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60785
- 條形碼:9787303160785 ; 978-7-303-1607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 本書特色
《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精)》編著者郁建興、高翔。
本書作者郁建興教授長期從事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研究,具有扎實的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訓練,業已取得諸多高水平學術成果。他以新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為議題,組建了一支公共政策研究團隊,致力于探究國家在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中的應有職能及其實施方式。他們基于翔實的文獻、數據和資料,提出了中國農業農村內源發展的新戰略,構建了包括戰略、制度、政策等在內的系統框架,為國家加強和改善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調控和引導提供了新思路。這一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性研究,彌補了以往農村研究之不足,許多真知灼見給人以啟發。
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當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重要挑戰和關鍵任務,提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國家對農業農村發展調控和引導的總體戰略,系統設計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公共政策體系,以及確保相關政策得以落實的政府管理體制。
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基本思路與全書結構 三、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篇 戰略篇**章 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當代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轉型 一、從“轉型中國家”到“城市化國家”: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新階段 二、新農村建設的成就與限度 三、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 第二章 農業農村發展中的政府與市場、社會:一個分析框架 一、中國政府的農業農村政策述評 二、國外政府調控和引導農業農村發展的經驗教訓 三、加強和改善政府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調控和引導第三章 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 一、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之爭 二、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的互動關系 三、浙江、重慶和四jll的案例 四、構建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的良性互動機制,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第二篇 政策篇第四章 農業農村發展中資源要素培育和激活政策 一、農業農村發展中的資源要素困境和約束 二、基于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主要資源激活政策 三、基于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的人才培育政策 四、基于確權賦能與市場流動的土地政策 五、基于政策傾斜與體系構建的金融政策 第五章 農業市場化與組織化及其政策選擇 一、現代農業中的市場化與組織化 二、中國農業市場化的現狀與問題 三、中國農業組織化的現狀與問題 四、推進中國農業市場化與組織化 第六章 農民市民化的新議程 一、新時期農民工的新問題 二、農民市民化的國家政策轉型 三、農民市民化的地方經驗 四、地方政府推進農民市民化改革的困境與約束 五、從農民工市民化到農民市民化第七章 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中的政府角色 一、社會管理與農村社會 二、政府參與農村社會管理的主要類型 三、當前農村社會管理中的政府“行政侵蝕” 四、“能促增效”模式構建與政府角色轉變 第八章 農業農村發展中的政策工具創新 一、政策工具理論及其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應用 二、農業農村發展中已有政策工具的效應 三、農業農村發展中的政策工具優化 第三篇 制度篇第九章 發展型政府的行為邏輯及其制度基礎 一、中國地方發展型政府的形成 二、以社會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地方發展型政府的新型態 三、發展型政府的制度基礎 第十章 統籌城鄉發展中的省管縣體制改革 一、市管縣體制下的城鄉關系 二、省管縣體制對于統籌城鄉發展的意義 三、省管縣體制改革的維度和進展 四、省管縣的條件及對26個省區的聚類分析 五、省管縣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第十一章 農業農村發展中的縣鄉關系 一、縣鄉政府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二、縣鄉關系調整的成都樣本:“下放一上收一分權” 三、縣鄉關系調整的浙江樣本:強鎮擴權與擴權強鎮 四、縣鄉分權:縣鄉關系調整的路徑選擇 第十二章 農業農村發展中的財政體制創新 一、中國政府財政支農政策述評 二、改革完善現行財政體制,加強轉移支付功能 三、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提高支農支出效益 四、農業農村發展資金供給的政府引導和撬動作用 五、構建財政支農體系的法律保障 結論 一、戰略轉型:以“內源發展”取代“行政推動” 二、治理轉型:突出政府職能的“兜底性” 三、政策體系重構:推進農業農村全面發展 四、政府再造:增加農業農村發展的制度供給 附 錄 1978—2012年中國農業農村政策名錄 索 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 作者簡介
郁建興,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國家理論、地方政府
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等項目,出版專著6部,發表專業論文80余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3項,浙江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4項等。200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