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盒裝)元曲名篇賞析(全4冊) 版權信息
- ISBN:7802033748
- 條形碼:9787802033740 ; 978-7-80203-374-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盒裝)元曲名篇賞析(全4冊) 內容簡介
《元曲名篇賞析:圖文本(全四冊)》收錄了元好問,孫梁,楊果,劉秉忠,杜仁杰,王和卿,張弘范,商挺,伯顏,不忽木等人的元曲作品。
(盒裝)元曲名篇賞析(全4冊) 目錄
**卷
元好問
孫梁
楊果
劉秉忠
杜仁杰
王和卿
盍西村
闞志學
張弘范
胡祗遹
劉因
伯顏
不忽木 元曲名篇賞析(一)
**卷
元好問
孫梁
楊果
劉秉忠
杜仁杰
王和卿
盍西村
闞志學
張弘范
胡祗遹
劉因
伯顏
不忽木
徐琰
鮮于樞
魏初
王惲
盧摯
陳草庵
奧敦周卿
關漢卿
姚燧
庾天錫
睢景臣
周文質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元曲名篇賞析(二)
元曲名篇賞析(三)
元曲名篇賞析(四)
(盒裝)元曲名篇賞析(全4冊) 節選
元曲名篇賞析(一)
**卷
元好問
[黃鐘]人月圓
卜居外家東園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元好問是金代的文學家,曾入翰林知制誥。他在金末元初寫過一些揭露蒙古入侵暴行的詩、詞、曲。他也是元代散曲發展初期的著名作家。由于元朝統治者的野蠻暴虐,大部分元曲作者對于現實都是心懷不滿的。作為金代遺民元好問,更是如此。他的[黃鐘·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小令,便旨在遠離紅塵,避開鬧市,與清風明月為伍,別無他求。他的家鄉在山西太原秀容(今山西北部的忻州市),當時是比較偏僻的。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市),距秀容較遠,他卜居秀容外家,不直接受到元朝暴政的威脅,能得以安居樂業。
小令的上半闋,首先描繪卜居外家后的生活:“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突出層巒迭嶂隔斷喧囂的城市生活——“紅塵”,盡管僻處山野,由于遠離暴政,農民生產相對安定,更覺年豐人壽,心曠神怡。接著,描繪移居后的自然環境:窗口可望碧綠的山峰,屋后圍繞茂密的松柏。這對首句不僅是具體的補充,也是內在的呼應。這么一個以“重岡”隔斷“紅塵”的環境,并不是統治者的恩賜,而是他自己的抉擇。所謂“移居要就”“遠岫”與“長松”,表明卜居鄉村,必須選擇人跡罕至之處。“要就”一詞,便顯示他在移居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并非屈就他人的意旨。
下半闋便緊接著寫新的環境中的新的生活。在金朝,他過的是官宦生活。到了元朝,決定隱居,便須過平民生活。人活著,總要吃喝,但他年事較高,已不宜于體力勞動,所以,“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這就順理成章了。上半闋的“窗中遠岫,舍后長松”,暗示了衣食之源,在于靠山吃山;但“遠岫”與“長松”畢竟不能吃喝,必須“種木”、“種谷”,才能解決吃飯問題。這便令人聯想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的古謠諺所描述的自給自足的生活情景。當金朝亡國之時,元好問已四十六歲,經過幾年的折騰,到有條件卜居外家時,大概已過半百之年,兒女成行,當然可以自稱“老夫”。他把“種木”和“種谷”的體力勞動交付子女,自己得以吟詩譜曲,消度晚年,直至六十八歲。因此,結尾一聯:“醒來明月,醉后清風”,便是他卜居后的晚年生活的具體寫照。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