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包郵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一本幫我們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寶之書,里面講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各種痛苦的不同方法。演員孫儷傾情推薦。

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07-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5
讀者評分:5分7條評論
中 圖 價:¥19.6(5.2折) 定價  ¥3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版權(quán)信息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本書特色

★一部讀后能改變你當(dāng)下命運,生死無憾的當(dāng)代藏地幸福學(xué)心經(jīng)!
★全球暢銷書《西藏生死書》的作者索甲仁波切由衷推薦:“索達(dá)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學(xué)者、著名的上師,我由衷地推薦這本書。”
★著名演員,《甄環(huán)傳》女主角 孫儷 傾情推薦:“學(xué)習(xí)佛法,能更智慧地面對人生之苦!”
★北大、復(fù)旦、港大等著名高校極受歡迎的心靈講師
★謹(jǐn)將此書獻給深陷生、老、病、死之苦的人們,愿他們從多方面洞察痛苦的真相,在佛陀的加持下離苦得樂,獲得真實的利益。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內(nèi)容簡介

   人生本來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錢沒錢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這一點,遇到一點違緣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我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頭上?”卻不知輪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這是一本幫我們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寶之書,里面講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各種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經(jīng)常串習(xí),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輕而易舉。無論是事業(yè)、家庭、愛情,全都變得一帆風(fēng)順。把它請回家,就好像與佛陀朝夕相處,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僅今生擁有不可思議的好運,而且后世也會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險。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目錄

自序:認(rèn)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章 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dāng)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dāng)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1. 偉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2. 追求錯了,當(dāng)然痛苦
3. 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4. 苦樂皆由心造
5. 別人的肩膀靠不住
6. “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我?guī)腿思遥浶纳稀?
7. 不能戰(zhàn)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8.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9. 安忍的智慧
10. 做人別學(xué)“一根筋”
11. 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12. 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13. 消除痛苦的六大法
14. 藏地幸福密碼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不責(zé)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fā)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yǎng)德行,還能讓自己遠(yuǎn)離禍害。
1.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
2.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3. 對朋友要知恩、念恩、報恩
4. 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
5. 為別人著想,是*大的利己
6. 千萬不要忘記給你戴高帽子的人
7. 學(xué)會敷衍不講理的人
8. 不遠(yuǎn)離小人,你就可能變成小人
9. 說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10. 對朋友要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11. 感謝揭露你過失的人
12. 不經(jīng)逆境,怎能見真情
13. 寧與君子結(jié)怨,不與小人為友
14. 老友不可輕拋,新友不能全信
15. “愚者學(xué)問常宣揚,窮人財富喜炫耀”
16. 自負(fù)的人一定會自取其辱
17. 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18. 不怕你犯錯,就怕你掩飾
19. 給內(nèi)心好好整一下容
第三章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被眾人恭敬、名利雙收時,沒必要心生傲慢,因為這個會過去的;窮困潦倒、山窮水盡時,也不必痛苦絕望,因為這個也會過去的。
1. 永遠(yuǎn)快樂的保險你買了嗎
2. 什么都想要,會累死你
3. 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
4. 三種活法*快樂
5. 越執(zhí)著,失去越快
6. 萬事從調(diào)心開始
7. 一切都會過去
8. 幸福是怎樣煉成的
9. 蓮藕是佛陀加持過的食物
第四章 感恩逆境
我們來到人間,每個人都有天神保護。中陰法門等密法中講過:“人的身上有許多與生俱來的神,如肩神、護神、白護神、黑護神……”
1.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
2. 學(xué)會借力,甩掉逆境
3. 今日苦乃昨日種
4. 忍是世上*難的修行
5.“忍”要經(jīng)得起考驗
6. 八風(fēng)吹不動
7. 相信報應(yīng),方能苦從甘來
8.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9. 智慧駛得萬年船
10. 不要緊,一切隨緣
第五章 在說話中修禪
一個人所說的語言、身體的行為,實際上都是心靈的外現(xiàn)。有什么樣的心靈,就會有什么樣的語言和行為。
1. 惡語傷人,會遭惡報
2. 一謊折盡平生福
3. 為什么你會弄巧成拙
4. 說話算數(shù)
5. 請別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6. “說法**”
7. 多說話有好處嗎
8. 閉嘴
9. 哪些“閑事”必須管
10.“若說悅耳語,成善無罪業(yè)”
第六章 父母就是菩薩
我們孝養(yǎng)父母的時間,每天都在遞減,如果不能及時盡孝,以后定會終身遺憾。
1. 母心如水,子心如石
2. 盡孝等不得
3. 孝順并非只是給錢
4. 要把父母的話當(dāng)菩薩語
5. 對父母永遠(yuǎn)要軟言柔語
第七章 生老病死都有福
假如從20歲就開始修行,到了80歲時,可能會直接進入來世的快樂生活。
1. 生死事大,早做準(zhǔn)備
2. 學(xué)佛的老人不癡呆
3. 生老病死不過才一個輪回
4. 不要臨“死”抱佛腳
第八章 為什么我們的日子過得那么難
幸福的根本,并不在于你擁有了多少金錢,而在于你減輕了多少欲望。
1. 世人*大的毛病,就是沒有無常觀
2. 人80%的痛苦都與金錢息息相關(guān)
3. 修心是一門技術(shù)
4. 一切苦樂都是心在作怪
5. 難得知足
6. 財富宛若秋云飄
7. 錢越多,欲望應(yīng)該越少
8. 越攀比,越吃虧
9. 耍小聰明的下場都不好
10. 把嫉妒心化為隨喜心
11. 比富不如比德
12. 失敗是如何煉成的
13. 浪費時間等于謀財害命
14. 學(xué)佛后我們能開什么神通
15.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報才大
16. 不圖回報,反而有大回報
17. 布施,只會讓你越來越富
18. 慈善不是錢,是心
附錄大歡喜--索達(dá)吉堪布開示錄
后記與智慧、慈悲同在
展開全部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節(jié)選

1. 偉大和渺小 只有一念之隔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偉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處,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
所以,不必拿別人的優(yōu)勢,來和自己的短處比。你的長處,或許是他人永遠(yuǎn)也無法比擬的!
很多人總是貪執(zhí)自己的目標(biāo),達(dá)不到時就會去羨慕他人,過去叫“榜樣”,今天叫“偶像”,覺得別人比自己完美,總想成為別人。
就像莊子的《秋水篇》中所說:一只腳的夔,非常羨慕多腳的讅能夠行走;讅,又羨慕?jīng)]有腳的蛇跑得很快;蛇,羨慕?jīng)]有形體的風(fēng)行得更快;風(fēng),羨慕人的目光特別快;目光,又極為羨慕心的快速,心一轉(zhuǎn)念就到了。佛經(jīng)中也說:“一切當(dāng)中,心是*快的。”
還有一則寓言,也闡述了這個道理:
有只小老鼠,覺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別希求*偉大的東西。
有一次,它抬頭一看,天空廣闊無垠,就覺得天是*偉大的,于是對天說:“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怕?我這么渺小,你能給我勇氣嗎?”
天告訴它:“我也有怕的,我*害怕烏云。因為烏云能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面容時,我什么都看不見了。”
小老鼠覺得烏云更了不起,就去找烏云:“你能遮天蔽日,應(yīng)該是*偉大的。”
烏云說:“我也有怕的,我*怕狂風(fēng)。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大風(fēng)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風(fēng)。風(fēng)說:“我也有怕的,我*怕墻。地上有堵墻的話,我根本繞不過去,所以墻比我厲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墻:“你連風(fēng)都擋得了,你是不是*偉大的?”
墻說了一句令它非常驚詫的話:“我*怕的就是老鼠。因為老鼠會在我的下面鉆洞,總有一天,我會因若干個鼠洞而轟然倒塌。”
這時候,小老鼠恍然大悟:找來找去,整個世界都找遍了,原來,*偉大的就是自己。
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不能因為看到別人好,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偉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處,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
所以,不必拿別人的優(yōu)勢,來和自己的短處比。你的長處,或許是他人永遠(yuǎn)也無法比擬的!
2. 追求錯了 當(dāng)然痛苦
“人的奇怪之處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長,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后又用金錢恢復(fù)健康;活著時認(rèn)為死離自己很遠(yuǎn),臨死前又仿佛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為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
從前,有個商人娶了四個妻子:四夫人*得丈夫?qū)檺郏煞驅(qū)λ月犛嫃模蝗蛉耸墙?jīng)過一番辛苦追求才得到的,所以丈夫常帶在身邊,甜言蜜語;二夫人與丈夫天天見面,猶如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夫人像個女仆,毫無怨言地任由使喚,但在丈夫心目中沒有地位。
一天,丈夫要遠(yuǎn)行,問四個妻子誰愿意跟他去。
四夫人說:“不論你怎么疼我,我都不想陪你去。”
三夫人回答:“連你*愛的四夫人都不愿去,我為什么陪你去?”
二夫人說:“我可以送你到城外,但不想陪你去那么遠(yuǎn)的地方。”
只有大夫人說:“不管你去哪里、走多遠(yuǎn),我都會陪著你!”
這個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其實,*寵愛的四夫人,代表我們的“身體”。人活著的時候,對這個身體*為重視,可是死了以后,它卻沒有辦法跟隨自己。
三夫人代表我們的“財富”,不論多么辛苦積累起來,死時都不能帶走一分一厘。
二夫人代表世間的“親友”,他們*多在我們死時哭泣,把我們的尸體掩埋。
大夫人則代表我們的“心”,它和我們的關(guān)系*密切,但也*容易被忽略,反而將精力全部投注于身外之物上。
所以,有智者說:“人的奇怪之處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長,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后又用金錢恢復(fù)健康;活著時認(rèn)為死離自己很遠(yuǎn),臨死前又仿佛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
一個人若能懂得萬法無常,緣合則聚、緣滅則散,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就會顯得尤為燦爛;對世間的名利,不會瘋狂去追逐;就算遭遇到不幸,也不會感到一片絕望。
熟悉無常,接受無常,可以讓我們身心開闊,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斤斤計較、怨天尤人。
3. 樂觀、悲觀 一念之間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
面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嘆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贊嘆刺上有花。
前不久,一位居士打電話跟我說:“堪布,我*近一直感覺情緒低落,十分悲觀,所以想換個好點的環(huán)境,可能對調(diào)整我的情緒會有幫助。”
聽了他的話,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起名叫樂觀、悲觀。
這兩個孩子從小在同一環(huán)境中長大,卻擁有兩種不同的性格:樂觀不論遭遇何種艱難,都活得十分快樂;悲觀就算一帆風(fēng)順,也時刻心緒沉重。
父親因給兒子起名不公,深深感到自責(zé)。為了補償悲觀,他將樂觀放在一堆牛糞中,而將悲觀放在一堆珍寶玩具中。
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去觀察他們兩個。出乎意料的是,樂觀在牛糞中玩得十分開心,他告訴父親:“既然您讓我在這里,牛糞中就一定有什么寶貝,我正在想辦法把它找出來。”
令父親大失所望的是,可憐的悲觀仍傷心地坐在一堆珍寶中,很多玩具因為他的憤懣而被摔壞。
父親終于明白了:想扭轉(zhuǎn)人的情緒,依靠外境是于事無補的。要從悲觀轉(zhuǎn)為樂觀,只有調(diào)整自己的內(nèi)心。
其實,整個世界,全部是我們心的顯現(xiàn)。心態(tài)不同的話,即便是對同一事物,看法也會有天壤之別: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
面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嘆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贊嘆刺上有花。
可見,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并不是由外境決定的。哲學(xué)家愛默生也說:“生活的樂趣,取決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決于工作或地點。”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視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這無疑是不現(xiàn)實的。
所以,我們不論身處什么環(huán)境、不論遇到什么挫折,與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靜下來調(diào)伏自心。因為,這比什么都管用!
4. 苦樂皆由心造
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爾嘗得一種豆腐,感覺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宮,令御廚仿制,卻怎么也做不出當(dāng)時的美味了。
前不久,與一位十分投緣的朋友一起聊天,從佛法到人生,從分前別后到大江南北,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談。
不知不覺,午飯的時間到了,有人送來了面條。一看湯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絕。世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沒想到,遇到好朋友,連面條也變得可口起來。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記得在我?guī)讱q時,一次,父親帶我去爐霍,途經(jīng)真都小鎮(zhèn),在鎮(zhèn)上一間破爛不堪的小面館,吃了一碗面。實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在那以后,我品嘗了許多公認(rèn)的世間美味,卻再也找不到那碗面的滋味了。
其實我也清楚,一碗小鎮(zhèn)上的面,不可能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當(dāng)時也許是因為難得出門,興致很高,或者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實在沒有什么美味可嘗。
記得古代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爾嘗得一種豆腐,感覺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宮,令御廚仿制,卻怎么也做不出當(dāng)時的美味。僅僅因為對豆腐美味的強烈貪執(zhí),便導(dǎo)致眾多廚師平白蒙冤、身首異處,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之理,也不至于屠殺無辜了。
然而,世間又有幾人能明白呢?
5. 別人的肩膀靠不住
古人說:“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沒有貨。”只要有真才實學(xué),去哪里都能闖出一片天。否則,處處依賴他人的話,“靠山山會倒,靠河河會干”,到了*后,什么都是靠不住的。
一個人,如果常常依靠他人的扶持才能衣食無憂、飛黃騰達(dá),這種美景必然不會長久。
比如,世間的有些人,靠父母的地位而謀得一官半職。但父母不可能跟自己一輩子,終有一天會撒手西去,更何況,父母的地位也不是恒常的,怎么可能成為永久的依靠呢?
從前,有兩只天鵝和一只烏龜,共同生活在一個愜意的水池里。一年夏季,久旱不雨,眼看水池即將干涸,三個伙伴愁眉不展,急得團團轉(zhuǎn)。
兩只天鵝商量:“我們不能在此等死,應(yīng)該飛往遠(yuǎn)方的湖泊。”烏龜聽后,怒容滿面,責(zé)罵天鵝無情無義。
天鵝說:“我們有翅膀能飛,你不能飛,又有什么辦法呢?”
烏龜靈機一動,說:“你倆口銜木棒各居一端,我口含木棒中間,這樣就能跟你們一起飛了。”兩只天鵝覺得有道理,點頭同意。于是,它們用木棒帶著烏龜,飛往遠(yuǎn)方的湖泊。
當(dāng)它們飛到一個村莊上空時,被幾個頑童看見了,覺得非常有趣,便拍手大喊:“天鵝天鵝真聰明,帶著烏龜天上飛……”
此時,烏龜感到萬分委屈,心想:“這個飛行的主意,是我烏龜想出來的,怎么歸功于天鵝呢?”雖然烏龜心懷不滿,卻不敢張口分辯,只好忍氣吞聲,隨著天鵝繼續(xù)飛。
到了另一個村莊上空,它們又被一群小孩看見,歡蹦亂跳地追著邊跳邊喊,稱贊天鵝聰明。
烏龜聽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不顧一切地張口大喊:“這個聰明的主意,是我烏龜想出來的!”
隨著喊聲,它飛落直下,“啪”地一聲摔死在地上。
依靠他人生存的人,就如同這只烏龜一樣,終究是要遭殃的。所以,任何人都應(yīng)自立自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古人說:“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沒有貨。”只要有真才實學(xué),去哪里都能闖出一片天。否則,處處依賴他人的話,“靠山山會倒,靠河河會干”,到了*后,什么都是靠不住的。
6. “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我?guī)腿思遥浶纳稀?
“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晃規(guī)腿思遥浶纳稀!?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大乘佛教只講報恩,不講報怨。一般人做不到的話,也應(yīng)盡量少一點報怨,多一點報恩。
他人若對自己有恩惠,要時時想著“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正如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所說:“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晃規(guī)腿思遥浶纳稀!倍伺c我有仇怨,則應(yīng)盡快忘掉,不要耿耿于懷、記恨在心。
有些心量寬廣的人,對別人的傷害,不但不記恨,反而還會心生感恩。就像美國的羅斯福總統(tǒng),有一次他家中失竊,被偷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后,忙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謝謝你的來信,我現(xiàn)在很好,非常感恩:**,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件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實在令人嘆服。
這一點,在大乘佛教中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古代就有一個故事:
一天傍晚,有個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遇上傾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nèi)不會停,和尚見不遠(yuǎn)處有一座莊園,就想去借宿一晚,避避風(fēng)雨。
莊園很大,守門的仆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后,冷冷地說:“我家老爺向來與僧道無緣,你*好另做打算。”
和尚懇求道:“雨這么大,附近又沒有其他人家,還是請你行個方便。”
仆人說:“我不能擅自做主,要進去問問老爺?shù)囊馑肌!逼腿巳雰?nèi)請示,一會兒出來,說老爺不肯答應(yīng)。
和尚只好請求在屋檐下暫歇一晚,可仆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仆人問明了莊園老爺?shù)拿郑缓竺爸笥辏頋裢副蓟亓怂聫R。
三年后,莊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寺廟上香祈福,老爺便陪她一起出門。到了廟里,老爺忽然看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就向一個小沙彌打聽這是怎么回事。
小沙彌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冒著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這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jīng),回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jié)、添些善緣,并讓他早日離苦得樂。至于詳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dāng)下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后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這是一個改造“惡緣”的故事。試問,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會不會這樣做呢?當(dāng)別人不幫你、甚至傷害你,你還愿不愿意關(guān)心他,用三年時間為他念經(jīng)加持呢?
所以,在大乘佛教中,對怨敵不但不能報怨,還要想辦法施恩于他。
正如安德魯·馬修斯所說:“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7. 不能戰(zhàn)勝苦難 它就是你的屈辱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dāng)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dāng)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有些人覺得,苦難是安樂的障礙,因而不愿意接受它。這是一種膚淺的看法。實際上,對將苦難轉(zhuǎn)為動力的人來講,苦難會顯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
讀過《本生傳》的人都知道,佛陀當(dāng)初萌生出家之念,正是因為四門出游見到老、病、死的痛苦,而頓然生起求解脫之心。蓮花色比丘尼也因頻頻受苦,出家后一心修道,終證阿羅漢果。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高僧大德無一不是經(jīng)歷了難忍的磨難,方才獲得大成就。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一次在成功實業(yè)家的聚會上,聽到有位富翁訴說童年的苦難經(jīng)歷,并講道:“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dāng)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dāng)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這句話雖然很簡短,卻深深打動了丘吉爾。依靠這種精神的鼓舞,他*終成為英國政界的首腦。
人生需要一些苦難,才能激發(fā)自己抵御逆境的潛力。對堅強的人來講,苦難可以轉(zhuǎn)為前進的動力,可以成為成功的助緣。否則,沒有絲毫苦難、整天放逸無度的話,這種人生就像大海上沒有載貨的“空船”,往往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fēng)巨浪”,便會輕易把它打翻。
8. “若欲長久利己者 暫時利他乃竅訣”
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沒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責(zé)備別人的心來責(zé)備自己,如此則會少有過失。
許多人都想保護自己,不愿遭受點滴痛苦。但假如真想饒益自己,*好的辦法就是去愛護他人。
上師如意寶說過:“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古時候有個楚莊王,一次在作戰(zhàn)中大獲全勝。為了慶功,楚莊王大宴群臣,還專門讓王妃為每一位有功將士敬酒。到了晚上仍未盡興,于是楚莊王命人點燭夜宴。
忽然,一陣疾風(fēng)吹過,宴席上的蠟燭都被吹熄了。趁漆黑一片,有個將軍仗著酒興想輕薄王妃。王妃拼命掙脫,順勢扯下了他的帽纓,然后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國王查看誰沒有帽纓,以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那位將軍見此情景,酒一下子全醒了,心驚膽戰(zhàn)地等待處罰。
出人意料的是,楚莊王聽完王妃的訴說,卻大聲宣布:“寡人今日設(shè)宴讓大家歡聚,諸位務(wù)必要盡歡而散。酒后失態(tài)也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請大家全部去掉帽纓,盡興飲酒。”并傳命重新熄滅蠟燭,等眾臣都把帽纓取下來后,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后來,楚國與別國發(fā)生爭戰(zhàn),楚莊王帶兵迎戰(zhàn)時被敵軍圍困,眼看就要被生擒活捉。正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有名大將奮不顧身地沖入敵營過關(guān)斬將,勇猛地將楚莊王救了出來。
楚莊王對他特別感激,一問之下,得知此人就是當(dāng)日那位沒有帽纓的將軍。
楚莊王一時的忍讓寬容,無形中卻救了自己一命。可見,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格言聯(lián)璧》中也說:“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意即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沒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責(zé)備別人的心來責(zé)備自己,如此則會少有過失。
然而,現(xiàn)在很多人不是這樣,他們是“寬”于律己、“嚴(yán)”以待人,有錯誤的必定是別人,應(yīng)善待的必定是自己。這有點顛倒啊!
9. 安忍的智慧
人生的旅程,不會永遠(yuǎn)是平坦寬暢、風(fēng)和日麗,作為善惡業(yè)力相雜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違緣。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令人后悔之事的發(fā)生,都是因為缺乏安忍的緣故。因此,安忍的智慧對我們來講,顯得尤為重要。
曾有一位叫盡見的大臣,國王給了他500兩黃金,委派他去買*好的東西。他走了很多國家,一直都沒有買到。
后來,他遇見一個老人在街上喊:“賣智慧,賣智慧!誰要買智慧?”
大臣心想,這個東西我們國家沒有,于是問道:“怎么賣?”
“500兩黃金,要先付款。”
大臣交出黃金后,老人字正腔圓地說:“這可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一共12個字,你務(wù)必要記住:緩一緩,再生氣;想一想,再行動。”
大臣聽后,心里直喊冤枉、后悔不迭,認(rèn)為500兩黃金可惜了。
他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走進臥室,見妻子身旁躺著一個人,不由得氣憤至極,心想:“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居然敢紅杏出墻,背著我與人通奸!”想到這里,他氣不打一處來,立即抽出寶劍向妻子刺去。
忽然,他想起了那12個字,就一邊念一邊仔細(xì)察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妻子身邊躺著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母親。原來,妻子今天生病了,母親是特意來照料她的。
大臣這才醒悟過來,覺得那12個字,字字珠璣,若不是它的提醒,自己險些釀成大禍,500兩黃金又豈能與妻子和母親的性命相比!
世人發(fā)生一些大事,有時候原因非常簡單,“眼里揉不下沙子”,或者意氣用事,十分鐘之間就能出現(xiàn)可怕的后果。所以,當(dāng)我們怒不可遏時,千萬不要在沖動的情況下,做出任何決定和行為。
要知道,嗔心就像夏天的狂風(fēng)暴雨,驟然出現(xiàn)時,風(fēng)云變色,但過一會兒就萬里無云了。故而,當(dāng)你產(chǎn)生嚴(yán)重的嗔心時,請停一停、緩一緩,深吸一口氣,在心里默數(shù)十個數(shù),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機會,這樣就不會做出不理智的傻事了。
10. 做人別學(xué)“一根筋”
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變通,會根據(jù)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對策;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做事“一根筋”,不管什么事都用同種思維對待,以致很多事情弄巧成拙。
從前,有個金匠和木匠一起趕路,行至?xí)缫埃庥鼋俜恕D窘车囊路粍內(nèi)ィ鸾沉⒓刺优埽卦诓輩怖铩?
木匠曾在衣服的領(lǐng)子里,藏了一枚金幣。他對劫匪說:“這衣服有一枚金幣,我想把它要回來。”
劫匪反問:“金幣在何處?”
木匠解開衣領(lǐng),拿金幣給他們看,并鄭重其事地說:“這是真金的,若不相信,你可以到那邊草叢里找我的伙伴鑒別,他是位好金匠。”
劫匪找到金匠,不由分說,將他的衣服、行李也搶走了。
這個木匠就是個不知變通的人,不僅自己蒙受損失,還殃及自己的同伴。“一根筋”的壞處還不止如此,有時候更過分的話,還會釀成大禍:
很久以前,有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兒子又笨又憨且“一根筋”。
一天,父親對兒子說:“今天我的仇家會上門來鬧事。不管什么樣的東西,只要傷害我,你就用斧子把他砍死。”
于是,那寶貝兒子將斧子磨得又快又亮,專心等待仇家的到來。
可是等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一個傷害父親的仇人。兒子有點著急了,左瞧瞧、右看看,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他看見一只虱子叮在父親的背上吸血,便立即舉起斧頭向虱子砍去。不知虱子被砍死了沒有,他的父親卻因此喪了命。
面對一些復(fù)雜的人或事,假如不思變通、太過愚鈍,往往不會有好結(jié)果。就好比一支鋒利無比的箭,若不經(jīng)思考就直接射出,瞄準(zhǔn)的目標(biāo)若是人,必定使別人輕則受傷,重則喪命;瞄準(zhǔn)的若是堅硬之物,如石頭、山崖、鐵門等,*終只能折斷,傷害的是自己。
11. 易嗔之人 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一個人縱有萬貫家財、樂善好施,但若易嗔的話,連親人都不愿依附他,更何況是其他人?因為嗔惱者如毒蛇,不時就會傷害別人,有誰愿與毒蛇生活在一起呢!
嗔恨,是對不喜歡的人、事、物,產(chǎn)生的一種排斥、厭惡。嗔恨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責(zé);中到憤怒、謾罵;大到殺心、毀滅心。有嗔恨心的人,會有什么后果呢?
他的一切安樂都會被摧毀無余,并常處于“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的狀態(tài)中。《本師傳》也講過:生嗔心的人,臉一剎那就變得非常丑陋,縱然外表裝飾了*好的飾物,也顯不出絲毫莊嚴(yán);即使臥于*舒適的寶床上,也睡不安寧,輾轉(zhuǎn)反側(cè)如處荊棘之中……
經(jīng)常有嗔恚情緒的人,大都會產(chǎn)生高血壓、心臟病、胃病、失眠癥、精神分裂癥等疾病。不管他的財有多少、位有多高,就算經(jīng)常給下屬施以恩惠,但如果經(jīng)常大發(fā)脾氣,傷害下屬的身心,*后下屬也不會領(lǐng)情,甚至還會生起加害之心。
歷史上和我們的身邊,就有許許多多這類事件:一些大人物往往因不能克制自己的嗔怒,導(dǎo)致下屬的反叛,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內(nèi)心若不斷除嗔恚煩惱,哪怕布施再多的東西,也不能攝受他人,成辦自己的事業(yè)。
當(dāng)然,嗔恨情緒一旦生起,不能硬壓下去,而要想方設(shè)法化解掉。否則,這股嗔恨只要還在,就會像火山一樣不斷蓄積可怕的能量,越是強忍,累積的能量越多,總有一天會爆發(fā)。下面講一個歷史故事,說明怎樣以智慧化解自己的嗔心:
中國歷史上極有福報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儀,他是輔助四代國君的元老,一直屹立不倒。
當(dāng)時戰(zhàn)亂紛飛,郭子儀的對手把他的祖墳給挖了。郭子儀聽后大哭,但并沒有報復(fù),也沒有生嗔恨之心。
他說了這么一番話:“天下因戰(zhàn)亂死亡的人太多了,因為仇恨,家里祖墳被刨的也不計其數(shù)。我也是領(lǐng)軍打仗的將軍,手下有多少士兵挖了別人家的祖墳?zāi)兀楷F(xiàn)在輪到我了,也算我郭子儀不孝父母、罪孽深重!”
郭子儀的**反應(yīng),就是把對手的錯誤普遍化:刨祖墳是因為亂世中的仇恨。第二反應(yīng)是反觀自己:我的軍隊就沒有刨過人家的祖墳嗎?第三反應(yīng):是我郭子儀之罪,不應(yīng)嗔怪他人。所以,郭子儀的大福報也不是白來的,是自己修來的。面對祖墳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安忍三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憤怒的事情,也不妨修習(xí)以下四觀:
**觀:這世上沒有絕對的惡人,之所以“惡”,只是因為他被業(yè)風(fēng)所吹,身不由己,故我們要有容人之量。
第二觀: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yīng)該太執(zhí)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
第三觀:眾生本來是佛,讓我發(fā)怒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煩惱。若起了嗔恨心,就等于對他的煩惱發(fā)脾氣,這是愚癡的行為。
第四觀: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么用呢?
當(dāng)嗔恨心生起時,要學(xué)會這樣觀照自心。很多時候,事情剛發(fā)生時,我們并不是太生氣,但因為沒能及時制止,才使得怒火不斷蔓延、擴散。實際上,有時候我們的嗔恨心,正是自己在煽風(fēng)點火。
所以,面對逆境或傷害時,每個人應(yīng)運用智慧調(diào)伏自心,不要任由嗔恨心壯大。否則,它就會如同星星之火,終將燒盡一切功德之林。
12. 欲除痛苦 多念觀音心咒
如果心誠,即使念得不對,也能與觀音菩薩感應(yīng)道交;如果心不誠,雜有懊悔、懷疑等分別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確,也無法與之真實相應(yīng)。
對我個人而言,從小就對觀音菩薩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也有極其強烈的信心。原因當(dāng)然有多種,一方面是我出生在佛教家庭,小時候就對佛教有不共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們藏地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持誦觀音心咒。
有時候回憶自己的童年,盡管沒有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條件,住的也不是高樓大廈,但每個人的心是很純潔的。由于在那種氛圍中長大,所以我小時候放牦牛時,每天都拿著念珠念觀音心咒。念了多少現(xiàn)在也記不清了,幾百萬遍肯定是有。
在我們那里,觀音心咒是人人都離不開的咒語。而且,家家戶戶對觀音心咒非常熟悉,比較明白它的功德;即使有些人不太清楚,也是每天都在堅持念,而且念的數(shù)字相當(dāng)驚人。像我父母那一代的老年人,基本上每個人都是1億遍以上,3億遍、6億遍、7億遍……這樣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
觀音心咒為什么如此重要呢?無垢光尊者在《如意寶藏論》的“聞法品”中,專門提到了一部經(jīng)--《佛說大乘莊嚴(yán)寶王經(jīng)》(漢文中有宋朝天息災(zāi)的譯本),主要就講了觀音心咒及名號的功德。
無垢光尊者說:“這部經(jīng)的功德非常大,猶如烈火,能燒盡我們無始以來的罪障;猶如清水,能洗凈我們的業(yè)障垢染;猶如狂風(fēng),能摧毀我們身口意的一切障礙……”
觀音心咒的發(fā)音,是“嗡瑪尼貝美省”;也可以在后面加個觀音菩薩的種子字“舍”,即“嗡瑪尼貝美省舍”。
只要心誠,對觀音菩薩有信心,發(fā)音不一定要統(tǒng)一。東北人、閩南人念時,發(fā)音肯定不相同,拉薩和四川的藏語發(fā)音也有很大差別。但只要自己有信心,功德應(yīng)該沒什么兩樣,甚至有時候念錯了也有功德。
從前,有位老和尚在行腳途中,見到一座山上發(fā)紅光,知道那里必定有修行人,于是上山一探究竟,發(fā)現(xiàn)了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告訴他,自己每天都念嗡瑪尼貝美“牛”,數(shù)十年如一日。
老和尚慈悲地說:“你念錯了,應(yīng)該是嗡瑪尼貝美‘省’才對。”老婆婆一聽,特別傷心,覺得幾十年的修行全報廢了,心里特別懊喪,馬上更正了過來。
老和尚告別后到了山下,向山上一望,原來的紅光已經(jīng)沒有了。他趕緊回去告訴老婆婆:“我剛剛是開玩笑的,你念的嗡瑪尼貝美‘牛’沒有錯。”
老婆婆頓時展露出笑容,又改回她原來的念法,山上再度現(xiàn)出了紅光。
可見,“心誠則靈”,如果心誠,即使念得不對,也能與觀音菩薩感應(yīng)道交;如果心不誠,雜有懊悔、懷疑等分別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確,也無法與之真實相應(yīng)。
13. 消除痛苦的六大法
藏傳佛教中有個實修法,可以消除我們?nèi)粘I钪械耐纯啵屛覀儽3中那橛淇臁?
方法很簡單:首先雙目直視虛空,不執(zhí)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盡量放大,在這樣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誦“達(dá)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 德卡踏母索哈”,這個咒語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觀修,有助于我們天天好心情,人際關(guān)系趨于改善,許多不順迎刃而解。
痛苦,是每個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印度偉大學(xué)者圣天論師,將人類的痛苦歸攝為兩種:身苦與意苦。如頌云:“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意思是說,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壓力、競爭憂慮、“高處不勝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則是身體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強度勞動等。這兩種痛苦,恒時不斷地?fù)p惱著蕓蕓眾生。
人生本來就多苦,但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我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頭上?”卻不知輪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那么,我們在遇到痛苦時,應(yīng)當(dāng)如何面對呢?佛教中講了很多方法,通過這些,消除痛苦輕而易舉。即使有些習(xí)氣根深蒂固,無法一下子完全斷除,但只要持之以恒經(jīng)常串習(xí),痛苦也遲早會離你而去。
**、利益眾生,斷除自利。
當(dāng)你特別痛苦時,首先要認(rèn)識到痛苦的來源是我執(zhí),也就是自私自利的這顆心。若想斷除一切痛苦,就要先斬斷它的來源;而要斬斷它的來源,理應(yīng)學(xué)習(xí)一些佛教經(jīng)論,以大乘的無我精神改變自私自利的心態(tài)。
有些人以前有很多煩惱、痛苦,但后來學(xué)了大乘佛法,經(jīng)常做些有利于眾生的事,比如做慈善、當(dāng)義工,原來的痛苦不知不覺就消失了。所以,斷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眾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過了,但即使沒有,至少也應(yīng)培養(yǎng)仁愛的傳統(tǒng)道德。
第二、苦樂皆轉(zhuǎn)為道用。
佛教中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將痛苦轉(zhuǎn)為道用。也就是說,這個事情本身是一種痛苦,但只要你念頭一轉(zhuǎn),就可以不把它當(dāng)做痛苦,而把它利用起來。
這方面的道理,在無著菩薩的《快樂之歌》中講得淋漓盡致。比如,此論告訴我們:
有病是一種快樂,依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業(yè)障;沒病也是一種快樂,用健康的身體可以多做善事。
有錢是一種快樂,用它能上供下施,積累資糧;沒錢也是一種快樂,可以斷除自己對財物的耽著。
有些出家人對錢沒什么貪執(zhí),自然就有很多錢了,這時你也不必太煩惱:“有錢了,我該怎么辦啊!”佛陀在《毗奈耶經(jīng)》中講過,倘若你前世福報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纏萬貫,就算是一個出家人,所住的房屋價值五百金錢,也是允許的;所穿的衣服價值一億金錢,也是可以的。所以,無論發(fā)生什么,我們都應(yīng)該快樂。
其實,一個人若想獲得成功,經(jīng)歷痛苦也是必需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會畏懼痛苦,反而會將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難,都轉(zhuǎn)化成通往解脫的基石。
曾有一個故事,就講了這個道理:
從前,一個農(nóng)民的驢子掉到了枯井里。農(nóng)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zhuǎn),就是沒辦法把它救出來。*后農(nóng)民斷然決定:這驢子已經(jīng)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驢子。于是就把所有鄰居都請來,開始往井里填土。
驢子很快意識到發(fā)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在井里恐慌地大聲哀叫。不一會兒,它居然安靜下來了。農(nóng)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震驚: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來,然后狠狠地用腳踩緊。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縱身跳出來,快步跑開了……
實際上,生活也是如此。縱然許多痛苦如塵土般降臨到我們身上,我們也應(yīng)將它統(tǒng)統(tǒng)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而不要被這些痛苦掩埋。若能這樣,到了*后,我們定會像驢子逃離枯井一樣,從輪回的苦海中徹底脫身。
第三、修持自他交換。
觀修自他交換,對消除痛苦也很有幫助。比如,當(dāng)你重病在床、名聲受損、窮困潦倒時,可以發(fā)愿:“世間上也有許多跟我一樣的受苦者,愿他們的痛苦成熟于我身,由我代受,他們?nèi)侩x苦得樂。”
然后當(dāng)自己向外呼氣時,觀想自己的一切安樂,變成白氣施給眾生;當(dāng)向內(nèi)吸氣時,觀想他們一切痛苦,變成黑氣融入自己。
這是除苦的*佳方法。當(dāng)我們在遭受痛苦時,若能經(jīng)常這樣觀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價值,對自我的愛執(zhí)也會日益減少。
第四、修持安忍。
安忍,就是世人所說的堅強,有了它,面對痛苦便不會輕易屈服。
我曾翻閱過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傳記,發(fā)現(xiàn)許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內(nèi)心極其堅強,就算面對難忍的逆境,也能迎難而上、從不言退;而有些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內(nèi)心十分脆弱、不堪一擊,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挫折,也能讓他終生一蹶不振。
像美國總統(tǒng)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jīng)商、兩次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棄了,但他并沒有這樣做。也正因為這種堅強,他才成為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
所以,成敗的關(guān)鍵在哪里?就在自己的心力強大與否。蘇東坡也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第五、麥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傳佛教中還有個實修法,可以消除我們?nèi)粘I钪械耐纯啵屛覀儽3中那橛淇臁?
方法很簡單:首先雙目直視虛空,不執(zhí)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盡量放大,在這樣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誦“達(dá)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 德卡踏母索哈”,這個咒語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觀修,有助于我們天天好心情,人際關(guān)系趨于改善,許多不順迎刃而解。
當(dāng)然,以上所講的幾種方法,你們不一定要全部都用,畢竟每個人的根基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后,有些人吃中藥能好,有些人用按摩也行,有些人還可以打針,但不管選擇哪一種,目的都是為了斷除痛苦。
14. 藏地幸福密碼
凡是來過藏地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不管男女老少,無論出家、在家,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念珠對他們而言,不是戴在身上的一種擺設(shè),或是消災(zāi)避邪的護身符,而是專門為念咒計數(shù)的工具。很多藏族人一生中精進念咒,數(shù)量甚至超過十億以上。
有些人不明白念咒有什么作用。其實,從究竟而言,佛菩薩的心咒與佛菩薩無二無別,觀音心咒就是真正的觀音菩薩,文殊心咒就是真正的文殊菩薩,通過持誦這些心咒,可以與佛菩薩心心相印。著名大德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wǎng)》中也說:“勝義中,一切法皆為離戲大空性,沒有任何分別;但在名言清凈顯現(xiàn)中,咒語與本尊于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了知彼二無有差別,則應(yīng)將密咒受持為圣尊。”
這種境界比較高深,如果無法理解,每位佛菩薩因往昔發(fā)了不同的大愿,所以,持誦他們各自的咒語,也會帶來不同的加持力。比如,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智慧本尊,若持念文殊心咒,比念其他咒語更容易開智慧;觀音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慈悲本尊,若想增上慈悲心,念觀音心咒的作用會立竿見影……諸如此類依靠持咒,不但可圓滿出世間的解脫功德,還可以帶來發(fā)財、長壽、健康等世間利益。
對此,有些固執(zhí)的人也許不承認(rèn):“太愚癡了,不可能吧!”但實際上,密咒的加持力,你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用教證、理證來說明,也完全可以成立。現(xiàn)在許多人常陷入一種誤區(qū):科學(xué)無法解釋的東西,就認(rèn)為不科學(xué),包括密咒加持、前世后世、因果輪回……
其實,“科學(xué)”的定義,是“暫時可被知而還沒有被推翻的知識”,所以科學(xué)不一定就是真理。假如一味地用科學(xué)衡量一切,此舉本身也是種迷信。因此,我們對不了知的事物,應(yīng)該有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不要輕易接受一切,也不要輕易否定一切。
還有些人,對佛法不太了解,口口聲聲說不能學(xué)密宗,因為里面有太多密咒。但實際上,漢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課誦里,都會念楞嚴(yán)咒、往生咒、大悲咒、十小咒等;許多人經(jīng)常念的《心經(jīng)》,*后也有一句密咒,被稱為“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假如密咒都應(yīng)視如洪水猛獸,那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其實,在漢地的很多佛經(jīng)中,都提到了密咒的殊勝性。如《楞嚴(yán)經(jīng)》云:“若不持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yuǎn)諸魔事,無有是處。”意思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假如不持誦密咒,祈禱佛菩薩加持,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讓身心遠(yuǎn)離一切魔障,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金光明經(jīng)》中也說:“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
而且,密咒也并非藏地的“特產(chǎn)”,它在漢地的佛經(jīng)中隨處可見。例如,《佛說大乘莊嚴(yán)寶王經(jīng)》中,佛陀就對除蓋障菩薩,詳述了觀音心咒“嗡瑪尼貝美省”的來歷和殊勝功德。
當(dāng)然,佛陀所講的任何一個道理,并不是讓我們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嘗試去證明這些是否正確。這方面,在佛教的中觀、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觀察方法及邏輯推理。所以,對于事物的真相,佛陀是要我們知道,而不只是相信。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釋迦牟尼佛:
若想緩解生活、工作的壓力,*簡單、*實用的禪修方法是:先專注盯著釋迦牟尼佛像,看一會兒閉目想;想不起來了,再看一會兒,再閉目想……如此不斷訓(xùn)練,直至想得非常清晰。如果想打坐修禪定,這也是*有加持力的方法。
長壽佛:
若想增長自己或他人的壽命,避免夭折或意外身亡,可一心一意地祈禱長壽佛,專注持念長壽佛心咒“嗡 阿瑪 Ra呢則萬德耶索哈”。
金剛薩卅:
過去有意或無意中造下的一切罪業(yè),若生起后悔之心,一邊念金剛薩卅心咒“嗡班匝薩卅省”,一邊想著金剛薩卅佛尊降下甘露,洗盡自己的罪業(yè),諸罪可逐漸滅盡無余。
藥師佛:
虔誠、專注地祈禱藥師佛,持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能滅除一切疾病,消災(zāi)延壽,也可令容貌更加莊嚴(yán)。
阿彌陀佛:
臨終時,若一心一意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在腦海中想著阿彌陀佛的莊嚴(yán)身相,同時,周圍的人也為其念此佛號,可消除死時的痛苦、恐懼,身心得到安樂。有緣者命終后往生極樂世界。
蓮花生大士:
若虔誠祈禱蓮花生大士,一心念誦蓮師心咒“嗡啊省 班匝格熱班瑪色德省”,可化解一切不祥,如本命年、爭斗、惡兆、疾病、橫禍等,修行無有任何障礙,迅速成就所愿。
度母:
若虔誠祈禱度母,一心專念度母心咒“嗡 達(dá)熱 德達(dá)熱 德熱索哈”,能止息惡咒、自殺、疾病等損害,免除一切煩惱,消除心中恐懼,獲得錢財、勢力、名聲等世間力量。當(dāng)今之世,修此法之成效*為迅速。
地藏菩薩:
若想所求如愿以償,善根增長,福報、財富圓滿,或者超度已故亡人,可一心專念“南無地藏菩薩”,祈禱地藏菩薩加持。
文殊菩薩:
若想開啟內(nèi)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舍,可一心專念文殊心咒“嗡阿Ra巴匝那德”。尤其是孩子在讀書時,常念文殊心咒,對學(xué)業(yè)大有助益。
觀世音菩薩:
無論遇到任何危險、急難,一心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可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大鵬金翅鳥:
佛菩薩為利益眾生而化現(xiàn)為大鵬形象。若一心祈禱大鵬,能獲得無礙的威力,消除非人、鬼魔帶來的各種危害,對癲瘋、昏厥等藥物難以治療的疾患,有與眾不同的功效。
以上內(nèi)容,只是滄海一粟。其實每一個心咒或圣號,都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寫幾本書也寫不完。但為了方便大家選擇,我特將這些佛菩薩*拿手的“特長”介紹了一下,你們可根據(jù)自己不同的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在念佛菩薩的心咒或圣號時,看著、想著佛菩薩的莊嚴(yán)身相非常重要,以此更容易攝住我們的散亂心,與佛菩薩的加持相應(yīng)。其實,看到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議,可令我們遠(yuǎn)離一切障礙,增長無量福德。如《華嚴(yán)經(jīng)》中說:“若得見于佛,舍離一切障,長養(yǎng)無盡福,成就菩提道。”甚至以嗔恨或蔑視的眼光看佛像,也會因為與佛結(jié)緣,對來世有無量的利益,那以信心、恭敬心、歡喜心注視著佛像,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將佛像放在清凈的高處,經(jīng)常誠心地禮拜、供養(yǎng)、祈禱,并按照佛教中的這些方法修行,久而久之,不但可息滅煩惱、緩解壓力、解脫痛苦,還能令相貌莊嚴(yán)、聲音悅耳、具足財富等,有各種無形的加持力。
我確信,一個人不管內(nèi)心有何所求,只要一心一意祈禱佛,必會帶來與自己根基和業(yè)緣相應(yīng)的利益。甚至僅僅稱一聲“南無佛”,對今生來世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

苦才是人生:索達(dá)吉堪布教你守住 作者簡介

索達(dá)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錫于喇榮五明佛學(xué)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jīng)論譯成漢語,并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 1990至1999年,曾前往歐美及東南亞等多國弘法。近年來,應(yīng)邀前往清華、北大、人大、復(fù)旦、浙大、港大等高校,與眾多知識分子進行交流,深入淺出地展示佛教奧秘,令莘莘學(xué)子受益匪淺。

商品評論(7條)
  • 主題:

    書很好包裝完好

    2024/9/10 7:35:39
    讀者:Asu***(購買過本書)
  • 主題:

    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看了內(nèi)心也平靜不少。如果感到煩惱可以看看這本書。有許多想不開鉆牛角尖也可以看看

    2024/8/24 22:38:45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

    簡裝,有塑封,無損,內(nèi)容值得看。

    2024/7/28 18:30:45
  • 主題:

    這本書應(yīng)該是湊單買的吧?這本書屬于大家緩解焦慮的很好的一本書,適合于那些剛開始想要覺醒的人、想要解決自己焦慮的人的初級階段看的吧。

    2022/5/21 14:12:23
  • 主題:

    喜歡書名,喜歡的書,買到手里就算還沒開始看,心里也感覺很踏實很充實。

    2021/12/24 11:16:56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

    很好!!!

    2021/5/27 22:33:00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一本舒服的書

    這是看堪布的第二本書,一如既往的舒緩的敘述,猶如涓涓細(xì)流一點點的滋養(yǎng)人心,沒有特別華麗的詞語,但就是讓你能看進去的,看過后的感受:哦原來是這樣的道理。書籍有點舊,封面有磨損,有些遺憾

    2017/12/8 12:57:53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图另类小说 |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这么小也不放过 | 毛片高清 |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 一亚洲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卡通 | 麻豆中文对白 | 国产大学生自拍视频 |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第一页|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97 | 日韩视频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 五十路亲子中出在线观看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 绝顶高潮合集videos | 九九毛片|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网 | a级片免费在线观看 | 看免费毛片 | 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产三级 | 蜜桃久久 | 在线播放精品 | 午夜影视剧场 |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 | 国产精品午夜性视频网站 | 婷婷电影院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 | 婷婷五月色综合香五月 |