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日本史(1600-2000)(八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344418
- 條形碼:9787544344418 ; 978-7-5443-444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史(1600-2000)(八品)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從德川幕府在伏見城受天皇委任統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慶典,橫跨四百年的歷史。分為“傳統時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紀的日本”“戰爭中的日本”“當代日本”五個部分。
從政治局勢的變革到商人階層的崛起、從無產階級的工人運動到性別觀念和家庭婚姻習俗的轉變、從殖民與戰爭到被占領和民主化……全書以“大事件”與“小故事”相結合的敘事,以翔實的史料、數據和圖表為基礎,用客觀中立的治史態度,全景式白描的寫作手法,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以多維度、群像式的歷史敘述,展現了日本社會現代化轉型期的挫折與奮進、失敗與崛起。
日本史(1600-2000)(八品) 目錄
編者序:歷史的鏡面,倒轉的回聲 / i
序(一):預測未來 :如何閱讀日本的歷史? 李永晶 / viii
序 ( 二 ):日本歷史有它自己殘酷的迂回曲折 宋成有 / xii
譯者序(一):歷史意識與理性精神 王翔 / xv
譯者序 ( 二 ):2014 年版序言 王翔 / xviii
前言 詹姆斯·L. 麥克萊恩 / xx
**篇:傳統的日本??/??001
年表 / 002
**章????德川政權 / 006
日本國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現 / 011
德川家康和將軍職位 / 015
鞏固統治 / 020
權力的縱向延伸 / 027
權力的正統化 / 029
權力的象征及其實質 / 035
日本和世界 / 037
第二章????城市、商業和生活方式 / 045
城市革命 / 047
城市和商業 / 051
農業商品化和原初工業化 / 055
對外貿易 / 059
階級、身份和生活水平 / 064
第三章????自我與社會 / 071
武士道和武士倫理 / 072
商人對新儒學的思考 / 078
平行之“道”:商家家訓和農民圣人 / 083
性別與現實 / 088
自我和群體 / 092
“身為日本人”的共性 / 097
第 二 篇 革命年代的日本??/??107
年表 / 108
第四章????明治維新 / 115
經濟災難和社會叛亂 / 116
新論說和新宗教 / 120
失敗的改革和落空的期望 / 124
外患 / 125
美國引發危機 / 130
1854 ~ 1860:對外國人的讓步和國內的強硬路線 / 133
1860 ~ 1864:公武合體 / 138
1864 ~ 1868:*后的較量 / 142
明治“維新”概念的形成 / 148
第五章????“新開端” / 150
革命清算 / 151
擊退反對黨 / 157
了解西方 / 163
巖倉使節團 / 166
知識分子和教育家 / 169
促進文明開化 / 173
第六章????締造立憲政體 / 178
執政者對憲法和代議制政府的思考 / 178
反對的事例和紛紜的論爭 / 180
伊藤博文起草憲法 / 184
公民道德和國家意識形態 / 190
《大日本帝國憲法》 / 195
第七章????走向工業高度發展的未來 / 199
國家干預以及經濟的基礎設施 / 200
松方通貨緊縮和經濟新方向 / 205
私人企業家和輕工業的成長 / 209
農村地區的貢獻 / 212
行業之首“棉紡業”和日本工業先驅 / 216
大商業、重工業和財閥 / 220
“犧牲在工業進步的祭壇上” / 226
近代經濟的確立 / 229
第八章????經歷明治夢想 / 233
第三篇 新世紀的日本??/??259
第九章????帝國的建立 / 267
第十章????新覺醒和新現代性 / 296
第十一章????動蕩的 20 世紀 20 年代 / 330
第 四 篇 戰爭中的日本??/??371
第十二章????“國家危急時期” / 378
第十三章????追求新秩序 / 413
第十四章????大東亞戰爭 / 452
第五篇 當代日本??/??487
第十五章????被占領的歲月 / 493
第十六章????復興與豐裕 / 534
第十七章????又一個新世紀 / 568
附錄??/??599
詞語注釋??/??600
延伸讀物??/??610
中日歷史大事年表對照??/??637
日本史(1600-2000)(八品) 節選
明治“維新”概念的形成
領導推翻德川政權的西鄉隆盛、伊藤博文、木戶孝允通常并不被認為是領導世界上偉大革命之一的英雄。他們沒有提出任何鼓舞全人類的激動人心的新價值觀,如 19 世紀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也沒有像 20 個世紀的俄國和中國革命那樣,著手推進在經濟和社會中處于邊緣地位階級的利益。奪權過程中的種種情況,使得 1868 年的革命沒有出現非常具有戲劇性的場面。“討幕派”打著恢復天皇統治的旗號掩護自己的行動,他們的勝利來得相對較快,恐怖行動相對不多,暴力持續時間不長。
1868 年的年輕領袖們決定,不能只停留在發動一場恢復過去遺傳下來的價值觀,使自己祖國免于淪亡的政變上,他們還要做得更多。在 19 世紀的前幾十年,日本的“內憂”對傳統政府組織是否能夠應對武士的貧困和士氣,適應由原初工業化和農業商品化驅動的經濟轉型,處理社會動亂,回應知識分子的批評,為集體異議中顯而易見的新的政治意識留出余地等提出了嚴肅的質問。始于佩里來航的“外患”,暴露了幕府組織上的缺陷和意識形態的破產,而且幕府屈于外敵的簽訂條約的要求引起了志士的憤恨和忍受開國通商后果的城鄉居民的憎惡。1868 年奪取權力的人是不滿日本當局的半殖民地地位的民族主義者,而且正如松平春岳和島津齊彬的上書中指出的,他們是同情面臨困難的同胞的日本人。19 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生的事情使他們變得激進,充滿憤怒和怨恨,對這個世界深為不滿并想改變它。
1868 年,當伊藤博文、西鄉隆盛、巖倉具視等成為政權的掌舵人時,對于將來的變化并沒有一幅明確的藍圖,不過,他們對于想要航行的新方向卻有個大體感覺。1867 年他們集中力量對付幕府時,他們之間的幾次討論已經指明,必須成立更為靈活的管理機構,使“才德之士”發揮才干,在天皇的佑護下促進全國統一,改善每個人的生活條件。日本西南一些藩實施的自強計劃說明,人們已開始認識到工業化和對外貿易可以增強國家實力,創造國內繁榮。19 世紀 60 年代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混亂使許多激進分子相信,只有*激烈的行動才能產生一個穩定安寧的新世紀,因此他們拋棄了過去的哲學,嘗試重整社會秩序,重建意識形態的新思想。恐懼和憤怒、渴望和期盼,不信一個曾經輝煌的國家竟落到如此可悲的境地 — 所有這些混合在一起,使1868 年的那些領導人和日本人民相信,只有富于革新精神的根本的改變,才能撥亂反正,拯救未來。
1868 年 1 月長驅直入京都的人用古老的象征證明推翻舊秩序的正當性和他們正在考慮的革命政策的合法性。19 世紀 60 年代中期,他們當中許多激進分子說起要“瞞天過海”,暗指他們并不想真的把直接統治的權力歸還天皇。事雖如此,但是伊藤博文、西鄉隆盛及其同仁對天皇的忠誠是真心誠意的。起義者所想的是使天皇回歸到他的傳統作用:主持國家的儀式和認可以他的名義進行統治的行動。在這個意義上,“忠誠”向日本人民解釋了起義者之所以要除掉幕府,是因為它把朝廷變成了政治上的一潭死水。“忠誠”也驅使他們嘗試徹底改革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后來日本人從中國的古典著作中借用了一個很少使用的詞“維新”來形容權力的奪取和 1868 年之后倡議的新政策。這個表意詞翻譯成英語是“restoration”,日語讀音寫作“ishin”,指迥然有異的事物:一種只有利用社會全體的能量才能實現的萬事萬物的更新,一個新的開端。這個詞用得十分貼切,因為正如*近三個世紀里世界上任何國家所經歷的一樣,19 世紀七八十年代,新的開端帶給了日本革命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
……
日本史(1600-2000)(八品) 作者簡介
詹姆斯??L. 麥克萊恩(James L. McClain),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教授,講授近代日本史20多年。1966年,22歲的他第一次來到日本旅游觀光,被日本文化強烈吸引,從此進入日本歷史文化研究領域,成為研究日本歷史的著名學者。他的《金澤:17世紀的日本城堡》《江戶與巴黎:近代早期的都市生活》《大阪:近代早期日本的商業之都》三部著作成為研究日本歷史文化不可不讀的學術專著。其中《金澤:17世紀的日本城堡》一書贏得了美國歷史學會大獎,成為英語世界研究日本歷史的名著。《日本史》則是他近年出版的一部更為重要的代表作。 王翔,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浙江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國家首屆“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多年潛心于中外經濟史及比較經濟史研究,有多部論著和譯著問世,其中主要譯著有:《劍橋日本史(第五卷):19世紀》《日本軍隊對海南島的侵占與暴政(1939—1945)》《棕櫚之島——清末民初美國傳教士筆下的海南》等。1992年至1994年,譯者曾在日本石川縣首府的一所大學擔任教授,而這里也是本書作者詹姆斯教授長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