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泰戈爾:中國之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10246
- 條形碼:9787511710246 ; 978-7-5117-102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泰戈爾:中國之旅 本書特色
泰戈爾:中國之旅 內(nèi)容簡介
泰戈爾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的思想、文化與文學。他不但推動了東方文化的世界化,而且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在東、西方文化語境中都引起了深遠的爭論和矛盾。因此,梳理泰戈爾與中國思想文化的復雜關系,不但可以豐富東、西方文化的內(nèi)涵,而且可以拓展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研究的視域;不但可以進一步理解東方文化及中國思想文化如何在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斷摸索、發(fā)展的歷史,而且也可以從一個角度研究20世紀以來關于東、西方文化沖突及中國文化出路問題的各種矛盾和論爭。本書基于原始資料,致力于還原泰戈爾訪華的真實歷史圖景和價值,并簡單分析了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對泰戈爾訪華的各種不同態(tài)度及原因;同時提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全面研究泰戈爾訪華的文化價值的必要性,因為在全球化語境下全面闡釋這一問題,不但可透視中國思想文化自身的復雜性,也可探索世界文化交流的規(guī)律性。
泰戈爾:中國之旅 目錄
序
泰戈爾小傳
上篇飛鳥翼影:泰戈爾的中國之旅
**章新月耀東方
歐美“泰戈爾熱”
“遙寄”詩人表深情
世界詩人
初現(xiàn)研究高潮
兩種文化態(tài)度
喜從天降
講學社的使命
文化界的熱情
唯泰戈爾是談
好事自古多磨
東行漫記
第二章上海:詩人的聲音
滬上印度風
“歡喜的日子”
泛舟西湖
在上海的**次談話
徜徉夜上海
第三章北上途中的風景
溯江北上
東南大學的花間樹下
泉城新顏
第四章北京:詩人的哀傷
警笛聲聲
應接不暇
在英美協(xié)會演講
暢游北海
法源寺賞丁香
“覲見”溥儀
情不自禁
雩壇談東西文明
北京畫會談藝錄
水木清華
“竺震旦”的誕生
高山流水
反對聲浪涌
黯然神傷
日俄相邀
*后的演講
禪語佛心
《洛神》賦情
余墨飄香
“三友圖”
第五章傷感的告別
詩人、軍閥與鄉(xiāng)村試驗
太原演講
漢口談教育
異樣的告別
東渡日本
第六章真情不改
第二次到中國
第三次到中國
中印學會
中國學院
日本的驅(qū)逐
詩人與中國抗日戰(zhàn)爭
為中國募捐
痛斥日本軍國主義者
綿亙不絕的友情
第七章永遠的緬懷
園丁輟耕
中華同悲
恒河詩魂
下篇園丁留痕:泰戈爾的中國影響
**章一次不歡而散的文化聚會
歡迎與批評
時代的誤解
第二章胡適與泰戈爾
一
二
三
第三章徐志摩與泰戈爾
第四章林語堂、江紹原與泰戈爾
第五章梁啟超與泰戈爾
初緣《大中華》視野中的泰戈爾
真摯友誼泰戈爾在北京
指“泰”罵“梁”誰別有用心
責任與信仰梁啟超為什么歡迎泰戈爾
第六章泰戈爾與周作人
“撒提”與“人的發(fā)現(xiàn)”及禮教
中國青年與“群眾運動”及“醉翁”
泰戈爾與耶穌及“隱士”
第七章中國接受泰戈爾略史
**次“泰戈爾熱”(19131924)
平淡期(19251949)
沉默期(19501980)
第二次“泰戈爾熱”(1981年至今)
基本內(nèi)容與態(tài)度
附錄中國關于泰戈爾的介紹、研究論文、著作目錄(19002012)
后記
泰戈爾:中國之旅 作者簡介
孫宜學,男,1968年生,文學博士,現(xiàn)為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英國愛丁堡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泰戈爾與中國關系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編、譯著20余部,在《文學評論》、《中國比較文學》等雜志發(fā)表論文60余篇,主持各類科研項目8項。現(xiàn)擔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理事、漢語國際傳播研究會副秘書長、“中歐學術連線(CEAN)”顧問等。曾獲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jīng)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