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1800
- 條形碼:9787100091800 ; 978-7-100-09180-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隨著儒學獲得獨尊的地位,闡發儒家典籍的經學因此而興盛起來,經學時代由此到來。由于漢武帝所獨尊的儒學,是經過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儒們的發展和改造過的儒學,因此也可以將這種獨尊的儒學稱為董仲舒儒學;漢武帝推崇經學、表彰六經,主要也是推崇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公羊學。因董仲舒對于儒家學說的發展和改造、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以及由此而促成漢代經學的興起所做出的特殊貢獻,而確立了他在漢代學術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且得到了漢代思想家、史學家們的推崇。這也便《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研究》是作者汪高鑫所要研究其的原因。
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對董仲舒與兩漢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研究。董仲舒是西漢前、中期杰出的思想家和經學大師,在漢代有“為儒者宗”、“為群儒首”之稱譽。他博通經籍,學術思想博大精深,對于兩漢學術思想的影響至廣至深。本書以《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研究》為題,旨在論證董仲舒不但具有豐富的歷史思想,而且這些歷史思想對于司馬遷、劉向、劉歆、王充、班固、何休和荀悅等兩漢史學家、思想家的史學思想和歷史思想都產生過重要影響,從一定程度而言,兩漢史學思想的發展和走向,是與董仲舒歷史思想的影響分不開的。
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研究 目錄
導論 一、西漢前中期的社會政治與學術思想 二、董仲舒的生平事跡與學術思想地位 三、董仲舒的歷史思想及其對漢代歷史思潮的影響 四、關于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的研究現狀 上編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與 漢代“究天人之際”歷史思想 緒言 **章 “天人感應”論:董仲舒歷史決定論的 神學表述形式 一、“天人感應”論的理論淵源 二、“天人感應”論的基本內涵 三、“天人感應”論的精神實質 第二章 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 一、高揚人的價值 二、汲取今文經學“圣人感生”說 三、與董仲舒天人觀念的異同 第三章 兩漢之際神意史觀的發展和神學批判思想的出現 一、劉向對董仲舒“災異”論的繼承和發展 二、班固對董仲舒以來神意史觀的繼承和發展 三、王充對“天人感應”論的批判 第四章 東漢末年的天人思潮 一、“二類”說:何休對“天人感應”論的總結 二、荀悅天人觀的思想特點 中編 董仲舒的“三統”、“五德” 說與漢代“通古今之變”歷史思想
董仲舒與漢代歷史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寧人。1983年安徽帥范大學歷史系大學本科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0年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2年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史學思想史、中國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先後在《中國史研究》、《史學史研究》、《中國文化研究》、《人文雜志》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馀篇,主要代表作有《朱熹的人生境界觀和價值論》、《對司馬光歷史盛衰論的再認識》、《秦始皇歷史意識散論》、《論劉歆的新五德終始歷史學說》等;獨撰和叁編的著作有《朱熹傳》、《中國史學史綱》、《中國理學大辭典》等。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