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李學勤講中國文明(八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27571
- 條形碼:9787506027571 ; 978-7-5060-2757-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學勤講中國文明(八品) 本書特色
先生特別強調比較考古學、比較文明史之研究,認為中國古代文明乃是人類文明全體的一部分,不以人類文明為大背景考察中華文明,而是關起門來,自說自話,就不可能對中華文明有真正透徹的理解。
先生又倡導“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之論以及“走出”疑古“時代”之論,力圖重建中國人自清末以來業已喪失殆盡的對于本國文化的“真正自信”。
先生之努力非僅“為往圣繼絕學”,更欲“為萬世開太平”,為這落難四百年的“華夏文明”之起死回生,指明一個方向先生說:“史學的終極目標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菲但賺不了錢,還需要你去犧牲。”
李學勤講中國文明(八品) 內容簡介
一九九二年,先生倡導“走出‘疑古’”說:咱們今天的學術界,有些地方還沒有從“疑古”的階段脫離出來.不能擺脫一些舊的觀點的束縛。在現在的條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時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一九九八年,先生再次重申“專門學科”論:近我常想,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應當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科來看待。我相信,中國古代研究將來一定會被承認是一個重要的專門學科。
二○○五年,先生重提“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說:我所致力的領域,常給入以雜多的印象,其實談起來也很單純,就是中國歷史上文明早期的一段,大體與《史記》的上下限差不多。這一領域,我想好稱為“中國古代文明研究”。
二○○六年,先生再次提到“民族信心”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該從我們的傳統文化里面尋找寶貴的遺產,更好地建立我們的民族信心和加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認識到歷史上我們的先人對于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過重大貢獻,使我們今后的貢獻更多更好。
二○○七年,先生提出“不公平”說:我總覺得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貶低了,與外國類似的文明相比,有些人給的評價不公平。 一九九二年,先生倡導“走出‘疑古’”說:咱們今天的學術界,有些地方還沒有從“疑古”的階段脫離出來.不能擺脫一些舊的觀點的束縛。在現在的條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時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一九九八年,先生再次重申“專門學科”論:近我常想,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應當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科來看待。我相信,中國古代研究將來一定會被承認是一個重要的專門學科。
二○○五年,先生重提“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說:我所致力的領域,常給入以雜多的印象,其實談起來也很單純,就是中國歷史上文明早期的一段,大體與《史記》的上下限差不多。這一領域,我想好稱為“中國古代文明研究”。
二○○六年,先生再次提到“民族信心”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該從我們的傳統文化里面尋找寶貴的遺產,更好地建立我們的民族信心和加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認識到歷史上我們的先人對于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過重大貢獻,使我們今后的貢獻更多更好。
二○○七年,先生提出“不公平”說:我總覺得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貶低了,與外國類似的文明相比,有些人給的評價不公平。
二○○八年,先生提出“世界意義”說:中國自古以來,無論是在人口數量、疆域的廣闊,還是歷史的淵源長久來說,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認識世界文明就不能不研究中國。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不僅對于我們自己意義重大,對了解整個人類文明的興起過程,提高對人類文化的認識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李學勤講中國文明(八品) 目錄
章 不可懷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時代
二、談“信古、疑古、釋古”
三、關于“疑古時代”
第二章 中國文明之源遠流長
一、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古史、考古學與炎黃二帝
三、古本《竹書紀年》與夏代史
四、古代文明與文化發展戰略
五、東周至秦代文明概觀
六、中國考古學與古代文明研究
第三章 三代離我們有多遠
一、夏商周離我們有多遠?
二、天下之中
三、古代文明研究與“夏商周斷代工程”
四、“夏商周斷代工程”作為科研項目的特點
五、“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文獻學基礎
六、“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方法的特點及成果
七、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西周金文歷譜
八、學科結合的必然趨勢
九、文明起源的科學考察
十、探索中國文明的起源
第四章 《周易》在中國文明中之分量
一、關于《周易》的幾個問題
二、帛書《周易》的卦序卦位
三、從《要》篇看孔子與《易》
四、孔子、朱子論《易》異同
五、帛書《周易》的幾個問題
第五章 中國文明之地理的分布
一、多彩的古代地區文化
二、非中原地區青銅器研究的幾個問題
三、豐富多彩的吳文化
四、安徽南部的青銅文化
五、商代通向東南亞的道路
六、阿富汗席巴爾甘出土的一面漢鏡
七、韓國金海出土的西漢銅鼎
八、日本膽澤城遺址出土《古文孝經》論介
九、愛爾蘭出土中國印章 的傳說
第六章 古文字與中國文明
一、文字起源之謎
二、漢字——中國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
三、古埃及與中國文字的起源
四、中國文字與書法的孿生
五、甲骨文的世界
六、甲骨學的七個課題
七、殷墟甲骨發現一百年
八、西周甲骨的幾點研究
九、殷墟出土的周人甲骨
十、金文的形形色色
十一、論孔子壁中書的文字類型
十二、戰國文字研究
第七章 占器物與中國文明
一、中國青銅器及其發現
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的兩個高峰
三、青銅器與商周文化的關系
四、談長江流域的商代青錒文化
五、眉縣楊家村新出青銅器研究
六、西周青銅器研究的堅實基礎
七、中國銅鏡的起源及傳播
八、中國和中亞的馬車
九、曲阜周代墓葬的兩種類型
第八章 沉睡地下的文明史
一、新出簡帛與學術史
二、云夢睡虎地秦簡概述
三、江陵張家山漢簡概述
四、中、日、英三國出土木簡
五、簡帛和楚文化
六、楚帛書中的古史與宇宙論
七、簡帛書籍的發現及其意義
李學勤先生學術編年"
編后記
李學勤講中國文明(八品) 作者簡介
李學勤,1933年生于北京,就讀于清華大學哲學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編著《殷墟文字綴合》。1954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后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5年至1988年任副所長,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長。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