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弇州山人題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032035
- 條形碼:9787534032035 ; 978-7-5340-320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弇州山人題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王山人西湖詩后、甲申十同年會圓、題江夏公卷后、題葉秀才為方氏復姓記后、梵隆羅漢、題虹月樓詩后、三忠祠歌后等。
弇州山人題跋 目錄
卷之二 雜文跋
卷之三 墨跡跋
卷之四 墨跡跋
卷之五 墨跡跋
卷之六 墨跡跋
卷之七 墨跡跋
卷之八 墨跡跋
卷之九 墨跡跋
卷之十 墨跡跋
卷之十一 碑刻墨刻跋
卷之十二 碑刻墨刻跋
卷之十三 碑刻墨刻跋
卷之十四 碑刻墨刻跋
卷之十五 碑刻墨刻跋
卷之十六 碑刻墨刻跋
卷之十七 畫跋
卷之十八 畫跋
卷之十九 畫跋
卷之二十 畫跋
卷之二十一 畫跋
卷之二十二 佛經畫跋 道經畫跋
弇州山人題跋 節選
王氏之望,在瑯琊者,從始興文獻公渡江,以郭景純讖,與長淮并盈涸;在太原者,以晉公祜手植三槐識語,而征于文正公,至今艷稱之。瑯琊之裔,振振繩繩,不肖竊托蔭焉。太原之裔,播在商城,則有三公者。喜施予,焚責券,能感異僧遠托涅盤,而子自寶益,為德不替,諸孫曾代繁衍,而季問遂舉鄉薦出仕,有聲實。季問之同年生劉太常淳為之志傳,李廷尉已顏之曰三一公槐蔭」,而吾鄉沈進士孚聞復為之說甚詳。夫以晉公之不薪合世主,以全符氏百口,三槐之識,若執左契,而蘇長公以「仁者必有后」歸之。然考之史,文正公有子不甚顯,而顯者乃其仲氏,豈文正之仁,在大中祥符間不能如晉公耶?即不如晉公,何至不如仲氏耶?要之天道福善,亦偶然耳。執善以論福,更白千里,且夫為陰德者,不獨不使人知之,己故不自知也。季問丙棄邑令,以扶侍慈人,飯僧聽經,托缽行化,并其名而匿之,若不自知為德者,而猶不能忘情,于其先則近厚,聊以答其意而小廣之。 題所書九友齋歌后 余方持節鄙中,而以念此九友,故作十歌志。歸無何,移南廷尉,尋避言還里,除留尹不就,而是九友者,朝夕與余周旋,甚適也。尋有所感觸,以為天下之能適我者,必滯我,遂復作《反九友齋歌》,束身人曇陽靖,然尚時時取二藏幡之,而遠近之責余文者踵至,不可拒。因復自悟,役我方寸以殉人目,此雕蟲業不小,茍從凈名居士人不二門,而藏亦筌蹄耳。擬于歲朝誓佛前,一切掃除之,而喻子邦相尚喜余《九友齋歌》,以嘉素責書,余姑書以復而志其尾,要知光明藏中無一物,毋論前九歌非,當即第十歌所寶此幻軀,令邦相覓之不可得,差小契耳。然則*后一歌亦贅也,邦相其謂為何?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