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家宅-知日-ZHI JAPAN 14-特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41942
- 條形碼:9787508641942 ; 978-7-5086-419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宅-知日-ZHI JAPAN 14-特集 本書特色
關于“家宅”,日本有一個“居心地”的說法,不只是居住的容器,而且是讓人相愛相知、身心舒適的地方。 家宅是躲風避雨的棲身之處,更是共享天倫的溫馨之所,它還是反映建筑美學與歷史文化的載體。日本家宅更是集高效利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處、關懷居住者感受等特點于一身的典范。 專注日本文化、國內*高人氣連續出版品牌《知日》*新彈《知日·家宅》特集,邀你一同走入日本人的私密生活空間——“家宅”,走訪日本居住文化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拜訪建筑大師、收集權威觀點,感受來自日本的“家”的魅力。 理想的住宅是能夠營造與自然共同生活的地方。建筑家,就是整日為自己腦海中描繪的理想空間與不那么美妙的現實之間,不斷往復、煩惱、思考的人。——安藤忠雄 個人住宅排除了社會性,是依據個人欲望而建造的利己性質的建筑。——隈研吾 我的概念是“反問建筑之初”,即重新解讀和創造建筑與自然的關系、內部與外部的關系、身體與建筑的關系, 接著將它們轉化為新的空間與生活環境。——藤本壯介 知日特集,全新改版,每月一本。 了解更多有關知日特集的信息,請關注知日微博@知日zhi japan
家宅-知日-ZHI JAPAN 14-特集 內容簡介
《知日·家宅》特集,深入日本人的私密生活空間——“家”,帶你走訪日本居住文化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拜訪建筑大師、收集權威觀點,感受來自日本的“家”的魅力。 從白川鄉到京都町家,日本人為何鐘情木制建筑?他們如何保存和改良傳統民居? 從軍艦島、同潤會公寓到團地,普通日本人的居所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 從塔之家、電車屋到one room mansion,日本“蟻族”如何在都市夾縫中創造生活? 從muji之家、不動產媒體到震后復興,日本人如何改造和創想未來的居住環境? 安藤忠雄、隈研吾、東孝光、藤本壯介……日本建筑大師用怎樣的虔誠和智慧構筑了普通人的家? 《知日·家宅》特集將為你一一揭曉答案。 知日特集,全新改版,每月一本。 了解更多有關知日特集的信息,請關注知日微博@知日zhi japan
家宅-知日-ZHI JAPAN 14-特集 目錄
feature
家宅の9人印象
以繪探訪古民家
飛騨山間的伊呂波歌 白川鄉的30個關鍵詞
是“老房子”博物館,還是未來村? 關于江戶東京建物園
畸變的小島 被遺棄的家
同潤會公寓與兼平雄樹 故去時代的留影
團地“空氣感”的生活日常
對抗死亡的潛能探求 三鷹天命反轉住宅
無常的生存 移動的家
自己生活的宇宙 專訪都筑響一
6坪的名宅:東孝光“塔之家”
狹小住宅fantasy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生活創造家muji的住宅提案
東京r不動產:發現和傳達房屋的價值
如銅版畫般記錄下所有痕跡的家 紫野之町家改造專訪
半島漁村的復興計劃 “板倉之家corehouse”*小限度住宅
十人十色的住宅 專訪隈研吾
house vision 未來住宅的“跨界可能”
反問建筑之初 專訪藤本壯介
安藤忠雄的原點:住吉的長屋
來自森林的庇護 前田圭介的“巢”
底層的天空和上層的小鎮 studio velocity 解體層積住宅
“家”的筆墨想象
如風向標引領 建筑雜志掠影
別冊 日和手帖
regulars
【people】專訪黑川雅之 比起合理的人生更想要過美麗的人生
【books & magazines】雜志《ku:nel》 食與眠中的慢生活
【photographer】瀧澤宏 打破孤獨的月球之石
【columns】蟲眼蟲語 紅色
【columns】告訴我吧!日語老師 這些年的“和製英語”
家宅-知日-ZHI JAPAN 14-特集 節選
關于“家宅”,日本有一個“居心地”的說法,不只是居住的容器,而且是讓人相愛相知、身心舒適的地方。 家宅是躲風避雨的棲身之處,更是共享天倫的溫馨之所,它還是反映建筑美學與歷史文化的載體。日本家宅更是集高效利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處、關懷居住者感受等特點于一身的典范。 專注日本文化、國內*高人氣連續出版品牌《知日》*新彈《知日·家宅》特集,邀你一同走入日本人的私密生活空間——“家宅”,走訪日本居住文化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拜訪建筑大師、收集權威觀點,感受來自日本的“家”的魅力。 理想的住宅是能夠營造與自然共同生活的地方。建筑家,就是整日為自己腦海中描繪的理想空間與不那么美妙的現實之間,不斷往復、煩惱、思考的人。——安藤忠雄 個人住宅排除了社會性,是依據個人欲望而建造的利己性質的建筑。——隈研吾 我的概念是“反問建筑之初”,即重新解讀和創造建筑與自然的關系、內部與外部的關系、身體與建筑的關系, 接著將它們轉化為新的空間與生活環境。——藤本壯介 知日特集,全新改版,每月一本。 了解更多有關知日特集的信息,請關注知日微博@知日ZHI JAPAN
家宅-知日-ZHI JAPAN 14-特集 作者簡介
毛丹青,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游歷過許多國家。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川井操,建筑師,日本島根縣人,1980年出生,滋賀縣立大學院環境科學研究科博士畢業。 劉聯恢,旅居日本多年,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水果君,小說作者與漫畫腳本擔當,曾出版《Blurry?濁》《尼洛亞特狂歌》《翼之影?前奏》等。愛好是收集愛好。現居北京。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