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文化的展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46629
- 條形碼:9787513946629 ; 978-7-5139-4662-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的展望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
★殷海光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頗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本書是其晚年的重要著作,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書問世后在臺灣、香港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知名學者紛紛撰文評介,稱其展示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追求中國現代化的學術良心與道德勇氣”,是“討論中國文化問題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在大陸學術界也有相當的影響,被譽為“不能忽視的中國經典”
★書后收錄著名學者許倬云、金耀基的長評,以及殷海光答許倬云的文章,另附英漢對照表,記錄書中所涉人名、學術名詞,頗便閱讀
中國文化的展望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晚年*重要的著作,是現代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
本書論列了中國近百年來的社會文化對西方文化沖擊的反應,并以此為基礎,試圖導出中國社會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徑。
作者把中國文化的問題、中西文化的沖突問題放到一個世界的架構里去思考,將視野擴及到全世界。
書中所展露的銳見與洞識力是作者的學力與艱苦的思考的結晶,是一位專業的思想者以他相當深厚的知識訓練為基底,所完成的一項具有獨立的創建性價值的著作。
此次邀請到殷海光的弟子、著名哲學家陳鼓應授權收錄殷海光晚年對中國文化的語錄及其遺稿《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同時將收錄陳鼓應的《殷海光先生所留下的》文章作為代序,幫助讀者理解本書。
中國文化的展望 目錄
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
一 清開道路
二 文化的定義
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
一 文化的變遷
二 本土運動
三 文化的羅聚形態
四 文化的特征
五 文化價值與生物邏輯過分違離的問題
六 文化對文化的倚賴
七 歷史與文化
八 文化的繁縟化
九 文化理想與文化現實
十 文化與價值
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礎和特殊形色
十二 文化所在的層次、原料和功能
第四章 近代中國文化的基線
一 家
二 中國社會的基型
三 社會的層級
四 我族中心主義
五 離隔和心性凝滯
六 合模要求
七 長老至上
八 地位與聲威要求
九 兩性分別森嚴
第五章 中國社會文化的激變
一 家庭的瘦化
二 孔制崩潰
三 本土運動
四 代間緊張與沖突
第六章 一個長久的論爭
第七章 保守的趨向及其批評
一 一個論辯
二 保守主義者的特征
三 保守主義的基本觀念
四 保守主義的批評
五 保守主義的社會文化功能
第八章 自由主義的趨向
一 嚴復
二 譚嗣同
三 梁啟超
四 吳虞
五 胡適
六 吳稚暉
第九章 西化的主張
一 西化言論的選樣
二 對西化主張的批評
第十章 中體西用說
一 時代的背景
二 中心的論旨
三 批評的分析
四 影響擴大的原因
五 一個翻版
第十一章 現代化的問題
一 西方近代文化的擴張
二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
三 現代化的涵義
四 科學與社會
第十二章 民主與自由
一 民主與自由不是一件事
二 對民主的正反兩種看法
三 民主的優點
四 民主的后進問題
五 中國的民主問題
六 自由的涵義
第十三章 世界的風暴(存目)
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
一 民初人物的錯誤觀念
二 傳統德目的今觀
三 我們所需的德目
四 東西道德的整合
五 新人本主義
第十五章 知識分子的責任
一 怎樣才算是知識分子
二 知識分子的失落
三 時代環境的透視
四 知識分子的責任
附錄一 讀殷海光著《中國文化的展望》(許倬云)
附錄二 有關《中國文化的展望》的幾個問題——并答許倬云先生(殷
海光)
附錄三 殷海光遺著《中國文化的展望》我評(金耀基)
附錄四 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
附錄五 殷海光*后的話語
附錄六 病中語錄
英漢對照表
人名
名詞
中國文化的展望 節選
中國文化的展望 作者簡介
殷海光(1919-1969),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師從著名哲學家金岳霖。湖北黃岡人。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和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曾在重慶獨立出版社任編輯。抗戰勝利后任南京《中央日報》主筆,兼在金陵大學教哲學概論和邏輯。1949年由熊十力寄函方東美介紹至臺灣大學哲學系任教,兼任《自由中國》半月刊編委。1955年應邀赴哈佛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訪問。在1961至1962年臺灣東西文化討論中支持《文星》雜志及其以主筆李敖為代表的“西化派”。1967年后失業,直至1969年9月16日在臺北因胃癌去世。
殷海光長期從事邏輯、哲學教學與翻譯,介述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論、邏輯經驗論等西方哲學、邏輯學。他受羅素、哈耶克的影響,倡導科學民主精神,強調個人權利與自由,是臺灣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謂自由主義最中心的要旨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生活原理及人際互動的一組價值觀念。提倡科學方法,宣揚理性、自由、民主、仁愛的永久價值。提出“人理價值”觀念,抨擊現實政治。又自稱“是五四后期的人物”,承反傳統主義余緒,貶抑形上學,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晚年又重新肯定中國文化的偉大價值,并提出以“道德原動力”和“道德自主性”為核心觀念的所謂科學的人本主義的道德重建論。著有《邏輯入門》《邏輯新引》《思想與方法》等小冊子。代表作為《中國文化的展望》。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