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了解歷史---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四色)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666530
- 條形碼:9787807666530 ; 978-7-80766-653-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了解歷史---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四色) 本書特色
《*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是一部全景式圖文并茂記錄*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大書。出版者窮數年之力,會集各方力量——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資料、著作中,探珍問寶,追尋中華文明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此書的出版,凝聚了編撰者的心血,學術顧問們的智慧。尤其是李學勤先生,親自動筆寫下了序言,更增加了《*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沉甸甸的分量。
了解歷史---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四色) 內容簡介
《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了解歷史》由李默主編,再現了中國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全書歷史脈絡清晰,史實具體,通俗易懂,圖片豐富悅目,是一部有品位的歷史知識讀物,簡明生動的文本閱讀,多樣化的圖片表現形式,千秋人物的成敗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亂興衰,一個個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間組成一部凝重的歷史百科全書!吨袊某r業發展大記事/了解歷史》按照時間順序,多方面、新視角、多層面地闡釋中國歷朝代的農業發展歷程,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國農業發展的基本脈絡和歷程。同時,還精心選配了相關圖片,更加真實、直觀、全面地將中國農業的發展呈現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認識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了解歷史---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四色) 目錄
馬家浜人食用粳稻
河姆渡文化——中國稻作農業起源
中國原始農業興起
新石器時期農牧技術普遍提高
新石器時代漁獵技術提高
夏禹治水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及
裘衛家族買賣田地·井田制走向崩潰
耦耕逐漸消失
青銅工具大量使用
魯國實行初稅畝
已知*早的轆轤出現
吳鑿邗江
五谷命名定型
秦初租禾
鴻溝水利工程動工
李冰主持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戰國普遍使用鐵制農具
嫁接技術發源
戰國青銅工具普及生活各方面
靈渠建成·溝通南北水系
漢初休養生息
漢文帝休生養息
陶倉模型開始出現
中國現存*早的大豆
漢武帝興修水利
漢發明井渠施工法
中國發明犁壁
《史記·河渠書》總結水利史
趙過創代田法與耦犁
漢發明畜力播種機耬車
漢代玻璃工藝承前啟后
鄭吉還屯渠犁
賈讓提出治河三策
杜詩發明水排興利南陽
幾種水力機械出現
《養魚經》出現
萵苣、菠菜、西瓜引進
開始人工培養食用菌
水稻成為**作物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
長安使用灑水車
田莊經濟開始發展
曹操屯田
魏在兩淮屯田
魏廢民屯
司馬炎詔令以官奴婢代兵屯田
水磨大量使用
前燕罷斷蔭戶
江南大地主莊園經濟形成
北魏推行中國歷史上**次均田制
李崇抗水
酈道元撰成《水經注》
梁筑浮山堰以灌魏壽陽城
隋鑿廣通渠
隋代開始鑿運河·溝通南北交通
隋廣置倉窖
初立租庸調
唐農業生產力提高
第五琦主持江淮經濟
筒車發明l
它山堰工程完成
唐人重視水利工程
《四時纂要》總結唐代農業技術
宋農業產量增加
范仲淹等筑海堰
天禧年末宋農田增加
西夏行宋歷
修鑿靈渠
宋實行方田均稅法
宋農學興盛
犁耕取代鋤耕
宋開兩浙、江東田
吳拱修山河堰
宋南方土地利用技術突破
宋花卉業興旺
宋南方水田耕作體系形成
養蠶十字訣形成
修治黃河
了解歷史---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四色) 作者簡介
李默,原名李亞平。海南萬寧人。1980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專業。1973年赴海南國營英州林場插隊務農,后歷任廣東省旅游局干部,廣東旅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副編審。
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浪跡天涯》、《天上人間》、《風景》等。散文《人生該燦爛》獲廣東省作協第七屆新人新作獎,《駝玲,搖出瀟灑風采》獲2014年《羊城晚報》佳作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