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44586
- 條形碼:9787504744586 ; 978-7-5047-445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 本書特色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對戊戌思潮進行了整體考察,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比以前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與理解。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 內容簡介
1898年9月21日以后的四五年,是它發展史上更為重要的階段。變法維新僅百余日即遭扼殺,這一嚴峻的事實迫使維新派以至一切憂國之士,勢必要對救亡、變革的方略、途徑作更深入的思考。東渡日本后,梁啟超等人借助日文書籍,對西方近代的思想學說較前有了更多的了解。梁曾說:“自居東以來,廣搜日本書而讀之,若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腦質為之改易,思想言論與前者若出兩人。”(《夏威夷游記》,《飲冰室合集·專集》二十二)而且,由于身居異國,有了一個新的社會文化環境,在思想言論上較前更加自由,更少顧忌。因為現實的制度變革已被迫中斷,這也迫使他們將主要精力用于理論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 目錄
一、祖國在危急中
二、“中國無可亡之理,而有必強之道”
三、救亡與振興“惟有自強”
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與“合群保種”
五、對帝國主義的模糊認識和矛盾態度
第二章 論“法必變”與“變法當知本原”
一、“四千年未有之變局”
二、“變者,古今之公理也”
三、“非變革不足以救中國”
四、“變法當知本原”
五、“變法之本原”是什么
第三章 論“興民權”
一、只有“興民權”才能救中國
二、民權觀
三、平等觀
四、自由觀
五、政變前的憲政思想
六、政變后的憲政思想
七、論個人自由與團體自由、個人解放與民族解放
第四章 論“三強”“開民智”“新民”
一、速成與漸進
二、“三強”為本說
三、“權生于智”說
四、“開民智”與“開紳智”“開官智”
五、從《中國積弱溯源論》到《新民說》
六、對“奴隸性”的清算
七、對“新民”的具體規劃
八、“三強”“新民”諸說的理論貢獻和失誤
九、康有為的《物質救國論》,康梁的分歧
第五章 文化批判與重構之一:對孔子和儒學的利用和改造
一、康有為關于“孔教復原”的主張
二、宋恕關于“排洛閩之偽教以復洙泗之真教”的主張
三、譚嗣同關于孔教改革的主張
四、梁啟超對孔子和儒學的公開批評
五、嚴復對儒學和傳統文化的批評態度
第六章 文化批判與重構之二:“文化革命”帷幕的拉開
一、文化重構的必要與方針
二、“道德革命”(上):對舊道德的批判
三、“道德革命”(下):對新道德的提倡
四、“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提倡白話文和推廣“官話”
五、“史界革命”
六、哲學變革
七、戊戌“文化革命”的積極影響與不足
第七章 文化批判與重構之三:關于建立宗教的主張
一、對宗教的關注
二、出于非宗教動因的宗教熱情,擬建新宗教的特點三、康有為建立孔教的主張
四、譚嗣同以佛為主融合儒佛的主張
五、梁啟超否定孔教為宗教和對佛教的高度贊揚
第八章 經濟近代化的種種設想
一、告別農業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的呼吁
二、建設近代交通與近代農業
三、提倡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
四、論“尚奢”與開源
五、論“商戰”
第九章 為尋求救亡和變革的動力而呼喚“心力”
一、論“唯心派造人物”,提倡自強其心
二、對佛學與心學的極度推崇
三、論自心造世界
四、“心力”種種
五、對“心力”的種種期望
第十章 又一種憂患,大同思想
一、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矛盾態度
二、現階段綱領與未來藍圖
三、救世主義與人道主義
四、大同社會的性質
五、大同思想的積極影響及其空想性
結語 戊戌思潮的積極影響與不足
再版后記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 節選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 作者簡介
張錫勤(1939~),男,江蘇省揚州市人,教授。黑龍江省重點學科“中國哲學”學科帶頭人、黑龍江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黑龍江大學哲學博士后流動站指導教師、黑龍江省學位委員會首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哲學與文化以及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研究,已出版專著(含主編與合作)10部,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歷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國家一級刊物30余篇,承擔國家教育部及黑龍江省人文社科項目多項,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 主題:紙張印刷很好,書脊缺損一角可能是打折原因
當年中國被列強打得一敗涂地,自信心幾乎都打光,當時的知識分子開始各種反思自己的文化和制度問題,甚至還有提出學習西方建立宗教的,梁啟超則公開批評孔子和儒學。而今天,中國窮人乍富沒兩天,又有很多人完全瞧不起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認為老祖宗的文化和國學萬能了。不同時代前恭后倨的變化,能心態平和如魯迅拿來主義那樣不卑不亢的也難矣。
- 主題: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
1898年9月21日以后的四五年,是它發展史上更為重要的階段。變法維新僅百余日即遭扼殺,這一嚴峻的事實迫使維新派以至一切憂國之士,勢必要對救亡、變革的方略、途徑作更深入的思考。東渡日本后,梁啟超等人借助日文書籍,對西方近代的思想學說較前有了更多的了解。梁曾說:“自居東以來,廣搜日本書而讀之,若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腦質為之改易,思想言論與前者若出兩人。”(《夏威夷游記》,《飲冰室合集·專集》二十二)而且,由于身居異國,有了一個新的社會文化環境,在思想言論上較前更加自由,更少顧忌。因為現實的制度變革已被迫中斷,這也迫使他們將主要精力用于理論思考和啟蒙宣傳。因此,在這一時期梁啟超等人提供了較前更多的理論成果,思想進一步成熟、深化。這時,他們對中國近代化的問題作了更為全面深入地思考。他們所發動的文化批判與重建工作這時也全面展開。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戊戌思潮論稿(修訂本)》介紹了縱觀中國近代近百年風云變幻的歷史,能夠產生持久性影響的,并且最能引起國人反思、研究的思潮,無疑當屬戊戌思潮。以梁啟超、康有為、嚴復等學術大師為代表的先進的思想家,站在時代潮頭,演繹了一場空前的思想文化運動。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