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白紙黑字NO.3-留得下來的文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803654
- 條形碼:9787546803654 ; 978-7-5468-0365-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白紙黑字NO.3-留得下來的文字 本書特色
“無論是不能,還是不愿、不敢了解歷史真相與社會現實,教育都是失敗的,人格都是不健全的,既不可能有自由精神,也不可能有獨立思想。對于個人固然可悲,對于民族與國家也有害。弄不好,不能汲取歷史教訓,誠如溫家寶總理警告的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白紙黑字NO.3-留得下來的文字 目錄
開卷
尋找真相的路徑
特稿
*后的抗戰老兵
在場
遺民老譚
煤山的孩子
河南信陽蜱災采訪記
一個殺人犯的生與死
溫故
奉命結婚
我的淘書及閱讀生涯(之二)
偷聽“敵臺”的回憶
四十年前的兒童世界
流浪北京的日子
年輪
我與母親
我的爺爺奶奶
心靈
“老楊頭”的非正常生活
江湖夢
觀察
中國“三農”的變化與期待
編讀往來
“前”不“前”,說說看
白紙黑字NO.3-留得下來的文字 相關資料
我想不清楚究竟怎樣來給老譚定位。幾乎每一個縣市小鎮,都有一個或幾個類似老譚的人存在。他們熟知本地的人文掌故,埋首于故紙堆讀寫并傳承著民間的道統。他們平生寒苦,不逐蝸名微利;白眼朝天,萬事雞蟲,看穿了浮世的淺薄與功利,只是低調,仿佛卑微,而實則睥睨冠蓋地活著。他們在漏雨深巷中堅守古禮,在寒泉淡食里甘之若飴,在世界的檻外、微醺的樽邊獨自冷笑,抑或歌哭……這就是貫穿千古中國的遺民。
——野夫 《遺民老譚》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很小的時候,滿山都是黑漆漆的棺材。也許,這個年代會有對生命的尊重,但是生活在礦區的人,往往都來不及忘記悲痛與恐懼。我經常遇到許多窮孩子出身的人,他們為財富而躁動不安時,我卻安之若素,真如母親所說,最艱難的日子都過來了,還有什么過不去的?
——周重林 《煤山的孩子》
除了《美國之音》,我也聽莫斯科電臺和臺灣的《復興之聲》。《復興之聲》聽過兩遍就不愿意聽了,這個廣播和大陸的廣播一個模式,全是宣傳,罵共產黨。叫“共軍官兵弟兄們”,我想,這和“蔣軍官兵弟兄們”有什么區別?莫斯科電臺好點,放各種各樣的古典音樂,像《我的祖國》《六月》《如歌的行板》,我特別喜歡。它的開始音樂是那首蘇聯人作曲的《莫斯科北京》,現在很多人還會唱呢。
——鄧娟 《偷聽“敵臺”的回憶》
1957年“反右傾”的時候,天水鬧得很兇,許多人莫名其妙就送了命。奶奶家中兄長也被打成“右派”,經歷過那噩夢般的光陰,她便時刻提醒爺爺注意言辭,怕他惹出什么事端來。多年后父親告訴我,爺爺有次同他講了這樣的話:“勇兒,以后學理吧,學文容易犯錯。他們說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流小犀 《我的爺爺奶奶》
- 主題:一套三本全部收藏了
這套書出了三本,后來就沒有了,可惜了,說實話,我是挺喜歡這套系列的,有深度,有思想,和“讀庫”雜志書差不多,隨筆、紀實類型的。紙張挺好的,印刷也不錯,裝幀簡潔大方,這個低折扣,確實很劃算。
- >
山海經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