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459030
- 條形碼:9787534459030 ; 978-7-5344-5903-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 本書特色
克拉克一直是以新馬克思主義藝術史家聞名,他的作品也普遍的和“新藝術史”結合緊密,他的文風很好,隨和平易,扎實,廢話很少,直抒胸臆,怎么想就怎么說,這一點與國內藝術批評的現狀很有鏡鑒之效,它的出版對于美術史與藝術批評領域的同好們,還有那些在近年關注他的學者們來講,無疑具有特別的價值。他的藝術寫作并不局限于純粹的形式分析,而是把藝術品和藝術家放到更為宏大的社會政治格局中進行考察,從而表現藝術與社會政治的關系,彰顯藝術品的社會功能或者社會政治的各種博弈、合力是如何在藝術手法中表現出來的。這種觀念不僅體現在克拉克的學術著作中,他更是身體力行。讀罷這本書,你當明白何為真誠,何為藝術寫作的真誠。
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 內容簡介
19世紀60和70年代的巴黎向來被認為是一個嶄新的城市,一個到處都是林蔭大道、咖啡店、公園和郊外娛樂場所的地方,一個構成了“現代生活”的商業與休閑風俗的誕生地。t.j.克拉克通過質疑那些僅僅從技法上來看待印象派畫家的史學家,著重描繪了馬奈、莫奈、德加、修拉及其他畫家試圖賦予現代性以形式,并尋找現代生活中*具典型特色的代表——不管他(她)們是酒吧女、劃船者、妓女、觀光客,還是在草地上用午餐的小資產階級。本書的核心問題是:現代繪畫的出現究竟是一場拿破侖三世時期巴黎消費文化的慶典,還是對這一消費文化的批評性探索?這部經典著作的修訂版包含了作者撰寫的新序,以及148幀高質量的插圖(其中30幅是附有高清局部的彩圖)。
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 目錄
插圖目錄
鳴謝
修訂版前言
導論
**章 從巴黎圣母院看去的風景
第二章 奧林匹亞的選擇
第三章 巴黎周邊地區
第四章 女神娛樂場的酒吧間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
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 相關資料
“克拉克先生……的作品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他對每件作品的解讀總是發人深省,他沉浸在他筆下的那段社會史之中。” ——約翰·格羅斯:《紐約時報》 “與t.j. 克拉克的其他作品一樣,這本書到處都是新見解和重新解讀的新觀點;一部極其生動、富有暗示的書,寫得漂亮之極。” ——尤金·韋伯:《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現代生活的畫像》是一部值得關注的極其優美的作品,一本能燃起你的激情,發人深省的書。” ——大衛·哈維:《歷史地理學雜志》 “他在他討論的作品中——從馬奈《杜伊勒里花園的音樂會》到修拉《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恢復了社會和歷史內容,但這并不是他的書最獨特的地方……這本書將語境細節的展開與圖畫細節的解讀,恰到好處地加以融會,并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論辯,這才是使它上升到一種新境界的真實原因所在。” ——查爾斯·哈里森:《藝術月刊》
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 作者簡介
T.J.克拉克(1943-)英國著名藝術史家,藝術社會史研究的接觸代表。早年就讀于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30歲時在倫敦大學考陶爾德藝術研究院獲得美術史博士學位,同年出版《人民的形象》和《絕對的資產階級》(1973),立刻被公認為英語國家“新藝術史”的杰作。在英國多所大學任教后,年僅37歲的他就擔任了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教授。現為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現代藝術教授,著有《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1985)、《告別觀念》(1999)及《瞥見死神》(2008)等。 沈語冰,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西方現代美學、現代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史的教學和研究,本叢書執行主編。諸葛沂,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博士,現任教于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從事藝術理論與視覺文化研究。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