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走街穿巷憶舊事-賀友直畫說老上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287376
- 條形碼:9787532287376 ; 978-7-5322-873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街穿巷憶舊事-賀友直畫說老上海 本書特色
★ 50開平裝,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 2013年,92歲高齡的賀友直以獨有的“賀氏白描”重游往事,回味人生,創作了54幅洋洋大觀的《走街穿巷憶舊事》
★ 學者熊月之先生撰寫史料文章,外國語教授王正文老先生撰寫英文詮釋
★ 賀友直的白描以小見大而氣象萬千,尺幅雖小而矩度雍容,人物姿態橫生,布局平中見巧,設色清雅平淡,寫盡世態人生,寫出畫外之意
友情提示:書中所附二維碼網址由于時間久遠已停用,介意的讀者慎拍
走街穿巷憶舊事-賀友直畫說老上海走街穿巷憶舊事-賀友直畫說老上海 前言
“永未畢業”的老先生——賀友直和他的《走街穿巷憶舊事》胡建君
2013年,92歲高齡的賀友直老先生以獨有的“賀氏白描”重游往事,回味人生,創作了54幅洋洋大觀的《走街穿巷憶舊事》。他將昔日街巷景象用一圖一文的形式展現,并用幽默而犀利的筆鋒評點時弊,讓讀者跟隨他走街穿巷憶往事,感受百年上海城市變遷過程中的滋味和得失。
遙想北宋時期,李公麟將前人作為“粉本”草稿的白描獨立出來,從此作為獨立畫種,登上書畫藝術的大雅之堂,其筆下掃去粉黛、淡毫輕墨的白描畫,被后人稱為“天下絕藝”。而“賀氏白描”的意義亦不在其下。他的白描以小見大而氣象萬千,尺幅雖小而矩度雍容,人物姿態橫生,布局平中見巧,設色清雅平淡,寫盡世態人生,寫出畫外之意。他將現實生活與中國傳統繪畫手法完美結合,也將白描連環畫發展至學府不敢小視、未可輕取的境界。
賀友直用筆墨拉開一幕幕鮮活的世情畫卷,那些車聲馬跡、人影憧憧、市井叫賣、賭博斗毆……活色生香地穿越了空間和時間,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則在一旁一笑置之,或寥寥數語轉身而去。在這樣的意義上,“賀氏白描”也有著與《清明上河圖》一般的現實地位。如果說《清明上河圖》展現的還是市井圖像的客觀描繪,賀友直的《走街穿巷憶舊事》,又帶著人生的回顧和反觀,暗含了時代的變遷與人事的感慨,更有今昔對比的借鑒意義。那是洞悉一切的大美,是歷經滄海又般般放下的人生智慧。
賀老曾總結經驗說:“畫連環畫*終要表現生活。生活從哪里來?從仔細觀察中來。”他早已將蕓蕓世相“爛熟于胸”,各種經歷過的“內在視覺”便成了永恒的印象。當年的上海老城廂,可謂“十里洋場”,“街衢弄巷、縱橫交錯”、“五方雜處、客土雜居”。在賀老的記憶中,那些往日街巷景象一直歷歷在目,那些“梔子花白蘭花”的叫賣聲依舊不絕于耳。
于是,他的筆下涌現出了十六鋪的電車、碼頭、徐中心原老洋房、佛陀街的老正興、九華堂賣畫店等老街景象;也滋滋有味地回憶了陸根榮熟食攤、小常州排骨年糕、羅春閣生煎、滿庭芳臭豆腐、馬和記牛肉面等著名老上海小吃點心;還有外國墳山周邊的街頭演出、童年看影戲、摸獎作假等舊時場景和童年記憶。那些爐火純青的線條和形象,疏密得當的復雜構圖,似乎隨意點染又四處點睛的色彩配置,令人嘆為觀止。據汪大偉先生說,后來他對照了十六鋪的地圖老照片,發現賀老畫的碼頭、房屋、布景的位置幾乎分毫不差,但賀老是完全憑記憶繪制的。
當年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時,新加坡國寶級詩人潘受在畫展開幕式上說,賀友直只有小學畢業,能畫到這種程度,說明他一生追求,永未畢業。賀友直聽后歡喜,便請人刻了一方章作為座右銘,即“永未畢業”四個字。他的人生殿堂是如此精彩紛呈的煌煌巨筑,他永未畢業,也永不老去。
走街穿巷憶舊事-賀友直畫說老上海 節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