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獻保護與修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41364
- 條形碼:9787306041364 ; 978-7-306-0413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獻保護與修復 本書特色
《文獻保護與修復》由林明、周旖、張靖等編著,內容包括載體材料和記錄媒介的類型及其褪化、文獻保護環境控制、有害微生物和害蟲防治、館藏的日常維護與保管、文獻修復技術、載錄格式轉換、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災難管理、文獻保護項目的組織和管理等,可供高等學校圖書館學、檔案學及相關專業文獻保護課程使用,也可供文獻保護從業人員進修提高使用。
文獻保護與修復 內容簡介
《文獻保護與修復》由林明、周旖、張靖等編著,本書是國內**部文獻保護中英雙語教材,其中理論部分以中文編寫,案例及資料部分主要以英文編寫。內容包括載體材料和記錄媒介的類型及其褪化、文獻保護環境控制、有害微生物和害蟲防治、館藏的日常維護與保管、文獻修復技術、載錄格式轉換、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災難管理、文獻保護項目的組織和管理等。在教材內容的設計方面傳達目前國際文獻保護與修復領域中共識性的理念,即延長文獻壽命、避免文獻破壞*有效的方法是實施文獻保護管理,強調災前的預防性措施。 《文獻保護與修復》以培養文獻保護意識和能力、樹立和增強文獻保護職業理念為目標,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充分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方法,結合大量的案例介紹和知識點鏈接,理論充實、內容豐富、資料全面,是一部新穎實用、可操作性強的文獻保護與修復教材。本教材可供高等學校圖書館學、檔案學及相關專業文獻保護課程使用,也可供文獻保護從業人員進修提高使用。
文獻保護與修復 目錄
**章 緒論 **節 文獻保護與修復的概念 一、文獻的構成要素 二、文獻的質量與損失 三、文獻保護 第二節 影響文獻長期保存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二、自然因素 三、社會因素 第三節 文獻保護的發展歷程 一、古代中國的文獻保護 二、古代外國的文獻保護 三、近現代文獻保護的發展 第四節 現代文獻保護策略 一、技術策略 二、管理策略 第五節 文獻保護的意義與作用 一、有利于文化遺產的保存和積累 二、為文獻信息交流提供條件 三、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四、文獻收藏機構發揮職能的基礎 第六節 文獻保護的原則 一、有效保護,合理利用 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三、主次有別,優先重點 四、技術先進,面向未來 第二章 文獻材料的類型及其褪化 **節 文獻載體材料 一、天然有機材料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 三、無機材料 第二節 文獻裝訂材料 一、黏接劑 二、訂縫連接材料 三、
文獻保護與修復 作者簡介
林 明 歷史學博士,副研究館員,中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中山大學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古籍整理與文獻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編輯出版委員會副豐仟委員,廣東省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教育培訓專業委員會委員。已出版(含合著)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中山人學校級科研項目等5項課題。 周 旖 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師資博士后(社會學流動站)。主要教授文獻保護與修復、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信息資源共享、文獻標引、圖書與圖書館史等課程。已出版(合著)學術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廣州市社科規劃項目等2項課題。 張 靖 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副院長。主要教授圖書館學基礎、圖書與圖書館史、目錄學、圖書館信息與社會、文獻保護與修復等課程。已出版(合著)學術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加拿大研究專項基金項目等7項課題。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