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大蕭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217075
- 條形碼:9787564217075 ; 978-7-5642-170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大蕭條” 本書特色
從“一戰”到“大蕭條”,美國國債如何完成了華麗轉身,成功逆襲。 追溯現代美國國債管理制度變遷的關鍵節點。 讓歷史照亮現實,兼具時代性和持久性的杰作。
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大蕭條” 內容簡介
美國國債市場是有史以來*為龐大和*為活躍的純粹債務發行市場,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地位和影響是無可比擬的。為求得*安全的投資,整個世界都在極力叩開其門:美國國債同樣也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投資對象(2013年5月.中國增持了252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使得中國持有美債總額首次突破了1.3萬億美元,中國依然是美國國債*大的海外持有國)。2013年年初,美國政府債務規模已經超過16萬億美元,但是,在**次世界大戰之前的10年間(1904-1914年),它僅只6次標售了大約10億美元的附息國債,那時,鮮有新的債務發售,而持有者也相當狹隘地局限于幾家國民銀行。 在《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一書中,《江添富基金·世界資本經典譯叢·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從**次世界大戰到“大蕭條”》作者肯尼斯.d.加貝德重點考察了美國國債市場在1917-1939年的迅速膨脹過程;詳述了多位財政部長在執政期間的作為以及應對各種經濟情勢的措施;涵蓋了“一戰”之前的國債市場情況、使用國債資助戰爭的方法、戰后再融資和贖償的管理方式,以及“大蕭條”時期的長期赤字融資方式等議題。他認為,美國國債市場在此期間實現了四項意義深遠的制度變遷,從而形成了支撐現代美國國債管理活動的支柱。它們是:(1)財政證券的標售(auction sales)發行方式;(2)國庫“現金和債務管理”的緊密結合;(3)從針對各類債券發行的單獨法定限額演變為對債務發行總額的統一限定;(4)“定期而可測”(regular and predictable)發售方式的啟用。 帶著一個世紀前的創新是否適用于現代的疑問,加貝德向我們集中呈現了國債市場作為美國力量的基石得以形成的歷史過程。 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兼具時代性和持久性的杰作。
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大蕭條” 目錄
總序
致謝
**章 引言
1.1 從**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國債
1.2 歷史與當代的關聯
1.3 本書的結構
**部分 **次世界大戰之前
第二章 **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支付制度
2.1 金本位制
2.2 財政部貨幣
2.3 其他形式的財政部貨幣
2.4 銀行貨幣
2.5 通貨缺乏彈性的問題
2.6 《艾德里奇一弗瑞蘭德法》
2.7 《聯邦儲備法》和聯邦儲備銀行貨幣
第三章 **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國債管理
3.1 美國的國債
3.2 國債券的二級市場
3.3 國債券的一級市場
3.4 總結
第二部分 **次世界大戰的融資
第四章 **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國債融資
4.1 戰爭
4.2 戰爭的代價
4.3 為美國參戰融資
4.4 戰時征稅
4.5 歷次“自由債券”
4.6 “戰時儲蓄”郵票和證書
4.7 作為美國財政代理者的聯儲銀行
第五章 歷次“自由債券”的設計
5.1 “**次自由債券”
5.2 “第二次自由債券”
5.3 “第三次自由債券”
5.4 “第四次自由債券”
5.5 “勝利自由債券”
5.6 總結
5.7 附錄:**次和第二次“自由債券”的轉換
第六章 歷次“自由債券”的營銷
6.1 債券的大眾化
6.2 債券的營銷運動
……
第三部分 戰爭債務的償付
第四部分 “大蕭條”時期
第五部分 跋
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大蕭條” 節選
從“一戰”到“大蕭條”,美國國債如何完成了華麗轉身,成功逆襲。
追溯現代美國國債管理制度變遷的關鍵節點。
讓歷史照亮現實,兼具時代性和持久性的杰作。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