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商鞅變法于王莽改制 版權信息
- ISBN:7510706068
- 條形碼:9787510706066 ; 978-7-5107-060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商鞅變法于王莽改制 本書特色
★《商鞅變法與王莽改制》是一部兼具研究深度與可閱讀性的作品。這部著作脫胎于講座,*初是面向聽眾,整體語言較為通俗,普通讀者閱讀并無障礙。 ★作者是素養深厚且博覽典籍的學者,而所述話題又與其自身經歷頗有聯系,因而能保持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思考的深度。 ★這部著作結構嚴整,上下貫通,縱橫引申,論述精當。而作者論述的一大特點是反思過往,聯系當前。 ★作者在論述歷史時,經常會引用毛澤東的講話和文章,或者思考毛澤東的一些設想,也含有自身所經歷的歷史事件的反思。這是作者的個人特色,很多內情皆為普通學者所不能道。 同類書:黃仁宇《萬歷十五年》,朱永嘉《論曹操》,韓毓海《五百年來誰著史》 讀者對象:歷史/政治愛好者,國家干部,思想文化研究人員,媒體從業人員,大學生及研究生等
商鞅變法于王莽改制 內容簡介
朱镕基為什么會為商鞅的命運熱淚盈眶? 毛澤東晚年為何要求注釋《商君書》三篇? 毛澤東當年發動的“尊法批儒”基于什么歷史考量? 共和國建立六十年后重啟改革話題,“習李新政”該當何為? 朱永嘉這部論史著作,通過講述中國歷史上兩次著名改革——商鞅變法與王莽改制,來探討何謂真正的進步的改革,如果改革才能符合歷史潮流,以及改革者的素質與命運等問題。 作者結合時代環境和歷史現狀,著重從解讀改革的思想資源入手,分別演述了兩次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實際進程,并藉此說明:一場改革的開展需要“法、術、勢”三者相互結合,而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從實際存在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出發,調節好各個群體間的利益關系讓多數人受益。 歷來改革成敗皆難預料,商鞅變法與王莽改制,一成一敗,其中歷史經驗教訓恰好可為后世改革者鏡鑒。朱永嘉先生在共和國建立六十年后,拋出這個話題,顯然是意識到當前的中國發展需要進行新的利益格局的調整,而如何調整,怎樣才能保證改革符合歷史潮流和大多數人的利益,正可以通過了解中國歷史上的這兩次著名改革,獲得一些啟發。
商鞅變法于王莽改制 目錄
序 中國古代變法改制思想資源之歷史回顧
上篇 從商鞅到韓非——戰國時代的改革變法和法家思潮
前言 從商鞅變法說起的緣由
一、商鞅其人
二、《更法》與《畫策》
三、《農戰》
四、商鞅變法措施之一
五、商鞅變法措施之二
六、商鞅個人悲劇性的歷史遭遇
七、變法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潮流
八、從韓非子說戰國時期的法家思潮
九、春秋與戰國兩個歷史時期的比較
十、戰國時期的儒家
十一、韓非子對儒家的批判—— 說《五蠹》篇
十二、從《定法》論法與術
十三、韓非子論勢
十四、小結
下篇 漢儒神學化和王莽改制的失敗
前言
一、漢代外戚輔政的歷史傳統是王莽起家的歷史背景
二、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三、孝元皇后的起家及其如何為王莽上臺鋪平道路
四、王莽其人
五、王莽改制的思想資源
六、西漢儒學思想的演化
七、劉向、劉歆與古文學派的興起
八、元、成、哀、平時期,漢朝官僚機構的狀況和變化
九、王莽的改制之一—— 關于土地制度的變革
十、王莽的改制之二—— 關于官制的改革
十一、王莽的改制之三—— 關于貨幣改制及其失敗
十二、王莽統治崩潰的歷史過程
十三、結束語
商鞅變法于王莽改制 作者簡介
朱永嘉(1931— ),歷史學者,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明史研究專家。“文革”時為上海市常委、上海市寫作組總負責人,晚年毛澤東重讀古文注釋的組織者,曾為王洪文講解《后漢書》之《劉盆子傳》。早年師從譚其驤、周予同等文史名家,后從事秦漢史、三國史、明史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晚年毛澤東重讀古文內幕》、《論曹操》(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劉邦與項羽》(中國長安出版社)等。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