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卡內蒂作品集:耳中火炬+獲救之舌+眼睛游戲-全3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2995
- 條形碼:9787020152995 ; 978-7-02-015299-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卡內蒂作品集:耳中火炬+獲救之舌+眼睛游戲-全3冊 內容簡介
埃利亞斯·卡內蒂因其作品具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于198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幼年喪父的男孩,是如何躋身世界文學大師之列的,有哪些人和事影響甚至塑造了他的文學氣質,這些疑問在他的自傳中都得到了回答。
卡內蒂的自傳三部曲卷帙浩繁,從卡內蒂漂泊的童年延展到他初登文壇的中年,將生動而私人化的描寫與恢弘博大的時代畫卷完美結合,不僅是作家個人的生命記錄,更是波瀾壯闊的中歐文化史的別致呈現。或許正因為如此,它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德語傳記。
《眼睛游戲》是卡內蒂自傳三部曲的第三部,敘述了作家從1931年到1937年的經歷。不到30歲時,卡內蒂已經寫出了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迷惘》,但這部作品問世之初并未得到嚴肅的對待。對于文壇巨擘托馬斯·曼、羅伯特·穆齊爾等人,卡內蒂的評價刻薄而犀利,而對于自己的精神偶像松內博士,則推崇備至,敬若神祇。這一時期以卡內蒂生命中*重要的女性——母親——的葬禮而畫上句號。
《耳中火炬》是卡內蒂自傳三部曲的第二部,時間跨度為1927年至1931年。被母親從求知天堂蘇黎世強行帶走后,卡內蒂來到德國的法蘭克福,“面對真實的人生”。中學畢業后,他再次違背自己的意愿,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化學專業。所幸在此期間,他從未放棄對文學和藝術的追求,他結識了赫爾曼·布洛赫、貝爾托特·布萊希特、伊薩克·巴別爾等文壇和藝界名流,并遇到了后來成為他妻子的薇莎。
《獲救之舌》是卡內蒂自傳三部曲的**部,從出生寫到16歲,由三條主線串聯在一起:他與母親之間親密而緊張的關系,對文字和語言的熱愛,對學業和知識的追求。卡內蒂以孩子的敘述口吻和成年人的世故眼光,回憶了在嚴厲苛刻的外公家的生活、7歲喪父的傷痛和在母親逼迫下迅速學習德語等經歷,對魯斯丘克、曼徹斯特、倫敦、維也納、蘇黎世等生活過的城市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
卡內蒂作品集:耳中火炬+獲救之舌+眼睛游戲-全3冊 節選
《眼睛游戲》:
眼睛與呼吸
我與赫爾曼·布洛赫的關系,與通常的情形很不一樣;我們**次見面時的情形,對此起了關鍵性作用。我應邀去我倆都認識的維也納女作家瑪麗亞·拉薩爾的家中朗讀我的劇本《婚禮》,受邀的還有另外幾位客人。恩斯特·菲舍爾和他的夫人露特也在被邀請之列。其余還有哪些客人,我記不清了。布洛赫答應光臨,大家都在等他。他遲到了。在*后一分鐘,我剛想開始朗讀,他到了,同他的出版商布羅迪一道。時間所剩無幾,連作簡短的介紹都不夠:我們簡單打個招呼,我就開始朗讀《婚禮》了。
瑪麗亞·拉薩爾對布洛赫說過,我是多么推崇他的《夢游者》三部曲。這幾本書我是在一九三二年夏天閱讀的。他對我則一無所知。由于我還沒有正式出版的作品,因此他也不可能對我有什么了解。在閱讀了他的《夢游者》,特別是讀了《胡格瑙》之后,他在我的眼里是一個大作家,而我對他來說則只是一個崇拜他的年輕作家。此時大概是十月中旬的樣子,《婚禮》是在七八個月前寫好的。我分別給一些朋友朗讀過這個劇本,這些人都對我抱有期望,但他們還從來沒有全部聚在一起過。
布洛赫則不同,這一點在這里顯得特別重要,他在對我有所了解之前,就全神貫注地聽我朗讀完《婚禮》。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本的朗讀中,里面的人物形象通過不同的說話的聲音清晰地區分開來,這一點在后來的幾十年內從未發生改變。整個朗讀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會場的氣氛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雖然除我和薇莎外,在場的只有十來個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卻像翻了好幾倍。
布洛赫就坐在我前面,我能很清楚地看到他。他坐著的姿勢給我留下了印象。他像小鳥那樣,把腦袋縮在肩膀當中。在劇本序幕的*后一個場景,就是女管家那場,對我來說也是全劇*精彩的那場,我注意到了他的眼睛。臨終的科科什太太一再重復“喂,老爺,我有句話要跟你講”,但每次又都不能把這句話講完。這一刻,我與布洛赫四目相遇。如果眼睛也會呼吸的話,那它們就是屏住了呼吸。眼睛等待著這一句話說完,而屏住呼吸與等待之間,充盈的是科科什從辛姆松那里援引的話。這是一個雙重的解讀,并且演化成了高聲的對話,雖然對話根本就沒有形成,因為科科什沒有去聽臨終人說話。布洛赫的雙眼關注著臨終人,而我則一再地重復這開始的半句話,同時讓管家引用的《圣經》里的話來打斷我的話。在布洛赫的雙眼和我之間,出現了不為人察覺的東西。
《獲救之舌》:
我幼年時期的回憶
我幼年時期的回憶淹沒于一片紅色之中。一位姑娘抱著我走出家門,我面前的地板是紅色的,從左邊走下去的樓梯也是紅色的。我們家對面,一扇門打開了,一個男人笑瞇瞇地走出來,他友好地向我走來。他走到我的身旁,站立著對我說:“伸出舌頭來!”我把舌頭伸出來,他把手伸進他的衣袋,取出一把折刀,把它打開,將刀口伸到貼近我的舌頭的地方。他說道:“現在我們把他的舌頭割下來。”我不敢將舌頭縮回去,他靠攏得越來越近,他的刀口馬上就要碰到我的舌頭了,就在*后一瞬間,他將小刀抽回去,說:“今天先不割,明天才割。”他把小刀折好,塞進他的衣袋里。
每天早上我們走出家門來到紅色的走廊里,對過的那扇門開了,那個笑瞇瞇的男人也出現了。我知道他要說什么,就等待著他發布伸舌頭的命令。我知道他將會割掉我的舌頭,一次比一次害怕。一天就是這樣開始,這樣的事情遇到過多次。
此事我銘記在心里,好久以后我才向母親詢問此事。從地板和樓梯都是紅色的這點看來,她斷定是卡羅維發利城那所供膳宿的公寓,在那里她和父親與我一起度過了一九〇七年的夏天。為了照管我這個兩歲的幼兒,父母從保加利亞帶來了一個小保姆,她還不滿十五歲。她慣于一清早就抱著孩子外出,她只說保加利亞語,卻在熱鬧的卡羅維發利處處都認識路,并且總是準時帶孩子回來。有一次,有人看見她跟一位不熟悉的年輕男子在街上走著,關于他的情況,她一無所知,可謂偶然相識。幾個星期以后終于弄清了,原來這個年輕男子住在我們正對面的房間,在走廊的另一邊。有時候,姑娘夜晚迅速走到他那里去。父母親覺得自己對她負有責任,便馬上送她回保加利亞去了。
他們倆——姑娘和那年輕男子,很早就離開公寓外出,他們起初必定是這樣會面的,他們相好也必定是這樣開始的。小刀的恐嚇產生了它的作用,小孩為此沉默了十年。
卡內蒂作品集:耳中火炬+獲救之舌+眼睛游戲-全3冊 作者簡介
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德語作家,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卡內蒂是文學史上著名的“難以歸屬”的作家,他出生于保加利亞的魯斯丘克,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六歲時隨父母來到英國,次年喪父,隨母親遷居維也納。他先后在瑞士的蘇黎世和德國的法蘭克福讀完小學和中學,1929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納粹吞并奧地利后,他流亡英國,并獲得英國國籍。
盡管一生萍蹤不定,但正如諾貝爾文學頒獎詞中所言,這位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鄉,這就是德語”。自1935年開始寫作以來,他終生將德語作為他的文學語言,創作了多種體裁的作品,代表作有小說《迷惘》,劇本《婚禮》《虛榮的喜劇》《確定死期的人們》,政論《群眾與權力》,游記《馬拉喀什之聲》,散文《耳證人》,自傳三部曲《獲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戲》。除諾貝爾文學獎外,卡內蒂獲得的重要獎項還有畢希納獎(1972)、赫勃爾獎(1980)、卡夫卡獎(1981)等,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大師之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