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6234
- 條形碼:9787010126234 ; 978-7-01-01262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 本書特色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編輯推薦:建筑結構多采用穿斗式木構架與抬梁式木構架的有機結合,沿海民居外部圍護結構多采用紅(青)磚、方仔石或大牡蠣殼封壁外墻。屋頂采用硬山頂和懸山頂,大戶人家的屋頂正脊呈弧線曲線,向兩端起翹成燕尾脊。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 內容簡介
福建民居建筑*基本的單元是“一明兩暗”的住宅模式,由此發展為“四合中庭”、“三合天井”、“方圓土樓”、“土堡圍屋”和“竹筒屋”等平面類型。臺灣民居建筑*基本的單元是“一條龍”的住宅模式,由此擴展為“單伸手”、“三合院”、“四合院”、“多護龍合院”、“多院落大厝”和“街屋式”等平面類型。兩地民居都具有明顯的中軸對稱,圍繞廳堂組成不同的空間。建筑結構多采用穿斗式木構架與抬梁式木構架的有機結合,沿海民居外部圍護結構多采用紅(青)磚、方仔石或大牡蠣殼封壁外墻。屋頂采用硬山頂和懸山頂,大戶人家的屋頂正脊呈弧線曲線,向兩端起翹成燕尾脊,使用剪黏等技術來強化裝飾與色彩。比較海峽兩岸民居建筑,臺灣民居建筑在設計思想、平面布局、造型處理、細部構造及裝飾手法上仍承續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臺灣傳統民居幾乎是閩南、粵東傳統民居的移植。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以現存的閩臺民居建筑遺構為實證,綜合運用建筑、社會、歷史、語言、地理等學科的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并全面介紹了閩臺建筑文化的淵源、閩臺傳統民居的建筑形式和風格,資料翔實、圖文并茂,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建筑歷史和閩臺地方建筑史,具有史實資料收藏與學術研究價值。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 目錄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 節選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編輯推薦:建筑結構多采用穿斗式木構架與抬梁式木構架的有機結合,沿海民居外部圍護結構多采用紅(青)磚、方仔石或大牡蠣殼封壁外墻。屋頂采用硬山頂和懸山頂,大戶人家的屋頂正脊呈弧線曲線,向兩端起翹成燕尾脊。
閩臺民居建筑的淵源與形態 作者簡介
戴志堅,工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廈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建筑學會生土建筑分會副秘書長、中國廊橋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立法工作專家組成員等。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建筑歷史、閩臺傳統建筑文化的研究,出版《中國廊橋》、《福建民居》等學術著作8部,參編4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