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寶貴的二十五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183214
- 條形碼:9787538183214 ; 978-7-5381-832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寶貴的二十五年 本書特色
這本《寶貴的廿五年》通過采訪與張寶貴先生合作過的25位知名建筑師,講述張寶貴與建筑師合作的故事,特別講述建筑材料與建筑之間的互動關系。作為材料供應商和雕塑家,張寶貴與建筑師長期合作,共同成長,以朋友的關系相處,順著建筑師的思路搞研發,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和創新。他以熱情、遠見以及對材料語言的熟稔,有創造性和特殊性的為建筑師、為建筑服務,使得建筑與建材互為促進,在為建筑服務的過程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本書充分結合建筑師與材料供應商的視角共同看建筑與建材的關系,新穎獨特,更具實效價值。
寶貴的二十五年 內容簡介
《寶貴的廿五年》通過采訪與張寶貴先生合作過的25位知名建筑師,講述張寶貴與建筑師合作的故事,特別講述建筑材料與建筑之間的互動關系。作為材料供應商和雕塑家,張寶貴與建筑師長期合作,共同成長,以朋友的關系相處,順著建筑師的思路搞研發,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和創新。他以熱情、遠見以及對材料語言的熟稔,有創造性和特殊性的為建筑師、為建筑服務,使得建筑與建材互為促進,在為建筑服務的過程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寶貴的廿五年》充分結合建筑師與材料供應商的視角共同看建筑與建材的關系,新穎獨特,更具實效價值。
寶貴的二十五年 目錄
360元**單
無為勝有為
神形兼備 文質彬彬
材料技師
張寶貴和他的設計方言
信與經
一個人與一種材料的精神結構
紅旗下的革命基因
構建再造石語匯
被人尊重是*高境界
積淀歲月的痕跡
探索可能的商業圖景
另一種童話
放縱材料的自由
藝術與建材的轉換
白玉微瑕是為進
人工化自然
我懂材料 他懂我
古老話題的未來想象
把捏手工的觸感
再造場所精神
緣起“鯊魚皮”
沒有終點的航行
一錘定音
環保要從根上做起
材料肌理與循環經濟
材料語言的結構表現
有“體”方能“用”
一針一線的情感
熱情與渴望
新不顯新 舊不顯舊
量身定做二十五年
一次關于寶貴石藝的沙龍
我的自白
寶貴的二十五年 節選
我看了張寶貴先生的這些創作后,發現他能夠跟我們建筑師一起去思考。他將自己的工作、創造性跟建筑師所要求并希望的建筑表現力相結合,他盡量去體會甚至做的比建筑師想到的還要好,我認為這對于建筑師的建筑創作已然不是“一臂之力”了,而是加強了建筑師的表現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劇院里的吊頂若沒有張先生的這個裝飾板,它絕不會給人一種震撼的效果。 所以我當時做這個丹鳳門的時候,也考慮了很多因素。從宏觀角度來看,它是一個遺址博物館,即主要把原唐朝宮殿的大門——丹鳳門的遺址保護起來,使大家能夠進去參觀。這就像需要做一個“盒子”,玻璃盒子或是梯形的覆斗倒扣都行,形狀和材料的選擇性很大,并沒有一定之規。當時在建筑構思時,我們考慮既然要做個“盒子”,并且這個盒子不是放在一般的地方,而是放在大明宮中軸線的大門處。它在長安城的位置上與大雁塔遙遙相對,具有一定的城市標志性。所以我想能否將丹鳳門做得更具有歷史性和城市標志性,這就提出了挑戰,即是這絕非是一個簡單的“盒子”,它應該讓人見之即對某個歷史片段產生聯想。 我們搜集了很多考古資料,學習研究了建筑專家如傅熹年先生、楊鴻勛先生以及年輕的研究生們所做一些唐代城門的復原設計,*終還是根據現場遺址情況進行分析以后,找到了我們想要的丹鳳門的感覺。此外,這個建筑必須是可拆卸式的。根據國家對文物保護的規定,遺址博物館上面的建筑必須是輕型的、可拆卸式的。建造時是干作業,拆時要保證不會對下面的遺址造成破壞,所以我們要使用現代的鋼結構,墻面就要用大型板材等。 這些確定了之后,還存在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做完全仿唐的建筑,類似大唐芙蓉園那種仿唐的感覺:青磚墻、紅柱子、金色的鴉尾等,總之是典型的唐代宮廷雍容華貴的感覺。還有一種想法是要區別于唐代建筑,可以將它的形象設計得更抽象、更概括,這要從哪個方向去抽象呢?從色彩上。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