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儒家性命思想視野中的文道關系諸問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56474
- 條形碼:9787303156474 ; 978-7-303-1564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家性命思想視野中的文道關系諸問題 本書特色
從前一般人的文學觀念似乎都以道為中心,在中國全部文學批評史上徹頭徹尾,都不外文與道的關系之討論。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文與道的問題》 貫道說與載道說之主張*明而糾紛*甚的一幕,即在于北宋的古文家與道學家。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文與道的問題》 蘇氏之道,*深在于性命自得之際,其次則器足以任重,識足以致遠。至于議論文章,乃其與世周旋至粗者也。 ——秦觀《答傅彬老簡》 文道關系及相關問題,是文論史的重要內容;在儒家性命思想的視野中對它進行考察,是一次艱難的嘗試。 性、命之所以是儒家成德之學的核心范疇,是因為性論、命論是諸儒解決成德這個根本問題的*重要的理論路徑(而性、命自身并非儒學的根本問題,如果不能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得出的將只是性、命范疇或性論、命論的流變史),揭示了諸儒之學*根本的形態特征。這是《儒家性命思想視野中的文道關系諸問題》以“性命思想”命名研究對象的原因,是基本預設,是論證的起點。 性命思想演變的內在理路在先秦諸儒之說中得到了相對集中、完整的體現,對儒學在唐宋以還的再度展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炳尉所著的《儒家性命思想視野中的文道關系諸問題》首先對先秦儒學思想史上幾樁聚訟紛紜的學術公案進行重新考察;在此基礎上,梳理儒家人性論建構的三個基本維度,剖析諸儒之說的異同,揭示性命思想的演變機制與內在困境;然后以此為視角、方法,對文道關系等問題進行闡發。
儒家性命思想視野中的文道關系諸問題 內容簡介
張炳尉所著的《儒家性命思想視野中的文道關系諸問題》首先對先秦儒學思想史上幾樁聚訟紛紜的學術公案進行重新考察;在此基礎上,梳理儒家人性論建構的三個基本維度,剖析諸儒之說的異同,揭示性命思想的演變機制與內在困境;然后以此為視角、方法,對文道關系等問題進行闡發。
儒家性命思想視野中的文道關系諸問題 目錄
上編**章 再議“性命古訓”公案——周初天命觀的形態與局限 **節 阮、傅、徐對《書》《詩》“性”字、“命”字的解詁及其失誤 第二節 人性論在“天命靡常”思想中的位置 本章小結第二章 “口之于昧”章 歧解會通——孟子重新’定義人性的意圖 **節 三命論背景中的趙岐注解 第二節 朱熹對理氣二分闡釋模式的引入 第三節 黃宗羲、戴震、焦循等人的不同解釋 第四節 歧解會通:“不謂性也”“不謂命也”對人性的重新定義 本章小結第三章 “性惡”說重估——荀子的貢獻與自蔽 **節 諸家解詁《正名》篇性論的失誤 第二節 性非善 第三節 “偽善”說的貢獻與自蔽 第四節 從其他形態性命思想的演變再看荀子人性論的貢獻 本章小結 中編第四章 儒家人性論的不同維度 **節 價值取向 第二節 自足無待 第三節 生來固有 本章小結第五章 儒家性命思想的演變機制與內在困境 **節 命白天降 第二節 性之謂天命 第三節 天命之謂性 第四節 天人相分 本章小結 下編第六章 從人性論的差異看文道關系說的分野 **節 貫道與載道之說的失誤 第二節 一元與二元之說的失誤 第三節 人性論的差異與文道關系說的分野 本章小結第七章 性命思想視野中的道、心序列文論命題 **節 “道”與“理”“心”:儒學的貫通與分流 第二節 古文家:道論與文論的錯位 第三節 道學家:依違于“道”“心”“言”“文”之間 本章小結第八章 從儒家性命思想的困境看文之于道的意義——以“窮而后工”命題的生成為例 **節 從無奈嘆息到追尋超越 第二節 來自才德悖離論的挑戰 第三節 韓愈的應對與“窮而后工”命題的生成 第四節 “窮而后工”說的展開 本章小結第九章 文學對性命困境的表現——以“士不遇”主題的生成為例 **節 屈賦對“士不遇”主題的開創 第二節 漢人“答客難”類賦作對不遇的思考與抒寫 本章小結參考文獻致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