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江蘇道情考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50162
- 條形碼:9787509750162 ; 978-7-5097-501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蘇道情考論 本書特色
王定勇編著的《江蘇道情考論》內容介紹:道情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曲藝,至遲在南宋已經正式形成。其形式上的*大特征是用漁鼓、簡板做伴奏樂器。其內容上的*大特征是道家思想。宋元以來,道情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形成南北不同風格。明清以后,江蘇成為道情說唱的中心之一。江蘇的民間藝術異彩紛呈,絢麗多姿,內容極其豐富,且表現形式各有不同。在歷史的進程中,它總是與地方的人文環境、風俗風情緊密相連,又隨時代的轉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區域特色。流行于江蘇省的民間說唱形式眾多,并和民間戲曲、文學、音樂等文藝品種交融會通,具有人們自覺參與、群眾喜聞樂見的特征。道情為古老的民間說唱形式,江蘇省各地皆有,又以蘇北*普遍,迄今仍受群眾喜愛。
江蘇道情考論 內容簡介
道情作為道教思想與民間文藝的結合體,自誕生之日起就打上宗教、民俗的雙重烙印。自古到今,道情擁有道士、文士、藝人三支創作隊伍,游走于雅、俗兩個文化空間,寄托著道家思想、文人情懷與民間信仰。江蘇道情蘊藏豐富,具有道情所有的文化、藝術特征,代表南派道情的獨特品味與*高成就。《江蘇道情考論》在道情發展流變的宏觀背景下,考察梳理明清以來道情在江蘇地區的生存與傳播,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
江蘇道情考論 目錄
**章 道情溯源
**節 道情的淵源
第二節 道情的形成
第三節 道情的流行
第二章 明清江蘇道情的傳播
**節 道士唱道情
第二節 文人作道情
第三節 藝人演道情
第四節 江蘇道情的兩個中心
第三章 明清江蘇說唱道情
**節 《莊子嘆骷髏》
第二節 《韓湘子道情》
第三節 《何文秀道情》
第四節 《西游記道情》
緒 論
**章 道情溯源
**節 道情的淵源
第二節 道情的形成
第三節 道情的流行
第二章 明清江蘇道情的傳播
**節 道士唱道情
第二節 文人作道情
第三節 藝人演道情
第四節 江蘇道情的兩個中心
第三章 明清江蘇說唱道情
**節 《莊子嘆骷髏》
第二節 《韓湘子道情》
第三節 《何文秀道情》
第四節 《西游記道情》
第五節 《珍珠塔》所唱道情
第四章 明清江蘇文人道情
**節 遺民悲憤 目空一切——歸莊與《萬古愁》
第二節 盛世新聲奠定基調——李沂、石成金的道情
第三節 一代宗師垂范后來——鄭燮與《板橋道情》
第四節 老調新腔各異其趣——徐大椿、金農、張塤的道情
第五節 匡俗濟時勸善懲惡——袁學瀾、余治的道情
第六節 亂世之音新變迭出——張丹斧、錢振锽、李遵義的道情
第五章 道情思想析論
**節 避世思想
第二節 憤世思想
第三節 勸世思想
第六章 道情藝術析論
**節 道情的伴奏樂器
第二節 道情的音樂曲調
第三節 道情的表演形態
第四節 道情與其他曲藝之關系
第七章 民國時期的江蘇道情
**節 同善社與道情
第二節 道情內容的拓展
第八章 弘揚非遺背景下的江蘇道情
**節 揚州道情
第二節 徐州道情
第三節 連云港道情
第四節 鹽城道情
第五節 宜興道情
第六節 小結
余論
主要參考書目
江蘇道情考論 節選
王定勇編著的《江蘇道情考論》內容介紹:道情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曲藝,至遲在南宋已經正式形成。其形式上的*大特征是用漁鼓、簡板做伴奏樂器。其內容上的*大特征是道家思想。宋元以來,道情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形成南北不同風格。明清以后,江蘇成為道情說唱的中心之一。江蘇的民間藝術異彩紛呈,絢麗多姿,內容極其豐富,且表現形式各有不同。在歷史的進程中,它總是與地方的人文環境、風俗風情緊密相連,又隨時代的轉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區域特色。流行于江蘇省的民間說唱形式眾多,并和民間戲曲、文學、音樂等文藝品種交融會通,具有人們自覺參與、群眾喜聞樂見的特征。道情為古老的民間說唱形式,江蘇省各地皆有,又以蘇北*普遍,迄今仍受群眾喜愛。
江蘇道情考論 作者簡介
王定勇,1978年出生,江蘇揚州人,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元明清文學研究,發表論文二十多篇,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道情及其源流研究”。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