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上海的早晨(全四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093946
- 條形碼:9787020093946 ; 978-7-02-009394-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的早晨(全四冊) 本書特色
《上海的早晨》寫的是建國初期上海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經歷的社會主義改造,從構思執(zhí)筆到完稿經歷了27個春秋,龐大的結構、眾多的人物顯示了那一代作家駕馭大歷史的雄心。
上海的早晨(全四冊) 內容簡介
《上海的早晨》以復雜曲折的故事、精雕細刻的筆觸,深刻再現(xiàn)了50年代初期上海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經歷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過程,展現(xiàn)了民族資產階級各類人物的靈魂,同時反映了中國工人階級成長的心路歷程。特定年代上海都市的生活狀態(tài)、各式人物的動態(tài)以及革命力量的動向,都在小說中得到了有力的展示。
上海的早晨(全四冊)上海的早晨(全四冊) 前言
以“文庫”形式薈萃本社歷年出版物之精華,是國際知名品牌出版企業(yè)的慣例和通行做法。作為新中國建社*早、規(guī)模*大、讀者知名度*高的國家級專業(yè)文學出版機構,人民文學出版社在自己六十余年的歷程中,已累計出版了古今中外文學讀物凡一萬三千余種,沉淀下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出版我們自己的“文庫”不僅生逢其時,更是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精品閱讀的需求。
有必要對“朝內166人文文庫”這樣的命名予以簡要說明:“朝內166”是我們賴以棲身半個多世紀的所在地,從這里走出了一位位大師,沁透著一股股書香,這里是我們的精神家園與靈魂地標;“人文文庫”似已毋須贅言;而隨后還將對文庫該輯所集納之圖書某一門類予以描述,我們的描述將是客觀的、平實的,諸如“經典”、“犬全”、“寶典”一類的炫麗均不是我們的選擇。
“文庫”將分門別類推出,版本精良、品質上乘是我們的追求,至于門類的劃分則未必拘于一格,裝幀也不強求一致。總之,我們將通過幾年的努力,為廣大讀者奉上一套精心編就的、開放的文庫。懇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二○一二年五月
上海的早晨(全四冊) 目錄
上海的早晨(二)
上海的早晨(三)
上海的早晨(四)
上海的早晨(全四冊) 節(jié)選
一輛黑色的小奧斯汀汽車遠遠駛來,在柏油路上發(fā)出輕輕的咝咝聲。馬路兩邊是整齊的梧桐樹,樹根那部分去年冬天涂上去的白石灰粉已開始脫落,枝頭上寬大的綠油油的葉子,迎風輕微擺動著。馬路上行人很少,靜幽幽的,沒有聲息。天空晴朗,下午的陽光把法國梧桐的陰影印在柏油路上,仿佛是一張整齊的圖案畫。小奧斯汀穿過了橫馬路,降低了速度,在梧桐的陰影上開過來。
在一片紅色磚墻的當中,兩扇黑漆大鐵門緊緊閉著。鐵門上兩個獅子頭的金色的鐵環(huán),在太陽里閃閃發(fā)著金光。小奧斯汀的喇叭對著黑漆大門叫了兩聲。黑漆大鐵門開了,迎面站出來的是身上穿著銀灰色卡嘰布制服的門房老劉。他伸開右手,向里面指著,讓小奧斯汀開了進去。他旋即關緊了大門,好象防備有壞人跟在汽車后面溜進來似的。他過來拉開小奧斯汀的車門,里面跳下一個四十開外的中年人。他穿著一身淺灰色底子淡藍色條子的西裝,打著一條玫瑰紅的領帶,長方型的臉龐微笑著,兩腮露出兩個酒窩,鼻梁上架著一副玳瑁邊框子的散光眼鏡,眼光機靈地向四邊一掃。院子里沒人。他橐橐地走了進去。
這人是滬江紗廠的副廠長梅佐賢,外號叫酸辣湯。這個外號的來源有一段這樣的歷史。梅佐賢本來并不是辦紗廠的,是開飯館出身的商人。他的表哥裘學良是滬江紗廠的廠長,就憑這個親戚關系到廠里來的,起先是擔任事務主任的工作,*近升了副廠長。裘學良經常生病在家,不來上班。梅佐賢這個副廠長,幾乎就是正廠長了。他在紗廠工作也和他開飯館一樣,錢經過梅佐賢的手,他總耍弄點油水。比如說廠里發(fā)代辦米吧,本來應該向上海糧食公司采辦的,但是沒有油水可撈,他就向慶豐米號采辦。滬江紗廠總管理處的職員和廠里職員家屬的代辦米,都是慶豐送去的;有時,在梅佐賢的默許之下,還摻雜一些霉米進去。那時候,梅佐賢所得到的油水當然就更多了。大家吃代辦米發(fā)現(xiàn)霉味,自然有些不滿,甚至于發(fā)了牢騷,梅佐賢表現(xiàn)得更不滿,他當著職員的面罵慶豐,說這樣做生意是自尋絕路,可是下一次的代辦米仍然是要慶豐送去。一任事務主任,梅佐賢撈到的油水不少,他同人合伙,開了一家碾米廠。工人說,雞蛋到了梅佐賢的手里也要小一圈。這個比喻并不過火。在上海解放前夕,廠里的鋼絲針布,皮帶皮,棉紗等等東西,直往他家里搬,起初說是保存起來,以后就變成梅佐賢的了。
上海的早晨(全四冊) 作者簡介
周而復,(1914—2004),安徽旌德人。1938年上海光華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yè)后在延安、重慶等地做文藝和編輯工作。1946年任新華社特派員赴華北、東北等地采訪。同年去香港,主編《北方文叢》、編輯《小說》月刊。新中國建立后任上海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宣傳部副部長,全國第五、六、七屆政協(xié)委員及副秘書長,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長,對外文化聯(lián)絡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代表作:《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長城萬里圖》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