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20世紀中國哲學論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8177
- 條形碼:9787516118177 ; 978-7-5161-181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中國哲學論要 本書特色
20世紀中國哲學論要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哲學,是指在20世紀的中國產生、流行并為中國人所詮釋、理解的各種哲學思想,包括中國自身產生的和來自國外的各種派別、思潮、思想體系和價值觀念。《20世紀中國哲學論要》就是對這些派別、思潮、思想體系和價值觀念進行檢視,擇選其中重要的特別是對20世紀中國人的觀念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哲學思想予以分析論述。
20世紀中國哲學論要 目錄
緒論
**編 西方哲學在中國
**章 引進西方哲學變革社會融入世界歷史
**節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概言
一、清末民初西學東漸是鴉片戰爭之后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化
二、日本是西方哲學初入中國的重要橋梁
三、清末民初“向西方學習”的內在邏輯
第二節 初步傳播西學的成果
一、西方進化論與社會政治思想
二、西方科學與人本哲學
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文化
第二章 借助西方哲學革新文化批判封建傳統
**節 西方哲學與新文化運動
一、倡導西方科學與民主精神
二、以西方觀念重估中國傳統價值
三、新文化運動與西方哲學傳播
第二節 直面西方哲學——西方著名哲學家在華講學
一、杜威來華講學
二、羅素來華講學
三、杜里舒來華講學
第三節 西方哲學的翻譯與研究
一、科學主義哲學翻譯與研究
二、人本主義哲學的翻譯與研究
三、古典哲學的翻譯與研究
第三章 研究西方哲學會通中西創建哲學體系
**節 從激情走向成熟的西學傳播
一、深入開展西學譯介
二、古希臘哲學研究
三、西方近代哲學研究
四、現代西方哲學研究
第二節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哲學體系的建構
一、生命哲學與新唯識論
二、新實在論哲學與新理學
三、邏輯分析方法與《論道》
四、新黑格爾主義與新心學
第四章 拒斥西方哲學閉關自守推崇“斗爭哲學”
**節 學術政治化與批判西方哲學
一、“一邊倒”形勢下傳播西方哲學
二、西方哲學的政治化批判
三、西方哲學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扭曲
第二節 西方哲學傳播的曲折發展
一、努力沖破蘇聯模式
二、艱難處境中的可貴研究
第五章 汲取西方哲學全面交流展開學術對話
**節 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哲學的重新繁榮
一、西學傳播的撥亂反正
二、西方哲學翻譯的新景象
三、改革開放初期的西方哲學熱
第二節 中西哲學的對話與交流
一、西方哲學的重新理解與評價
二、西方哲學研究的扎實推進
結語 西方哲學百年傳播的反思與展望
一、西方哲學自身的傳播
二、西方哲學傳播與馬克思主義
三、西方哲學傳播與中國傳統哲學
四、西方哲學傳播的展望
第二編 中國傳統哲學現代化
**章 民族意識的覺醒與封建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解體
**節 封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失效
一、儒學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
二、重建合法性依據的失敗
第二節 封建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退位
一、清末新政對儒學的根本性破壞
二、中華民國的成立對儒學的進一步沖擊
三、新文化運動對儒學在思想觀念中的滌蕩
第三節 傳統哲學范式的轉型
一、從經學思維方法到科學思維方法
二、從價值本體論到存在本體論
三、從倫理型知行觀到知識型知行觀
四、從“子民”意識到“國民”意識
第二章 整理傳統文化構建“中國哲學”學科
**節 “哲學”一詞的傳人
一、“哲學”一詞的由來
二、“哲學”一詞輸入中國
第二節 王國維對“中國哲學”學科建立的貢獻
一、初創“中國哲學”系統
二、初創中國哲學學科的基本范式和研究范式
三、歸納總結了“中國哲學”的特性
第三節 胡適對“中國哲學”學科建立的貢獻
一、明確了哲學和哲學史的含義
二、揭示了研究哲學史的目的
三、劃分了中國哲學史的發展階段。
四、論述了審查和整理史料的方法
第四節 馮友蘭對“中國哲學”學科建立的貢獻
一、闡明了中國哲學史的獨立性
二、強調了“寫的哲學史”的人文性
三、確立了中國哲學史編寫的基本體系
第三章 融合中西思想建構現代哲學體系
**節 梁漱溟的新孔學
一、孔學乃“樂天知命”之人生哲學
二、孔學的核心精神是“仁”和“剛”
三、孔學“似宗教而非宗教”
第二節 熊十力的新唯識論
一、體用不二的本體論
二、翕辟不二的宇宙論
三、心境不二的認識論
四、性習不二的人生論
第三節 馮友蘭的新理學
一、新理學的“形上學”
二、新理學的境界說
三、新理學的文化觀
第四節 賀麟的新心學
一、新心學的本體論
二、新心學的知行合一觀
三、新心學的心性合一論
四、新心學的方法論
第五節 金岳霖的新道論
一、道是“式一能”
二、“道”與“本然世界”
三、“無極而太極是為道”
第四章 極“左”思潮泛濫傳統文化研究遭到重創
**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傳統哲學研究
一、孔子研究
二、道教研究
三、佛教研究
第二節“文化大革命”與學術研究“失范”
一、“破四舊”對傳統文化的全方位沖擊
二、“批林批孔”運動與中國學術研究的扭曲
第五章 承繼歷史精華 致力于傳統哲學思想現代化
**節 “文化熱”的興起及傳統文化研究的繁榮
一、“文化熱”興起的背景和特點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關系研究的繁榮
第二節 牟宗三的道德哲學
一、重建儒家道德的形上學
二、重續儒家道統
三、“新外王”說
第三節 張岱年的“文化綜合創新論”
一、“文化綜合創新論”的哲學基礎
二、“文化綜合創新論”的內容
三、“文化綜合創新論”的方法
第四節 張立文的“和合學”
一、和合與和合學的基本內涵及其關系
二、和合學的體用
三、和合學的邏輯建構機制
第五節 塑造論哲學與中國哲學的重新解讀
一、塑造論哲學體系
二、塑造論哲學視野中的中國哲學
結語 中國傳統哲學現代化的未來走向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
二、繼承傳統,深化研究
三、融合外國哲學之精華
四、立足國情,整合創新
第三編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章 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初步解讀
**節 中國人初步解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即唯物史觀
一、唯物史觀的傳入
二、李大釗論唯物史觀
三、陳獨秀論唯物史觀
四、胡漢民論唯物史觀
五、中國人選擇唯物史觀的客觀必然性
第二節 三次重大問題的論爭及其哲學意義
一、問題與主義的論爭及其哲學意義
二、社會主義的論爭及其哲學意義
三、無政府主義的論爭及其哲學意義
第二章 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面解讀及中國化的初步嘗試
**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內容的全面解讀
一、瞿秋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化解讀的嘗試
二、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面解讀
三、艾思奇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通俗化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實踐的初步結合
一、中國共產黨人的早期探索
二、中國共產黨早期探索中的錯誤及原因
第三節 毛澤東的早期哲學探索與理論貢獻
一、毛澤東的早期哲學探索
二、毛澤東的早期哲學貢獻
第三章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和發展
**節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系統化
一、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二、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毛澤東政治哲學與軍事哲學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實踐論》、《矛盾論》與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系統化
第二節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一、人民戰爭辯證法思想的全面展開
二、政治斗爭策略的精辟概括
三、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理論的形成
四、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科學預見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延伸與曲折
**節 “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啟蒙運動
二、唯物辯證法在過渡時期的運用和發展
三、矛盾分析法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探索
第二節 “十年建設”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對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探討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與普及
三、“左”傾思想的發展及其哲學表現
四、毛澤東的哲學新探索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繼續革命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歪曲和背離
二、政治野心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篡改
三、黨和人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捍衛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開拓與創新
**節 實踐理性的重新確立
一、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實踐理性的權威
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和發展
第二節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貢獻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主要矛盾理論
二、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與改革開放理論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兩類社會矛盾理論
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理論
結語 走向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與創新
二、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與創新
征引文獻舉要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