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清以來徽州方志編纂成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401731
- 條形碼:9787566401731 ; 978-7-5664-0173-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以來徽州方志編纂成就 本書特色
《明清以來徽州方志編纂成就》簡介:徽州方志不僅濃縮了徽州地區歷史發展的全過程,而且反映了徽州地區學術文化發展的總成就。徽州方志歷史悠久,數量眾多,類型多樣,體例完善,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蒲霞所著的《明清以來徽州方志編纂成就》以明清以來編修的徽州方志為研究對象,運用方志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考察了徽州地區的建置沿革,梳理和總結了徽州方志的編修源流,對徽州方志的編修基礎、特點、體例、修志理論等問題進行了綜合研究,總結了徽州方志的史料價值、輯佚價值、校勘價值、考證價值,以期進一步發掘徽州方志的價值,為相關問題的研究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料。
明清以來徽州方志編纂成就 內容簡介
本書以明清以來編修的徽州方志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徽州地區的建制沿革,總結了徽州方志的史料價值、輯佚價值、校勘價值、考證價值。
明清以來徽州方志編纂成就 目錄
前言
**章 徽州方志編纂的基礎
一、中央政府的需要
二、地方官員的重視
三、文人碩儒的參與
四、良好的修志傳統
五、深厚的文化底蘊
六、嚴謹的修志態度
第二章 徽州方志編纂的特點
一、方志編纂的連續性
二、方志類型的多樣性
三、方志體例的靈活性
四、方志體例的嚴謹性
五、方志類目的變化性
六、方志類目的時代性
第三章 徽州方志的編纂理論
一、關于方志性質的探討
二、關于方志起源的探討
三、總結方志編修的利弊得失
四、確定修志人員的基本素質
五、強調方志的實用性價值
六、明確方志取材的廣泛性
第四章 徽州方志的價值
一、史料價值
(一)記載內容的廣泛性
(二)記載內容的地方性
(三)記載內容的時代性
(四)記載內容的連續性
二、考證價值
(一)考證的內容
1.關于自然地理的考證
2.關于建置沿革的考證
3.關于疆域的考證
4.關于局署的考證
5.關于職官的考證
6.關于賦役的考證
7.關于水利的考證
8.關于選舉的考證
9.關于人物的考證
10.關于史實的考證
11.關于封建的考證
12.關于氏族的考證
13.關于兵防的考證
(二)考證的形式
1.訂誤
2.互證
3.列異
4.存疑
5.補證
(三)對于羅愿《新安志》的考證
三、校勘價值
(一)訂誤
1.訂自然地理之誤
2.訂建置沿革之誤
3.訂職官之誤
4.訂封建之誤
5.訂物產之誤
6.訂古跡之誤
7.訂水利之誤
8.訂橋梁之誤
9.訂選舉之誤
(二)存疑
(三)列異
四、輯佚價值
(一)總志之屬
1.顧野王《輿地志》
2.徐鍇《方輿記》
3.《元和郡縣志》
4.《祥符經》
5.《元豐九域志》
6.《元一統志》
(二)府志之屬
1.《新安山水志》
2.《新安記》
3.李以申《新安續志》
4.《新安廣錄》
5.洪焱祖《新安后續志》
6.《新安圖經》
7.朱同《新安志》
8.《東陽記》
9.《宣城記》
(三)縣志之屬
1.《鄱陽圖經》
2.《海陽志》
3.康熙十二年《休寧縣志》
(四)鄉鎮志之屬
《漢口志》
(五)專志之屬
1.《續新安文獻志》
2.《新安名賢錄》
(六)不知歸屬之志
1.《圖經》
2.《續圖經》
3.《方輿志》
4.《方輿地志》
5.《邑圖》
6.《舊經》
7.《歙圖經》
參考文獻
后記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