不符合**要素,所以不能稱為風險損失;由于親人車禍身亡而遭受的精神打擊也不能算作是風險損失。 在保險實務中,將損失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前者指實質的、直接的損失;后者指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責任損失等。往往間接損失的金額是很大的,有時甚至超過直接損失。 4.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及損失之間的關系 從風險因素、風險事故與損失三者之間的關系來看,風險因素引發風險事故,而風險事故導致損失。也就是說,風險因素只是風險事故產生并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或使這種可能性增加的條件,它并不直接導致損失,只有通過風險事故這個媒介才產生損失。 (三)風險的特征 風險的特征是風險的本質及其發生規律的表現。因此,正確地認識風險的特征,對于建立和完善風險機制,充分發揮風險機制的作用,加強保險公司管理,減少風險損失,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風險昀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客觀性 風險的客觀性是指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人們生存和進行活動的整個社會環境,就是一個充滿風險的世界,任何組織、單位、企業和家庭,都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風險的可能性。因而,人們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去對待風險,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幅度,而不能徹底消除風險。人們必須采取客觀的態度,承認風險和正視風險。但是,從總體上說,風險是不可能徹底消除的。正是風險的客觀存在,決定了保險的必要性。 2.不確定性 雖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就某一具體風險而言,其發生是偶然的,是一種隨機現象。風險必須是偶然的和意外的,即對某一個單位的標的而言,風險事故是否發生不確定,發生的時間不確定,造成損失的程度不確定。必然發生的現象,如機器的折舊、自然損耗等不是風險。正是風險的這種總體上的必然性與個體上的偶然性的統一,構成了風險的不確定性,構成了保險的風險,從而,形成了經濟單位與個人對保險的需求。 3.可測性 個別風險事故的發生是偶然的,而對大量風險事故的觀察會發現,其往往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人們可以對風險進行測量,根據以往發生的一系列類似事件的統計資料,對某種風險發生的頻率及其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程度作出主觀上的判斷。例如,在汽車保險中,可以根據大量的車禍記錄、損失情況,結合其他眾多影響因素,測算出不同種類汽車保險產品的費率。 ……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